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元旦、春節將至,為確保全市人民過上祥和、安全的節日,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采取有力措施,開展雙節期間專項檢查,以實際行動防住“病”(新冠疫情)、管好“店”(食品流通企業和餐飲企業)、落實“碼”(蒙冷鏈、追溯碼)、護好“人”(高風險人群和消費群體)。
問題“鎖”在流通環節 多舉措保障治理效果
流通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兩節”期間人員活動量大,飲食消費旺增,食品流通領域更是市場監管部門的重中之重。
本次的專項檢查,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率先將冷庫(經營性冷庫和自備冷庫等)、大中小型商場超市、連鎖便利店、便利店、大中型批發經營者、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內食品銷售戶、旅游景區、高速公路服務區食品銷售戶、農村牧區食品銷售戶等確定為重點檢查對象。
其次將容易產生風險點的環節列為重點檢查內容,一方面壓實疫情防控責任。督促流通領域市場主體嚴格落實進口冷鏈食品“三專、三證、四不”要求,“三專”是對冷鏈進口食品實行專用通道進貨、專區存放、專區銷售。“三證”是對購進的進口冷鏈食品認真查驗進口冷鏈食品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證明、消毒證明。“四不”是對沒有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證明、消毒證明以及沒有追溯信息的進口冷鏈食品一律不得采購、生產加工和上市銷售。同時要求重點檢查對象的市場主體嚴格查驗供貨者許可證和食品出廠檢驗合格證或者其它合格證明,并建立臺賬并如實記錄經營信息,入口處設置紅外線測溫儀和健康碼,顯著位置提示進場顧客佩戴口罩。另一方面做好食品安全檢查。要求流通領域市場主體合法,未取得相關證件的銷售單位不得營業;不銷售過期、標簽標識不符合規定的食品;不銷售檢驗檢測不合格食品;涉及銷售生肉(豬肉)的商戶落實“兩證兩章”,不得銷售發臭等感官性狀異常的生肉;水產品來源合法,不銷售長江領域非法捕撈漁獲物;農村銷售戶不經營“三無”食品、“山寨”食品、劣質食品、過期食品;散裝食品應具備防塵罩、專用工具、標簽標識符合要求;按照垃圾分類要求設置垃圾桶,分類投放,分類清運,做到每日一清。
監管“落”在餐飲單位 著力構建共治新格局
餐飲文明、餐飲衛生不僅與老百姓息息相關,更是城市形象的彰顯。提升全市放心餐飲工作也絕非“一蹴而就”,而是要將“細致化”貫穿工作始終。
在日常化的監管之上,本次專項檢查將聚焦點放在提供年夜飯的餐飲單位、繁華商業街區餐飲單位、旅游景區餐飲單位、高速公路服務區餐飲單位、群眾關注度高的“網紅餐廳”及連鎖餐飲企業門店。
一是督促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要求入口處設置紅外測溫儀、健康碼二維碼圖片、并專人看管,不得讓發熱、咳嗽、未佩戴口罩人員和健康碼不正常人員進場消費;場所環境衛生整潔,每日營業前和顧客用餐后對營業場所、公用設備設施、餐飲具等進行清洗消毒,有效通風換氣,并建立清洗消毒臺賬;從業人員須取得有效健康證明,無前往中高風險地區,無發燒咳嗽、健康碼正常,并建立人員健康檔案;采購進口冷鏈食品符合要求,不采購無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無海關報關單、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合格證明、無消毒證明的進口冷鏈食品。
二是督促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或小餐飲備案證的餐飲單位不得營業;使用食品和食品原料需符合要求,不得使用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和食品原料,不得使用過期食品,不得篡改食品保質日期,不得使用標簽標識不符合要求的食品,不得使用檢驗檢測不合格食品;嚴格餐飲具消毒,不得使用未經清洗消毒的餐飲具,如果使用一次性消毒餐飲具,需索取消毒合格證明,并保證在餐飲具使用日期有效期內為消費者提供;食材進貨、加工操作需符合《餐飲服務食品操作規范》要求;提供網絡餐飲服務的單位需使用食安封簽,確保食品運輸中的安全,提倡無接觸配送;全面落實《反食品浪費法》,不得有浪費行為;實行垃圾分類,做到每日一清。
為促進“兩節”期間整治工作持續見效,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要求各屬地監管部門高度重視節假日期間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結合轄區監管實際和節日消費特點,迅速有效開展專項檢查,嚴懲各種違法違規行為,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同時,提醒廣大消費者,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件和進口冷鏈食品異常情況,及時撥打12315投訴舉報電話,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將及時、有效、全面跟進,切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