|
食品類別
|
類別
編號
|
類別
名稱
|
品種明細
|
備注
|
|
嬰幼兒配方食品
|
2901
|
嬰幼兒配方乳 粉
|
嬰兒配方乳粉:濕法工藝、干法工藝、干濕法復合工藝較大嬰兒配方乳粉:濕法工藝、干法工藝、干濕法復合工藝幼兒配方乳粉:濕法工藝、干法工藝、干濕法復合工藝
|
產品配方注冊號
|
|
生產工藝
|
清潔作業區
|
準清潔作業區
|
一般作業區
|
|
濕法工藝
|
噴霧干燥或流化床的 出粉口區域、半成品暫 存區域、消毒后的內包 材暫存區域、內包裝車 間等。
|
食品、食品添加劑(以下簡稱“原輔料”)內包的清潔和必要時的消毒以及拆內包區域、稱量和配料區域、原輔料預處理區域、濃縮區域、噴霧干燥區域、包裝材料消毒區域、理罐(聽)區域等。
|
收乳間、凈乳車間、 原輔料外包裝清潔 及拆除區域、外包 裝車間、原輔料倉 庫、包裝材料倉庫、 成品倉庫等。
|
|
干法工藝
|
稱量、預混、配料、投 料和混合區域、拆內 包、消毒后的內包材暫 存區域、半成品暫存區 域、內包裝車間等。
|
原輔料內包裝清潔區域、隧道殺菌區域(限殺菌后進入清潔作業區的)、包裝材料消毒區域、原輔料拆除外包裝及清潔消毒區域、理罐(聽)區域等。
|
原輔料倉庫、包裝 材料倉庫、外包裝 車間及成品倉庫 等。
|
|
注:1.對于無后續滅菌操作的干加工區域的操作,應在清潔作業區進行。
2.經包裝的粉狀半成品,基于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可暫存于準清潔作業區。
|
|||
|
項目
|
內容
|
檢測方法
|
控制要求
|
監控頻次
|
|
微生物最
大允許數
|
浮游菌
|
GB/T 16293
|
≤200 CFU/m3
|
1 次/周
|
|
沉降菌
|
GB/T 16294
|
≤100CFU/4h (φ90mm)
|
1 次/周
|
|
|
表面微生物( 選 任 一 方法)
|
接 觸 碟 法 , 按4789.2 計數
|
≤50 CFU /皿(φ55mm)
|
1 次/周
|
|
|
擦拭法(取樣25cm2),按 GB4789.2 計數
|
≤50 CFU/25cm2
|
|||
|
壓差
|
清 潔 作 業區 與相 鄰 的 非清 潔作 業 區 (包括準 清 潔 作 業區 、 一 般 作 業區)之間
|
通過壓差計測量
|
≥10Pa
|
2 次/班
|
|
換氣次數 a
|
通 過 測 定風 速驗證換氣次數
|
通過風速儀測定
|
≥12 次/h
|
更換高效過濾器時或 1 次/月
|
|
溫度 b
|
-
|
通過溫度表測定
|
16~25℃
|
2 次/班
|
|
相對濕度
|
-
|
通過濕度表測定
|
≤65%
|
2 次/班
|
|
a 換氣次數通過風速進行轉換后測定。計算公式為:N=3600SV/A,監測時通過風速計算。其中,N=換氣次數,次/h;S=風口通風面積,m2;A=車間容積,m3;V=測得風口平均風速,m/s。換氣次數適用于層高小于 4.0m 的清潔作業區。層高 4.0m 以上的清潔作業區可適當調整換氣次數,但應確保清潔作業區的潔凈度。
b 布局在清潔作業區內的噴霧干燥塔區域溫度如不在此范圍,則企業應對此區域的溫度作出規定并說明。
|
||||
| 設備名稱 |
參數或要求
|
| 1.儲奶設備 |
帶有自動恒溫系統或保溫系統,儲存能力應與生產能力相適應,不應小于 30t。(不使用生乳為原料的工藝不要求必備此設備)
|
| 2.凈乳設備 |
總處理能力不應小于 5t/h。(不使用生乳為原料的工藝不要求必備此設備)
|
| 3.巴氏殺菌設備 |
總處理能力不應小于 5t/h。(不使用生乳為原料的工藝不要求必備此設備)
|
|
4.全自動就地清洗(CIP)設備
|
清洗過程全自動控制,應覆蓋濃縮前的生產線,無死角。濃縮設備的 CIP 清洗系統可獨立設置,清洗過程全自動控制。
|
| 5.配料設備 | 應配套電子稱(秤)或流量計等計量裝置,配料設備應采用 高剪切罐或真空混料罐等設備。 |
| 6.均質設備 | 兩段高壓均質機,處理能力不應小于 5t/h。 |
| 7.制冷設備 | 氨或氟制冷機組或其他等效設備,在標準工況條件下制冷量 在 54 kw 以上設備。 |
| 8.濃縮設備 | 真空濃縮蒸發器,蒸發能力不小于 2400kg/h,且殺菌溫度自 動控制,能夠進行 CIP 清洗。 |
| 9.高壓泵 | 處理能力不應小于 1000 kg/h。 |
|
10. 噴 霧 干 燥 設
備
|
立式噴霧干燥設備,單塔水分蒸發能力 500 kg/h 以上,配備流化床進行干燥和冷卻。
|
|
11. 密 閉 輸 送 設
備
|
符合食品級要求的密閉、無塵、自動化連續式或批次式輸送設備。
|
| 12. 密 閉 暫 存 設 備 | 食品級材質,物料下料均勻流暢,清理檢修方便。 |
| 設備名稱 |
參數或要求
|
|
13. 金 屬 檢 測 設備或 X 光異物檢測設備
|
在線或成品檢測,自動控制,能檢測出球徑≥2mm 金屬。 |
|
14. 全 自 動 包 裝設備
|
帶有質量計量和校正系統的全自動包裝機,含自動剔除設備,自校系統。
|
|
15. 空 氣 調 節 凈化系統
|
具有過濾裝置的獨立的空氣調節凈化系統,可滿足表 3 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清潔作業區的動態控制要求。
|
表 5干法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通用生產設備
|
設備名稱
|
參數或要求
|
|
1.隧道殺菌設備
及其他殺菌設施
|
隧道殺菌設備為連續、封閉式,殺菌后進入凈化空氣環境。
|
|
2.投料設備
|
人工或自動投料設備應配套除塵裝置,投料產生的粉塵應避免混入生產環境。(小料預混投料除外)
|
|
3.篩分設備
|
食品級不銹鋼篩網,在線連續篩分,方便拆卸,清理及更換篩網。
|
|
4.密閉輸送設備
|
符合食品級要求的密閉、無塵、自動化連續式或批次式輸送設備。
|
|
5.計量配料設備
|
自動或半自動稱重計量。(小料稱量除外)
|
|
6.預混設備
|
批次或連續混合,混料過程為封閉、無塵、自動化操作。
|
|
7.混合設備
|
批次或連續混合,混料過程為封閉、無塵、自動化操作;至少保障 1∶1000 的兩種物料混合均勻,加工能力應不低于2000kg/h。
|
|
8.密閉暫存設備
|
食品級材質,物料下料均勻流暢,清理檢修方便。
|
|
9.金屬檢測設備或 X 光異物檢測設備
|
在線或成品檢測,自動控制,能檢測出球徑≥2mm 金屬。
|
|
10. 全自動包裝
設備
|
帶有質量計量和校正系統的全自動包裝機,含自動剔除設備,自校系統。
|
|
11. 空氣調節凈化系統
|
具有過濾裝置的獨立的空氣調節凈化系統,可滿足表 3 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清潔作業區的動態控制要求。
|
|
注:無預混設備的,應有混合均勻性驗證報告,定期驗證產品混合均勻性。
|
|
|
工藝流程
|
關鍵控制點技術要求
|
|
生乳的運輸和貯存
|
生乳在擠奶后 2h 內應降溫至 0~4℃。運輸車輛應具備資質證明和記錄。運輸和貯存生乳的容器,應符合相關國家標準,運輸過程溫度控制在 0~6℃。生乳到廠后應及時進行加工,如果不能及時處理,應進行冷藏貯存,同時進行溫度及相關指標的監測,做好記錄。巴氏殺菌前,原則上貯存溫度不超過 7℃,貯存時間不超過24h。企業可評估驗證后調整溫度和時間。
|
|
配料
|
去除原輔料外包裝或除塵凈化后輸送到配料車間。混料前應按照配方要求,核對原輔料有關信息。應使用高剪切罐或真空混料罐等配料設備混合,確保原輔料溶解并混合均勻。按照配方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劑及食品營養強化劑,并由相關人員進行核對。應采用不同的容器溶解復合維生素和復合微量元素,或采用其他能夠避免產生反應的方式。采用產品數字化信息系統實現配料、混合自動化控制及復核的,系統應有防錯設計。
|
|
殺菌和濃縮
|
進料溫度、真空度、蒸汽壓力、殺菌溫度應控制在工藝控制范圍內,并記錄。
|
|
噴霧干燥和冷卻降溫
|
應嚴格控制噴霧干燥工序使用蒸汽、水,減少致病微生物的繁殖。應采用流化床進行冷卻降溫,不可采用人工篩粉、粉車涼粉等將半成品裸露在清潔作業區的作業。應采用粉倉等密閉暫存設備或設施儲存冷卻后的產品。
|
|
包裝
|
應控制人流、物流、氣流的走向,防止污染。應采用自動包裝機對產品進行包裝。產品包裝之前應進行金屬檢測或包裝后配備 X射線檢測器等在線檢測金屬、異物,并配備剔除設備,保證包裝后的產品不含有金屬和其他異物。包裝后的產品應取樣并進行密封性測試。
|
|
工藝流程
|
關鍵控制點技術要求
|
|
備料
|
應按照配方要求,核對原輔料的名稱、規格、質量合格等信息,保證外包裝無污染。備料區域與進料區域之間應設立獨立的緩沖處理區域,配備物料外包裝的除塵和殺菌設施或措施。
|
|
進料
|
拆包過程中,應關注內袋對外袋碎屑及線繩的靜電吸附,定期對拆包進料區域進行衛生清理。檢查物料內袋,發現破損或物料結塊等異常,應做退料處理。除去外包裝后,物料應經過殺菌隧道或其他殺菌設施殺菌后,方可進入清潔作業區。
|
|
配料
(預混)
|
按照配方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劑及食品營養強化劑,并由相關人員進行核對。配料過程應確保物料稱量與配方要求一致,稱量結束后需對物料的名稱、規格、日期等進行標識。預混前需根據預混配方對物料品種、重量等進行復核,確保投料準確。整個配料(預混)生產及領用應建立相關記錄,確保產品生產信息的可追溯。采用產品數字化信息系統實現配料、混合自動化控制及復核的,系統應有防錯設計。
|
|
投料
|
投料前需確保投料區域環境及設備符合相關清場標準,應對投入原輔料的名稱、數量與投料單進行核對,確保投料準確。投料人員需定期對手部及本區域環境和設備進行消毒,避免物料污染。物料投入輸送系統需經過振動篩或其他篩分設備,剔除物料中可能混雜的異物進入投料系統內。過篩的物料輸送到相關儲粉倉或混合設備。
|
|
混合
|
混合過程應實現全過程自動化控制,無異常不需要人工干預。混合工藝應保證物料的混合均勻性。混合后的半成品不能裸露在清潔作業區內,應采用粉倉等密閉暫存設備儲存。
|
|
包裝
|
同嬰幼兒配方乳粉濕法工藝對應要求。
|
干濕法復合工藝流程應包括除終產品包裝外的全部濕法工藝流程和相應的干法工藝流程。干濕法復合工藝應符合濕法工藝、干法工藝中對應的關鍵控制點要求。 若企業采用不同于上述的生產工藝流程,應提交工藝合理性說明。
相關報道:《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22版)》解讀
《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 (2022版)》發布
































魯公網安備 370602020001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