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農業農村局、各地、州、市農業農村局:
現將《2020-2025年自治區推進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建設意見》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聯系人:楊玲 0991-5890369
自治區農業農村廳
2020年6月28日
2020-2025年自治區推進農產品地理標志
品牌建設意見
農產品地理標志是地域特色優勢資源的集中體現,是區域農產品品牌和知識產權,承載著壯大地方特色產業,傳承弘揚農耕文化,打造農業知名品牌,促進產業興旺,增加農民收入和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的重要任務。中央1號文件連續8年安排部署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對推進農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截至目前,我區已登記保護農產品地理標志83個,創建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奇臺面粉)示范樣板1個。為進一步加強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工作,充分發揮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對發展特色品牌農業、助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疆方略、特別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抓手,做強做精特色產業,把農產品地理標志挖掘好、培育好、繼承好、發展好,叫響一批“鄉土”區域品牌和“疆字號”地理標志農產品,促進綠色發展和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
(二)基本原則。一是堅持綠色引領、突出特色。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聚焦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產業,推動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生產,打造區域特色品牌,促進地理標志農產品可持續發展,提升特色農產品質量和效益。二是堅持政府推動、市場主導。注重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加強政策和資金扶持,強化制度保障和監督管理,充分調動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積極性,主動參與地理標志農產品登記保護。三是堅持突出重點、示范帶動。重點選擇一批產品特色鮮明、發展規模適度、市場潛力大、品牌影響廣的地理標志農產品進行示范。優先支持貧困縣、中歐互認遴選產品、支持對標生產、規范用標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發展地理標志農產品,帶動小農戶增收。
(三)發展目標。立足我區特有的生態環境、種養植方式、加工工藝等優勢,把地方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優勢。加大培育力度,深入挖掘特色農產品資源,切實打好“珍惜牌”“生態牌”“文化牌”,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良好格局。力爭到2025年,在已有83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基礎上,登記保護農產品地理標志新增10個以上。在已實施的8個全國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基礎上,繼續支持實施項目28個以上,推動實施保護工程項目產品占獲證產品的30%以上。
二、重點任務
(一)強化產品培育。按照“一標一品一產業”思路,支持開展地域特色農產品普查工作,以縣域優勢特色產業、產品為重點,以具有獨特地域、獨特生產方式、獨特品質和獨特歷史文化的地理標志農產品為基礎,加大對知名度高、有一定生產規模、產業發展潛力大的傳統地域特色優勢農產品和對具有獨特生長環境、獨特人文歷史、獨特品質特性、種養殖歷史20年以上的特色產業、“拳頭”產品進行挖掘和培育,保護好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的“芯片”。
(二)加強登記保護。建立健全登記保護產品目錄,根據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要求,堅持“發掘一個、培育一個、成熟一個、登記一個”,有計劃、有重點地將優勢特色產品發展為地理標志農產品。進一步提高審查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率。重點登記“庫爾勒香梨”“阿克蘇蘋果”“葉城核桃”“溫宿核桃”“莎車巴旦木”“英吉沙賽買提杏”“疏附木亞格杏”“疏附開心果”“阿克陶巴仁杏”“阿圖什木納格葡萄”“阿圖什無花果”“和靜巴州牦牛”“巴音布魯克羊肉”等特色優勢產品,打造農產品地理標志“金”字招牌。
(三)實施保護工程。通過項目申報、遴選、評審等程序,從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志中精選產品特色突出、文化內涵豐富、區域優勢明顯、產業鏈條完善、品牌影響較大、示范帶動力較強的產品,分五批實施保護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重點支持區域特色品種繁育基地和核心生產基地建設,改善生產及配套倉儲保鮮設施設備條件;健全生產技術標準體系,強化特色品質保持技術集成,推動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挖掘傳統農耕文化,講好地標歷史故事,強化產品推介,叫響特色品牌;支持利用信息化技術,實施產品可追溯管理,推動地理標志農產品身份化、標識化和數字化。
(四)加強基地建設。支持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的縣市開展區域特色品種繁育基地建設,加強特色品種繁育選育和提純復壯,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有機農業基地,建立地理標志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示范區(場)。引導用標企業、證書持有人嚴格落實生產技術規程,建立健全產業標準體系,在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全面落實標準化生產。
(五)推動融合發展。堅持安全與品質并重,依靠品質打造品牌,推行“農產品地理標志+綠色食品”“農產品地理標志+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名特優新農產品”等發展模式,發揮政府+企業+市場機制的作用,融合發展、共享發展,促進特色產品與質量安全同步發展,提高品牌認知度和市場競爭力。
(六)助力脫貧攻堅。落實自治區黨委“發展產業扶持一批”和攻堅期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四個不摘”的工作要求,通過發展農業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和鞏固提升。根據貧困地區幫扶需求,加強對貧困地區的業務指導,開展“菜單式”服務。對貧困地區申請登記保護農產品地理標志實行“優先受理、優先現場檢查、優先檢測、優先審核、優先推薦”措施,在人員培訓、品牌宣傳、項目建設等方面向貧困地區傾斜。
(七)強化質量監管。組織生產經營者嚴格執行地理標志農產品質量技術規范和標準,建立生產經營主體目錄和生產檔案,完善地理標志農產品登記、監管、維權、服務等支持體系,有效保持地理標志農產品獨特的優良品質特性,開展特色品質和質量安全專項監測,建立健全質量標識和可追溯管理制度,強化地理標志農產品帶標上市,推動身份標識化和全程數字化。用好國家和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圍繞產品生產、營銷、監管、服務等信息化、智能化,實現地理標志農產品全程可追溯。
(八)保護知識產權。加強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種資源保護和產品特色品質保持,加大對產品生產區域、規模產量、特色品質、標志使用等關鍵環節的技術服務和監督檢查力度。落實標志使用協議備案審查制度,強化標志授權使用管理,督促證書持有人建立標志使用數據庫,切實保護好地理標志農產品知識產權,推動實施知識產權保護戰略,依法制止和打擊侵權行為、假冒偽劣產品,努力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色產品。
(九)推動國際合作。遴選推薦中歐互認產品,加快推動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在國際上的互認互通,爭取享受歐盟對等保護政策。開展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CAQS-GAP)試點,逐步與國際良好農業規范對接,打造全球競爭力的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助推我區地理標志農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十)強化品牌推介。組織參加中國農交會、綠博會、有機博覽會、亞歐博覽會、東盟博覽會等專業展會。借助主流媒體開展多角度宣傳。通過“兩微一端”等新興媒體,講好新疆地標品牌故事。開展動態數字信息化建設,制作電子視頻目錄。借力援疆機制,開展宣傳推介,助力地理標志農產品走向全國、走向國際。鼓勵農產品地理標志開發設計成為旅游商品,幫助“農產品地理標志+旅游商品”進機場、進景區、進列車、進賓館、進網店。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高度重視農產品地理標志
品牌建設工作,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力度,健全聯席會議工作機制,結合各自實際,層層壓實工作責任,明確責任領導和業務負責人,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具體措施和督促落實機制。
(二)營造濃厚氛圍。各地要加強對《意見》的宣傳解讀,通過各種培訓、網絡宣傳、制作宣傳版面和手冊等,加強輿論引導,多形式、多渠道組織學習,開展宣傳報道,為打造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營造良好氛圍。
(三)完善投入機制。國家實施專門項目、自治區安排專項資金推動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工作。各地要加大資金、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建立證書持有者、標志使用者和市場營銷者融資機制,整合力量推動地理標志品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