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在,www.久久精品视频,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久久九九亚洲,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打野战,国语精品一区,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日韩美一区二区三区
推薦標法輿情動態
 
當前位置:主頁 >> 標法輿情動態 >> 標準法規動態 >> 浙江省發展改革委等9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辦法》的通知 (浙發改環資〔2020〕307號)

浙江省發展改革委等9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辦法》的通知 (浙發改環資〔2020〕307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9-18  來源: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核心提示:經省政府同意,浙江省發展改革委等9部門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辦法》。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級有關單位: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辦法》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附件:1. 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辦法

    2. 省級有關單位名單(略)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           浙江省商務廳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         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浙江省郵政管理局

    2020年9月11日

    附件1

    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辦法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塑料制品管理長效機制,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發改環資〔2020〕80號,以下簡稱《意見》),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意見》要求,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積極推廣替代產品,培育壯大替代產業,規范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塑料制品生產、流通、使用、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為建設展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高度發達的重要窗口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目標。到2020年底,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全省塑料垃圾實現“ 零填埋”。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普遍推廣;在塑料污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普遍推行科學適用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到2023年底,所有設區市及50%的縣(市、區)完成“無廢城市”建設;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到2025年底,城鄉一體的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二、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三)禁止生產、銷售的塑料制品。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到2020年底,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到2022年底,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省經信廳、省衛生健康委、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藥監局、杭州海關、寧波海關等部門和各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制品。

    1.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0年底,杭州市、寧波市、紹興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2年底,實施范圍擴大至全省縣城以上建成區。到2023年底,上述區域的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5年底,實施范圍覆蓋城鄉結合部、鄉鎮和農村地區的集貿市場。(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等部門和各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0年底,全省范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縣城以上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3年底,全省縣城以上建成區餐飲外賣領域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5年底,實施范圍覆蓋城鄉結合部、鄉鎮和農村地區的餐飲外賣領域。(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和各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3.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到2020年底,率先在全省星級賓館、酒店推廣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并逐步延伸至其他賓館、酒店、民宿。到2022年底,全省星級賓館、酒店等場所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過設置自助購買機、提供續充型洗潔劑等方式提供相關服務;到2023年底,實施范圍擴大至所有賓館、酒店、民宿。(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等部門和各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4.快遞塑料包裝。到2020年底,嘉興市郵政快遞網點試點探索減少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和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的使用。到2022年底,全省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降低不可降解塑料膠帶使用量。到2023年底,全省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膠帶。(省郵政管理局、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和各級政府負責)

    三、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和模式

    (五)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在商場、超市、農貿市場、藥店、書店等場所,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菜籃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購物袋,鼓勵設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裝置,方便群眾生活。推廣使用生鮮產品可降解包裝膜(袋)。建立集貿市場購物袋集中購銷制。在餐飲外賣領域推廣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稈覆膜餐盒等生物基產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產品。鼓勵生產、使用全生物降解、強化耐候等新型地膜產品。鼓勵農膜覆蓋替代技術和產品的研發與示范推廣,提高農膜科學使用水平。(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藥監局等部門和各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培育優化新業態新模式。

    1.創新平臺企業和商場管理模式。電商、外賣等平臺企業要加強入駐商戶管理,制定一次性塑料制品減量替代實施方案,并向社會發布執行情況。鼓勵采用“積分、商業券、折扣”等措施激勵消費者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費,選擇綠色替代產品。(省商務廳等部門和各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建立綠色物流和配送體系。以連鎖商超、大型集貿市場、物流倉儲、電商快遞等為重點,推動企業通過設備租賃、融資租賃等方式,積極推廣可循環、可折疊包裝產品和物流配送器具。鼓勵企業采用股權合作、共同注資等方式,建設可循環包裝跨平臺運營體系。鼓勵企業使用商品和物流一體化包裝,建立可循環物流配送器具回收體系。(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郵政管理局等部門和各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3.建立農膜管理新模式。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膜使用者應當依法建立農膜使用記錄臺賬,農膜回收網點和回收再利用企業應當依法建立回收記錄臺賬。(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和各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增加綠色產品供給。塑料制品生產企業要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生產符合相關標準的塑料制品。推行綠色設計,提升塑料制品的安全性和回收利用性能。積極采用新型綠色環保功能材料,增加使用符合質量控制標準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加強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產品研發,降低應用成本,有效增加綠色產品供給。加強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產品的檢驗檢測能力建設。(省市場監管局、省經信廳等部門和各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培育壯大替代產業。引導傳統塑料制品企業主動調整結構、加快轉型升級,鼓勵可降解塑料生產企業擴大規模,培育一批可降解材料和產品生產骨干企業。支持可降解材料和生物基、全生物降解等替代產品的補鏈和擴能項目建設,滿足我省替代產品推廣應用需要,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全國領先的可降解材料和產品產業集群。(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等部門和各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規范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和處置

    (九)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和清運。結合生活垃圾分類,加大塑料廢棄物等可回收物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禁止隨意堆放、傾倒造成塑料垃圾污染。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環節的污染防治工作。在寫字樓、機場、車站、港口碼頭等塑料廢棄物產生量大的場所,增加投放設施,提高清運頻次。鼓勵市場主體建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臺,推進線上線下分類回收融合發展。推動電商平臺、環衛部門、回收企業等開展多方合作,在住宅小區、公共場所、辦公樓宇、高等院校、城市道路等區域設置快遞包裝、外賣餐盒等回收設施。健全廢舊農膜分類回收處理體系,制定“ 以舊換新”“有償使用”等激勵機制,廢舊農膜回收率達90%以上;對于無利用價值的廢舊農膜,納入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規范廢舊漁網漁具回收處置。(省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等部門和各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推進資源化能源化利用。依托生活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再生資源利用體系推動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規范化、集中化和產業化,相關項目要向資源循環利用基地等園區集聚,實現污染集中控制、基礎設施共享、土地集約利用,形成“ 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閉環的資源循環利用模式,切實提高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水平。分揀成本高、不宜回收利用的塑料廢棄物要全部進行能源化利用,加強垃圾焚燒發電等企業的運行管理,確保各類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建設廳、省商務廳等部門和各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開展塑料垃圾專項清理。加快生活垃圾非正規堆放點、傾倒點排查整治工作,重點解決城鄉結合部、環境敏感區、道路和江河沿線、坑塘溝渠等處生活垃圾隨意傾倒堆放導致的塑料污染問題。開展江河湖泊、港灣塑料垃圾清理和清潔海灘行動。推進農田殘留地膜、農藥化肥塑料包裝等清理整治工作,逐步降低農田殘留地膜量。(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水利廳、省交通運輸廳等部門和各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完善支撐保障體系

    (十二)建立健全法規制度和標準。結合《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制定和《浙江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修訂,完善塑料污染治理相關內容,明確各方主體的責任義務和相關處罰規定,為全面推進塑料污染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嚴格執行國家塑料制品禁限目錄和綠色設計導則。從嚴落實再生塑料質量控制標準,規范再生塑料用途。積極推行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工作。建立完善我省快遞業綠色包裝標準體系,推動快遞企業使用環保包裝,提升快遞包裝回收水平,促進包裝減量和可循環利用。建立健全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企業綠色管理和評價標準。將一次性塑料制品管控要求納入旅游景區和星級賓館、酒店評定評級標準。探索建立塑料原材料與制成品的生產、銷售信息披露制度。探索實施企業法人守信承諾和失信懲戒,將違規生產、銷售、使用塑料制品等行為列入失信記錄。(省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司法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郵政管理局等部門和設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完善支持政策。可降解材料和產品生產骨干企業擴能項目優先列入省重點項目和重大產業項目,重點解決用地、用能等要素資源。優先支持綠色包裝研發生產、綠色物流和配送體系建設、專業化智能化回收設施投放運營等重點項目爭取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落實好相關財稅政策,加大對符合標準綠色產品的政府采購力度。鼓勵各地采取經濟手段,促進一次性塑料制品減量、替代。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團體組織等公共機構和國有企業要帶頭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各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強化科技支撐。加大塑料污染治理科技經費投入力度。強化可循環、可降解材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提升替代材料和產品性能。開展不同類型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環境風險研究評價。加強江河湖海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機理、監測、防治技術和政策等研究,開展生態環境影響與人體健康風險評估。以降解安全可控性、規模化應用經濟性等為重點,開展可降解地膜等技術驗證和產品遴選。(省科技廳等部門負責)

    (十五)嚴格執法監督。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嚴格落實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部分塑料制品的政策措施。依法依規嚴厲打擊違規生產銷售國家明令禁止的塑料制品,嚴格查處虛標、偽標等行為。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處置等環節的環境監管,持續推進廢塑料加工利用行業整治。依托在線監控、衛星遙感、無人機等科技手段,推行非接觸、智慧化塑料污染監管。建立塑料污染問題發現機制,及時受理、妥善處置投訴舉報信息。各相關行業管理部門日常監管中發現有關塑料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行為的,應當及時將相關線索移交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隊伍,由其依法立案查處。對實施不力的責任主體,依法依規予以查處,并通過曝光、約談等方式督促整改。(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商務廳、省經信廳、省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郵政管理局等部門和各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強化組織實施

    (十六)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建立健全目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和評估體系,切實抓好落實。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專項工作機制,統籌指導協調相關工作,及時總結分析工作進展,重大情況和問題向省委、省政府報告。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開展聯合專項行動,明確職責分工,協同推進塑料污染治理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重點問題納入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范疇。要創新監管方式,完善日常監測和工作考核,探索建立全鏈條閉環管理機制。其他省級相關部門按分工負責。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是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責任主體,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實化細化政策措施。(各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堅持示范引領。爭創快遞包裝回收示范城市、新型綠色供應鏈建設、新產品新模式推廣和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等國家級示范試點,推進紹興市“ 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省級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城市(基地)、綠色包裝等示范點建設。及時總結、推廣示范試點經驗做法,有效帶動全省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建設廳、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郵政管理局等部門和各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強化宣傳引導。加大對塑料污染治理的宣傳力度,引導公眾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參與垃圾分類,抵制過度包裝。利用報紙、廣播電視、新媒體等渠道,深入宣傳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典型。組織推出短視頻、動漫等新媒體作品,增強趣味性和可讀性。引導行業協會、商業團體、公益組織開展專業研討、志愿活動等,廣泛凝聚共識,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建設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委網信辦等部門和各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附:塑料制品禁限管理細化標準(2020年版)

    附

    塑料制品禁限管理細化標準(2020年版)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發改環資〔2020〕80 號)相關規定,分地區、分領域、分階段對部分塑料制品實行禁限管理,2020年涉及的禁限部分品類細化標準如下:

    一、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

    用于盛裝及攜提物品且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適用范圍參照GB/T 21661《塑料購物袋》標準。

    二、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

    以聚乙烯為主要原料制成且厚度小于0.01毫米的不可降解農用地面覆蓋薄膜;適用范圍和地膜厚度、力學性能指標參照GB 13735《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標準。

    三、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用泡沫塑料制成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四、一次性塑料棉簽

    以塑料棒為基材制造的一次性棉簽,不包括相關醫療器械。

    五、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

    為起到磨砂、去角質、清潔等作用,有意添加粒徑小于5毫米的固體塑料顆粒的淋洗類化妝品(如沐浴劑、潔面乳、磨砂膏、洗發水等)和牙膏、牙粉。

    六、以醫療廢物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

    禁止以納入《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等管理的醫療廢物為原料生產塑料制品。

    七、不可降解塑料袋

    商場、超市、藥店、書店、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展會活動等用于盛裝及攜提物品的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不包括基于衛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盛裝散裝生鮮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預包裝袋、連卷袋、保鮮袋等。

    八、一次性塑料餐具

    餐飲堂食服務中使用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刀、叉、勺,不包括預包裝食品使用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九、一次性塑料吸管

    餐飲服務中用于吸飲液態食品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不包括牛奶、飲料等食品外包裝上自帶的塑料吸管。

    十、其他

    細化標準將根據實際執行情況進行動態更新調整。在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期間,用于特定區域應急保障、物資配送、餐飲服務等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免于禁限使用。













 

 
關鍵詞: 塑料
 
推薦產品&服務MO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州市| 涡阳县| 邵武市| 凉城县| 五指山市| 新疆| 布尔津县| 浦城县| 遵化市| 新邵县| 积石山| 公安县| 苏州市| 玉林市| 饶河县| 云龙县| 定边县| 海南省| 高碑店市| 榆社县| 太湖县| 绥德县| 丽江市| 陆河县| 石楼县| 吴忠市| 沂南县| 苗栗县| 康平县| 巴林右旗| 临夏县| 江川县| 青神县| 灵川县| 福建省| 远安县| 大庆市| 肃宁县| 靖州| 正宁县| 彭阳县| 新化县| 临潭县| 宽甸| 普兰店市| 中方县| 长寿区| 界首市| 大余县| 清远市| SHOW| 上犹县| 吉安市| 阳信县| 南江县| 章丘市| 大洼县| 宜阳县| 潢川县| 措美县| 德阳市| 绥宁县| 宣恩县| 乌兰察布市| 甘肃省| 灯塔市| 拜城县| 辛集市| 仙游县| 兴国县| 兴化市| 泽库县| 改则县| 西峡县| 龙游县| 德州市| 和林格尔县| 精河县| 安仁县| 南华县| 普兰店市| 孝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