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健康促進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各區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健康促進委員會),各區衛生健康委,申康醫院發展中心、有關大學、中福會,有關委直屬單位,各市級醫療機構,駐滬部隊醫院、企事業職工醫院,有關學、協會:
現將《2021年上海市愛國衛生和健康促進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
2021年3月9日
附件:
2021年上海市愛國衛生和健康促進工作要點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健康上海行動深化推進的關鍵一年。上海愛國衛生和健康促進工作貫徹“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全面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和《國務院關于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意見》,完善疫情群防群控機制,繼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關工作,深化健康上海建設,推進健康上海行動落地落實,加強健康教育與促進工作,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將愛國衛生運動與疾病防控緊密結合,加快形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有效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提高群眾健康獲得感和滿意度。
一、完善疫情群防群控機制
1.制定出臺實施意見,提升愛國衛生運動能級。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意見》,研究制定出臺《關于本市深入推進愛國衛生運動的實施意見》,推動愛國衛生運動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發揚愛國衛生群防群控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模式,以各級愛衛會為平臺,圍繞環境提升精細化、健康生活普及化、創建管理社會化、健康治理科學化等方面進一步明確新時期愛國衛生運動的主要任務和內涵,推動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協作配合,組織跨部門行動,深入推進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上海建設。強化法制保障,開展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立法調研。繼續完善愛衛會功能和組織體系,加強各區和基層愛衛會建設,加強愛國衛生和健康促進技術指導機構與能力建設,推動各區以多種方式建立完善相關機構并充實隊伍,提升推進落實愛國衛生運動的能力和水平。
2.強化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的組織發動。堅持周四愛國衛生義務勞動制度,動員市民群眾、各行各業廣泛參與。組織企事業單位切實發揮主體責任,督促各類單位落實單位衛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以重點單位(場所)、薄弱環節為重點的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補齊公共衛生環境短板。探索建立區域公共衛生環境評價機制,通過定期督導反饋促進問題整改,提升衛生防病環境質量。結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要求,全面推進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和季節性愛國衛生運動,持續抓好城市老舊小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背街小巷、農貿市場和超市、小餐飲、建筑工地等重點場所的環境衛生管理,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
3.繼續加大健康科普宣傳力度。制定出臺《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進一步推進本市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和《關于本市開展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活動的實施意見》。按照疫情防控常態化需求,通過“全行業動員、全社會覆蓋、全人群關注、全過程推進、全媒體傳播”的“五全”手勢,廣泛開展健康科普宣傳,倡導市民群眾樹立公共衛生安全觀和“個人是自我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以疫情防控為重點,廣泛開展健康科普進社區(村)、進樓宇、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的“六進”活動,宣傳公共衛生安全、重大疾病防控及不同季節重點流行疾病防控等衛生健康知識。圍繞《上海市民健康公約》,舉辦防疫知識與健康素養大賽,發動市民參與在線健康學習和競答,引導和督促市民養成衛生健康行為,為每一位市民穿上一件無形的防護服。
二、深入推進健康上海行動
4.完善推進機制。依托市、區兩級健康促進委員會,繼續完善統籌推進健康上海行動相關機制。加強部門聯動,充分發揮各成員單位各專項工作組推進落實健康上海行動的職能,確定健康上海行動年度重點舉措和擬出臺文件政策,協調落實健康上海行動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完善重大項目、重要政策健康影響評估機制,推動落實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完善健康上海行動監測評價考核機制和評估驗收方法,落實逐級考核評估,進一步將健康上海行動執行情況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考核內容。探索建立完善財政投入支持健康上海行動專項經費保障機制。建立完善健康上海行動激勵表揚機制,通報表揚一批健康上海行動示范、優秀案例和“健康達人”,發揮引導示范作用。
5.推動實施項目。持續推進健康上海行動首批項目,推進實施健康影響評估制度,全面推進“十月懷胎·爸爸戒煙”項目,完善健康上海全景電子地圖,同時對有關項目開展情況進行總結評估。推動各區實施首批40個區域化特色項目,加強對相關項目實施的督導,使項目凸顯區域特色、體現前瞻性、引領性和示范性。組織各專項工作組,細化對接群眾健康需求,推出一批群眾感受度高的項目,以項目實施帶動各專項行動的落實。對接落實“十四五”規劃,制定健康上海行動第一輪三年行動計劃,推出有財政經費資助的健康上海行動專項。加強各類項目成果交流,加大推廣典型特色項目力度。
6.提升行動能級。加強宣傳引導,充分發揮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和社會組織開展健康促進工作的積極性,凝聚全社會力量形成健康上海行動工作合力。承接好健康科普資源庫等健康中國行動委托項目。實施打響“上海服務”品牌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建設全球健康城市專項行動,打造全球健康城市典范。推進長三角健康一體化,加強長三角公共衛生電臺建設,開展長三角一體化健康促進系列活動。推動健康國際化,充分發揮世界衛生組織健康城市合作中心在國際區域合作中的作用,廣泛開展國際健康合作,舉辦健康城市國際研討會,加強與WHO健康城市聯盟的聯系和合作,維護和擴展健康城市合作網絡。
三、加強健康教育與促進工作
7.推進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繼續推進全國健康促進區建設,開展黃浦、青浦、奉賢等區的試點驗收和已建成健康促進區持續建設工作。指導開展好健康城市試點工作。對首批健康村鎮試點建設單位進行督導評估,啟動第二批健康村鎮試點建設。聯動相關部門,深入推進健康單位建設,提高全市健康場所覆蓋面和建設水平。完善標準和規范,開展健康企業、健康醫院等健康場所建設地方標準研制工作。開展各類健康場所示范建設。倡導開展健康家庭建設。探索健康單位建設監測和評價,努力營造全方位的健康支持性環境。
8.強化健康素養提升。推進實施2021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健康素養促進項目。繼續實施市政府健康實事項目——向全市所有常住居民家庭免費發放健康知識讀本和實用健康工具。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開展全市健康素養監測。建立“街鎮牽頭、村居落實、家醫指導、鄰里互助”的健康同伴支持網絡,創新發展健康自我管理工作。聯動體育、文化旅游等部門,拓展市民健康自我管理覆蓋范圍,提升健康自我管理的可及性、社會公益性和影響力。對接家庭醫生社區簽約服務,充分發揮家庭醫生社區自我管理指導作用,加大對指導醫生的培訓力度。針對慢性病多發病,在社區探索建立專病自我管理小組,加強家庭和高危個體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和干預。
9.深化精準化健康科普。完善健康科普機制體制建設,整合相關部門、機構和業務領域的健康科普資源,成立上海市健康科普協會,做實“兩庫一機制”,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專家庫,建立開放共享的健康科普資源庫,完善信息發布審核與監測通報機制。圍繞常見疾病和各類各年齡段人群主要健康問題,規劃重點科普主題,設立健康科普專項,開發基礎性權威科普資料。加強基層健康科普配送服務,規劃膳食營養、心理健康等重點科普領域,建立覆蓋社區、校區和園區的健康科普服務配送網絡。做強“上海市健康大講堂”“新民健康大講堂”“解放健康講壇”“醫苑新星”“住院醫師科普月月講”等健康科普巡講品牌活動。培育健康科普品牌項目,開展全市健康科普年度優秀作品征集推選活動,選拔扶持一批優質健康科普品牌、欄目和項目。
10.加大控煙宣傳監管力度。圍繞控煙宣傳和監督執法“六個一”管理模式,加大控煙宣傳監管力度。一是整合各類公益傳播資源,開展多形式、多渠道、廣覆蓋的無煙公益傳播,堅持以控煙條例修正案實施周年、世界無煙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動周等節點活動為契機,組織開展系列無煙倡導活動;二是聚焦控煙重點難點行業,以及市民群眾投訴集中的控煙熱點問題,開展問題場所曝光與全覆蓋執法,堅持集中執法、專項執法與日常執法并重,切實提升監管執法力度;三是大力推動控煙熱力地圖的使用,提升公共場所控煙管理和控煙志愿者巡查效率;四是深化無煙環境示范建設,推進無煙黨政機關、無煙校園和無煙醫療衛生機構創建工作,倡導無煙家庭建設,推動將電子煙納入公共場所禁煙范圍;五是推進戒煙服務能力建設和戒煙活動開展,繼續開展戒煙門診規范化建設,舉辦戒煙服務規范化培訓;六是開展控煙動態監測和煙草流行調查。
四、大力推進愛國衛生運動
11.鞏固和推進各項衛生創建活動。以實現國家衛生區鎮雙覆蓋為目標,持續做好國家衛生區、鎮創建鞏固工作,定期開展各區環境衛生督導檢查、評比、問題反饋和督促整改。指導2020年復審的14個國家衛生區做好迎接全國愛衛會的暗訪工作。組織有關區對9個新創鎮進一步對照標準、補齊短板,完成國家衛生鎮創建任務。督促奉賢區及28個復審鎮持續做好動態管理、提升衛生創建質量,完成國家衛生區、鎮鞏固任務。倡導和鼓勵基層社區、村宅、單位加強日常衛生管理,健全衛生管理制度,完善衛生基礎設施,改善生產工作環境,帶動城鄉人居環境質量的整體提升。
12.研究制定上海市衛生創建工作管理辦法。發動社會各界,不斷健全和完善衛生創建工作的長效管理要求,增強各地區落實常態管理制度的責任意識,促進社會大衛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進一步建立健全部門聯動機制、動態評估機制、社會監督機制等三大創衛長效管理機制,著力解決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一批社會大衛生問題。研究建立適應本市愛國衛生工作實際的監測評價體系。
13.科學預防控制病媒生物。健全病媒生物監測網絡,定期開展監測調查,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除四害”活動。實施以環境治理為主的綜合預防控制策略,加大常態化控制力度,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防止登革熱、流行性出血熱等病媒生物傳播疾病的發生流行。各成員單位共同推進居住區、大型商業綜合體、餐飲場所、星級酒店、學校、集貿市場等重點行業與場所管理,進一步提升社會共同參與防制意識。組織落實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和第十屆花博會等病媒生物預防控制保障各項工作措施,確保各類重大活動順利舉行。依托城市運行平臺,把病媒生物防制管理納入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平臺,提升處置的及時性、高效性和科學性。
14.加大血吸蟲病消除成果鞏固力度。繼續落實綜合防治措施,堅持以消除內源性釘螺和防控輸入性傳染源并重的防控策略,加強聯防聯控,協同鞏固本市血吸蟲病消除成果。根據全國血吸蟲病防治“十四五”規劃的要求,結合本市實際,組織專家研究編制本市血吸蟲病防治“十四五”規劃, 確保完成鞏固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