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成員單位:
《2021年北京市標準化工作要點》經首都標準化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印發,請結合實際貫徹落實。
首都標準化委員會
2021年6月25日
2021年北京市標準化工作要點
2021年北京市標準化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首都發展為統領,大力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緊扣“十四五”發展目標,堅持戰略引領、法治先行、改革創新、協同推進、服務發展,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建設,以“北京標準”為質量提升著力點,開啟“十四五”標準化建設新征程,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一、強化戰略引領,推進標準化法治建設和體系建設
1.開展“首都標準化戰略2035”研究。立足國家標準化戰略和新時代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分析首都標準化面臨的新形勢與存在的問題,圍繞“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研究面向2035年的首都標準化戰略,為首都標準化的長遠發展指明路徑,推動構建對接國際、引領國內、協同區域的標準化戰略格局。
2.加快推進北京市標準化法治建設。全面做好《北京市標準化辦法》制定工作。推動在各行業立法中有效納入標準化規制內容,加快形成法規與標準協調配套機制。
3.加強標準體系建設。立足創新驅動和對標國際,推動各行業領域加快建設完善與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標準體系,提升“北京標準”影響力,為構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二、強化標準創新,助力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4.推動高質量團體標準建設。充分發揮團體標準對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的支撐引領作用,研究制定高質量團體標準評價指標,擴大市場標準有效供給,推動政府和社會對團體標準的應用與采信,提升團體標準的創新力、競爭力、輻射力、影響力,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更好提供技術支撐。
5.充分發揮補助資金政策導向作用。發揮首都標準化技術資源優勢,聚焦“十四五”發展重點,圍繞首都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的重點領域和重點方向,鼓勵企業加強創新性、引領性標準研究創制,圍繞“兩區”建設、數字經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等發展要求,重點支持高精尖產業、新基建、新材料、區塊鏈、自動駕駛、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先進標準創制,重點支持國際標準創制,鼓勵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標準化活動。
6.建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試點。聚焦中關村科學城建設,建成海淀區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試點建設,進一步完善標準化體制機制,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充分發揮標準化的基礎保障、創新推動和技術引領作用,形成標準化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互相促進的發展格局。
7.加強技術創新與標準化融合發展。實施中關村國際標準化工作三年行動方案,支持企業圍繞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和制定應用中關村標準開展工作,引導標準化服務機構為中關村企業和社會組織標準化工作提供服務。實施技術轉移服務人員能力規范,促進技術轉移人員能力水平提升。
8.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化建設。發布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地理標志產品等標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
9.推動標準領跑與對標達標。深化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和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強化企業標準化創新主體作用發揮,引導企業加大標準研發投入,對標先進標準,助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10.推動國際標準化工作。加強與在京國際標準化技術機構對接溝通,支持主導創制國際標準和標準國際化活動。高標準推進“兩區”建設,服務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實施,依托首都標準網建設國際標準化信息服務平臺,為服務貿易企業提供標準化信息服務。
三、強化城市規劃建設運行管理標準建設,助力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建設
11.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標準化建設。推廣京津冀標準化合作“3+X”模式,重點圍繞交通設施、裝配式建筑、海綿城市建設、施工安全、園林綠化等領域,制定高速公路入口稱重檢測工程建設標準,發布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預制混凝土構件質量檢驗、海綿城市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施工及驗收、模板早拆施工、園林綠化有機覆蓋物應用等一批京津冀區域協同標準。有序開展通武廊醫療衛生協調聯動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助力形成區域統籌協調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12.建設城市規劃標準體系。發布市域(郊)軌道交通設計、軌道交通車輛基地上蓋綜合利用工程消防設計等標準,修訂城市綜合管廊工程設計、人員疏散掩蔽標志設計與設置等標準,提升城市基礎設施規劃水平。落實《北京市進一步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2019-2021年行動方案》,發布公共建筑無障礙設計規程,提升首都公共空間無障礙環境品質。
13.完善工程建設和住房保障標準體系。圍繞建筑工業化、智慧建造、施工質量等,發布鋼結構工程施工模型細度、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工藝、建筑工程施工工藝等標準。修訂住宅物業服務標準,制定智慧小區建設標準,提升物業管理規范化、智能化水平。
14.優化交通標準體系。發布城市綜合客運樞紐運營評價等標準,修訂公交專用車道設置、軌道交通廣播系統等標準,全面提升綜合交通系統承載能力。發布停車場(庫)運營服務、機械式停車場(庫)工程建設等標準,支撐停車綜合治理。
15.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標準。修訂發布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等系列標準,高標準構建城市大腦和網格化管理體系。修訂發布城市道路清掃保潔、街巷環境衛生等質量標準,促進環境整治提升。
16.抓好垃圾分類標準化建設。發布餐飲單位餐廚垃圾分類減量裝置使用規范,緩解餐廚垃圾末端處理設施壓力。修訂生活垃圾收集運輸管理、生活垃圾和糞便處理設施運行管理等標準,提升垃圾分類設施建設管理水平。
17.推動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發布農村街坊路清掃保潔、農村地區污水處理設施水量水質實時監控等標準,推動平谷區大興莊鎮全國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支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18.完善文物保護標準。發布文物保護工程資料管理規程,修訂文物建筑雷電防護技術規范、制定文物藝術品數據元規范、文物三維數字化技術規范等標準,為強化“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城市特色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助力北京歷史文脈傳承。
19.完善公共場所標識英文譯寫標準。制定教育、餐飲住宿、郵政電信等領域公共場所中文標識英文譯寫系列標準,營造更加優良的國際語言環境。
四、強化首都優勢產業標準化建設,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
20.建設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標準化試點。建設工業協作式機器人、宇航高端元器件、高技術船舶等領域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標準化試點,推進體現區域經濟發展特色的先進標準綜合體建設和先進技術標準研制,促進裝備制造業發展和提升。
21.建設服務業領域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立足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聚焦金融服務、科技服務、跨境貿易服務、養老服務、交通服務、公共衛生服務、政務服務等重點領域,打造一批標準化標桿。
22.提升生活性服務業標準。修訂發布社區菜市場、商品交易市場設置與管理等標準,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23.加強文化和旅游標準化建設。發布旅行社地接服務、工業旅游區(點)服務等標準,建設市級文化和旅游標準化試點,提升文化和旅游服務質量。
24.強化都市型現代農業標準化建設。制定畜禽養殖、蔬菜生產、淡水魚養殖等質量安全控制、休閑農業園區等級劃分與評定等標準,修訂農業標準化基地等級劃分與評定、種豬場建設及種豬生產等標準,推動蔬菜產業鏈質量控制等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和國家蜂業標準化區域服務與推廣平臺建設,保障“米袋子”“菜籃子”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五、強化最嚴格的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標準,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25.深化節能和循環經濟標準建設。發布冷水機組節能監測、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源消耗限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驗收、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清潔生產評價等標準,強化標準約束規范作用,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
26.持續推進“節水標準規范提升工程”建設。發布糧食作物、沐浴業、寫字樓等用水定額系列標準,制修訂公共建筑、學校、醫院等節水評價標準,健全各用水環節的節水標準體系,優化首都水資源利用,提高我市用水效率,提升節水意識。
27.持續升級污染防治標準。發布城鎮污水處理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強化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制定街區層面控制性詳細規劃、生物制藥建設項目等環境影響評價標準,完善環境影響評價管理體系。修訂生態清潔小流域技術規范,為重點流域治理提供技術支撐。
28.建設低碳標準體系。發布大型活動碳中和、企事業單位碳中和、電子信息產品碳足跡核算、民用航空運輸企業碳排放核算等標準,支撐二氧化碳控制專項行動實施。
29.完善城市綠化美化標準。制定森林資源調查標準,助力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修訂城市附屬綠地設計標準,打造宜居生活環境。發布鳥類生態廊道設計建設標準,提升城市生態系統穩定性。
六、強化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30.加強疫情防控標準建設。制定居家醫學觀察、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住院患者醫學觀察等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系列標準,以及養老機構呼吸道傳染病疫情防控等標準,為堅持不懈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奠定基礎。
31.建設公共衛生標準體系。開展急救工作站標準化建設,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制定醫學實驗室質量、臨床生物樣本庫安全、醫療機構臨床營養、醫療機構保潔等標準,提升全市醫療機構檢驗檢測和服務能力。
32.加強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修訂養老機構院內感染控制規范,發布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星級劃分與評定、居家養老服務滿意度測評等標準,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
33.促進社會服務標準有效供給。發布社會心理服務站服務規范,支撐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修訂公共職業介紹和職業指導服務標準,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制定涉及卡片、使用環境、二維碼技術的民生一卡通系列標準,推進民生卡“多卡合一”改革。
34.完善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發布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建設、公共體育設施分類與配置等標準,制定體育場館全民健身服務標準,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35.建設退役軍人服務標準。發布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服務與運行標準,制定軍隊離休退休干部服務管理機構服務與運行標準,助力健全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
36.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有效實施政務服務評價、政務服務“一次一評”“一事一評”等國家標準,強化評價結果運用。推進政務服務中心服務和管理、政務服務事項規范、12345市民熱線“接訴即辦”服務等標準制定,助力首都優質政務服務體系打造。
七、強化公共安全與應急標準化建設,全力維護首都安全穩定
37.建設應急管理標準體系。制定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自然災害救助、救災物資儲備管理等標準,制定道路橋梁、建筑工程、電力保障、通訊保障、防汛排水、供熱保障、燃氣安全、水域安全、森林消防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標準,加強綜合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和應急體系建設。
38.完善氣象災害防御標準體系。發布城市大風、冰雹、雷電等氣象災害風險調查技術規范系列標準,提升氣象災害防御能力,助力首都安全
39.完善公共安全標準體系。發布旅館業人證核驗、大型群眾性活動場館安全防范等標準,持續保障平安北京建設。
40.建設消防安全標準體系,制定大型商業綜合體、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施工現場、養老機構、養老服務驛站等消防安全管理標準,分行業、分領域、分場所推動消防安全標準化建設。
41.完善餐飲安全監管標準。制定集體用餐配送單位、中央廚房布局設置與管理標準,制定網絡餐飲服務餐飲安全管理標準,規范餐飲服務市場主體行為。
八、強化工作基礎,不斷提升標準化管理效能
42.優化地方標準管理。有效運用北京市標準化管理信息系統,優化地方標準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續做好地方標準復審和實施效果評價,推動地方標準在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發揮強有力的支撐引領作用。
43.強化標準自我聲明公開監督。持續做好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雙隨機監督檢查,各行業依法依規加強對團體標準的管理,強化事中事后監管。
44.強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設管理。推動消防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籌建,新能源、人力資源、汽車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換屆,有效發揮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支撐作用。
45.加強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發揮標準化研究機構、服務機構、社會團體等專業優勢,根據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企業需求,舉辦多種形式的標準化業務研討、知識培訓、政策解讀,開展定制化標準化技術指導和服務,不斷挖掘培養標準化綜合人才。
46.強化標準實施監督。各行業部門建立完善重要民生相關標準新聞宣傳制度,強化標準發布解讀和對標準實施監督管理。抓好大眾標準化意識的宣傳普及,以“世界標準日”為重要時間節點,不斷營造標準化氛圍。
































魯公網安備 370602020001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