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是小年,“二十三,糖瓜粘”更是深入人心。但是,為什么小年要吃糖瓜呢?
小年是我國北方傳統的祭灶日,不少地方都有吃糖瓜祭灶王爺的習俗。民俗里講,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庭匯報一年來的工作。提前把糖涂在灶王爺的嘴上,是為了讓灶王爺多在玉帝面前說好話,祈求來年平安順遂。糖瓜,也就因此變成了小年的傳統食品之一。
糖瓜,一般是用黃米和麥芽糖熬制而成,有長條形的,也有扁圓狀的。吃上一口,香甜可口,又酥又脆。但是,吃糖瓜最好淺嘗輒止、不要貪多。
其實,糖也并非一無是處。糖在人體中發揮著重要的生理功能,可以貯存和提供能量,是人體所需能量最經濟和最主要的來源。糖也是機體的構成成分,與蛋白質結合成糖蛋白可構成抗體、酶和激素等具有重要生物活動的物質。適量攝入糖類,可以防止或減少膳食中的蛋白質被分解利用。糖還具有抗生酮作用。糖類還具有保護肝臟的作用,適量糖類有助于肝臟合成糖原,從而對肝臟起到保護作用。所以,不能盲目限制糖類攝入,從天然食物中獲取糖是必要的。
既然糖如此重要,那為什么還要限糖呢?這里所限制的是添加糖和游離糖。在食品生產和制備過程中,添加到食品中的糖是添加糖,如白砂糖、紅糖、玉米糖漿等。游離糖就是在食品中添加的單糖和雙糖,如葡萄糖、蔗糖、麥芽糖等。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指南》中建議,整個生命歷程中應當減少游離糖攝入量。成人和兒童游離糖攝入量應該減少至總能量的10%以內,如果能進一步控制在5%以內,將給身體帶來更多的益處。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中,成人和兒童可接受的游離糖攝入量每天應低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內。
吃糖瓜的時候,品嘗一下甜美的滋味,感受一下民俗,淺嘗輒止即可。日常食品中含糖飲料、糖果、糕點、面包、餅干、果醬等也含有較多的添加糖,同樣不可貪多!
作者|馬博士健康團 張娜
審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馬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