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向永、黃元躬、陳春良代表:
三位代表提出的關于推進創新與加強食品安全領域治理的建議收悉。該建議針對食品安全突出問題提出中肯建議,我局認真研究,將相關工作納入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問題清單和年度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要點,切實落實解決。現根據《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的規定》關于清單式答復的要求,答復如下:
| 序號 | 具體訴求 | 答復內容 |
| 1 | 加強“三劑”專項整治 | 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等問題是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我局一直對此高度重視,持續加強包括保鮮劑、防腐劑等在內的食品添加劑的整治力度,深化檢管結合,強化專項抽檢和風險監測精準靶向。一是建立精準抽檢模式。聚焦“一老一小”、社區便利店和網絡平臺等重點區域開展專項抽檢,每季梳理違法使用食品添加劑等各類重點風險隱患清單,加大高風險品種及企業跟蹤抽檢力度。二是落實風險閉環治理。通過數字化平臺全鏈追溯和組織隱患治理回頭看評價等方式開展風險閉環治理。監督抽檢及核查處置結果均按規定向公眾公布。2023年全省食品安全抽檢監測29.41萬批次,達4.5批次/千人,合格率97.7%;辦理食品添加劑不合格問題核查處置1523件,罰沒款1035.86萬元,移送司法機關39件。三是部門協同形成合力。對發現苗頭性、區域性問題嚴查快處,與省農業農村廳等有關部門開展楊梅等水果非法使用甜味劑、防腐劑專題會商,聯合開展楊梅食品安全專項治理,及時消除季節性時令水果質量安全隱患。 |
| 下一步,我局將持續深化食品添加劑相關問題等各類食品安全風險治理。一是突出抽檢靶向。科學制定抽檢計劃,強化檢出結果應用,針對跨區域問題加強移送和跟蹤,建議市場監管總局加大區域協查力度。二是強化風險研判。嚴格落實風險會商機制,推動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風險信息共享共研,切實化解食品添加劑、兒童喜愛類零食和臨過期食品等方面的各類食品安全風險。三是推進社會共治。圍繞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食品添加劑等方面的各類問題,深入推進你點我檢服務惠民生,提高群眾對食品安全的參與度、感知度、滿意度。 | ||
| 2 | 加強食品相關標準宣貫 | 深入開展食品安全知識科普和相關標準廣泛宣貫是落實食品生產經營主體主體責任和提升人民群眾食品安全素養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局重視開展各類食品安全宣傳工作,持續加強食品相關標準宣貫,全面提升全民食品安全素養,2023年全省食品安全科普知識知曉率達91.32%。一是成立科普宣傳專業隊伍。省食藥安辦、省科普聯合會、省科協積極對接,于2023年成立浙江省科普聯合會食品安全專委會,充分調動學校、企業、學會、科研機構、新聞媒體等資源,為推動我省食品安全科普宣傳更上臺階打好基礎。二是打造食安科普金名片。積極發揮科研院所專家學者作用,打造“沁姐說食安”“博士說食事”“好食光”在線專家說品牌節目,目前正通過擴大公眾號影響力等方式積極傳播科普知識。大力發揮年輕干部優勢,打造市場監管小網紅,傳遞專業知識、打造權威發聲平臺。其中,“小周說市”的生鮮燈標準解讀科普被央廣網、浙江發布等主流媒體轉發,傳播量超100萬。 |
| 下一步,我局將聚焦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標準,加大宣傳力度,讓法律法規常識“遍在化”,讓高深知識“輕量化”,讓食品安全知識“大眾化”。一是精準開展標準宣貫。針對企業食品生產經營管理人員廣泛開展培訓考核,將食品安全標準作為重要內容,強化企業主體責任。二是加大普法力度。對于新發布以及社會關注高的標準,以短視頻、圖文解讀等簡單易懂的方式,開展以案說法、政策解讀。三是組織科普競賽。舉辦食品安全科普短視頻大賽,將標準解讀納入大賽主題,凝聚社會力量,制作優質視頻,廣泛發動宣傳。 | ||
| 3 | 加強全省一次性餐具消毒抽檢力度 | 市場上常見的餐飲具包括一次性餐飲具和復用餐飲具,從監管情況看,一次性餐飲具合格率較高,而復用餐飲具問題較多。2023年,市場監管部門在經營使用環節全省共抽檢餐飲具4748批次,檢出不合格441批次,不合格率為9.29%;2024年截至5月19日,全省共抽檢餐飲具1912批次,檢出不合格40批次,不合格率為2.09%,問題主要是菌落總數不合格和洗滌劑超標。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強化監管。以一次性餐具批發零售店、餐飲行業銷售使用的塑料和紙制杯、碗、餐盒以及筷子等一次性餐具為檢查重點,重點查看一次性餐飲具包裝上的廠名廠址、合格證、標簽等是否齊全規范,是否取得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等信息,索證索票相關制度是否落實到位,嚴厲查處銷售“三無”一次性餐具的違法行為。近兩年來,省本級在銷售環節開展一次性竹木筷產品質量監督抽查37批次,均未發現不合格情形。二是重點整治。強化與衛生健康部門協同治理,配合開展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專項整治。衛健部門主導實現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智能監管系統全覆蓋,健全系統風險化解流程,提高預警的處置率,實現風險閉環處置。2023年衛健部門對169家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6577批次的產品開展抽檢,抽檢指標包括“感官指標”“細菌指標”等,其中合格6449批次,合格率為98%;監督檢查企業184家,立案查處違法單位93家,罰款9.2萬元。 |
| 下一步,我局將持續深化餐飲具安全監管,全面構建消費者就餐安全新格局。一是強化監督檢查。聚焦銷售和餐飲服務環節,積極配合衛生健康部門開展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檢查,健全風險監測體系,扎實推進源頭治理。二是加強監督抽查力度。將一次性竹木筷納入2024年浙江省產品質量省級監督抽查計劃,在生產銷售環節持續加大監督抽查力度。三是深化標準宣貫。依托各類宣傳平臺渠道,開展一次性餐飲具安全技術標準宣貫,強化行業自律,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把產品質量源頭關,切實保障公眾餐飲用具安全。 | ||
| 4 | 加強數字監管,建設外賣“陽光后廚” | 外賣已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仍然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從新模式升級為新業態,給監管帶來新挑戰。我局全面貫徹《浙江省電子商務條例》,著力破解網絡餐飲監管難題。一是加強法治保障。將“陽光廚房”和“外賣封簽”寫入浙江省地方立法《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店小食雜店和食品攤販管理規定》和《浙江省電子商務條例》,并設有明確的罰則。目前,外賣商家累計安裝“陽光廚房”超21萬家,“外賣封簽”常態化使用率達90%以上。二是加大監管力度。線上加大訂餐端的巡查,線下加大商家實地檢查,對檢查中發現“陽光廚房”未安裝以及攝像頭模糊、遮擋、移位轉位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立案查處,全省立案查處未安裝“陽光廚房”案件1582起。三是促進社會監督。開展“紅黑榜”公示,篩選出一批餐飲食品安全狀況優秀和操作不規范、環境不整潔的外賣商家,通過公眾號和新聞媒體發布“紅黑榜”,分別進行表揚和曝光,引導廣大群眾增強食品安全風險防范意識。截至目前,全省共開展“紅黑榜”公示2000余期。 下一步,我局將持續深化數字化改革,推進浙江省食品安全治理現代化先行。一是納入年度工作重點。將外賣特別是無實體店的餐飲外賣納入2024年度全省整治重點和對市縣政府考核,深入推進專項治理。二是持續開展專項治理。建立平臺新入網商家信息在線核驗機制,強化線上線下一體監管,構建“互聯網+監管”閉環整改機制。三是持續推進信息公開網絡公示。通過各類渠道發布網絡餐飲“紅黑榜”,廣泛宣傳“點外賣、看后廚”的消費理念,營造濃厚的社會監督氛圍。 |
| 5 | 全省域關閉生鮮燈“美顏” | 自去年12月1日《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實施以來,我局積極落實,迅速在全省開展生鮮門店食品安全規范化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有效遏制了生鮮燈“美顏”突出亂象。一是推進自查自糾。通過向全省食用農產品經營者推送提示等多種措施,督促經營者開展生鮮食用農產品照明設施自查自糾、主動整改。二是加強專項治理。將燈光照明要求納入管理規范,聯合省農業農村廳印發“生鮮燈”治理相關文件,鞏固深化肉類生鮮燈治理成效。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9000余人次,檢查各類經營主體13000余家次,更換生鮮燈19897盞。三是嚴厲打擊違法。全省共責令整改違規使用“生鮮燈”行為127起,罰款3起,對經營主體警示和震懾作用顯著。檢查發現的各類違法“生鮮燈”均已完成整改。 |
| 下一步,我局持續深入推進省域“生鮮燈”治理,已將此項工作納入2024年度工作要點并對各地市政府予以評議考核,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的引領與約束作用,切實保障“生鮮燈”治理做出成效。一是督促經營者查漏補缺。督促生鮮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和經營者等相關主體落實落細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加強自查自糾,防止反彈回潮。二是持續強化監督管理。根據前期治理成效,聚焦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商場超市、生鮮門店等重點對象,加強問題排查治理,依法嚴懲違法行為。三是持續加強宣傳報道。通過新聞媒體、短視頻、公眾號和培訓等多種形式,持續普及相關政策,及時報道典型案例,提升經營戶守法意識、誠信意識,主動摒棄“美顏神器”,守護老百姓的“菜籃子”安全。 |
感謝您對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歡迎登陸我局門戶網站(http://zjamr.zj.gov.cn/),了解食品安全治理等方面的工作信息。
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4年7月8日
































魯公網安備 370602020001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