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孩子是家庭的未來,也是國家的未來。由于未成年人身體和心智尚在發育,所經歷的事物都將對其漫長的一生,產生難以磨滅的影響。基于此,不應利用學校的壟斷地位,將未成年設立為盈利目標;也不應強制向未成年人推行任何有潛在風險的事物。個人認為,以上道理應該是不言自明的。
什么是預制菜?
言歸正傳,在2022年6月,中國烹飪協會聯合國內預制菜部分單位,共同起草的《預制菜》團體標準,將預制菜定義為:以一種或多種農產品為主要原料,運用標準化流水作業,經預加工(如分切、攪拌、腌制、滾揉、成型、調味等)和/或預烹調(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進行預包裝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通過以上定義,我們可以看出,相對于廚師在廚房炒菜,預制菜是走的食品工業化加工的思路,批量采購、批量處理,批量烹飪、批量儲存,通過這樣“大進大出”,降低了原料采購成本,人工成本,同時增加了設備采購成本、場地建設成本、制度管理成本、冷鏈儲存和運輸成本,但只要體量大,是可以賺取足夠利潤的。
預制菜市場現狀
可能你不知道,只要你外出就餐或點外賣,大概率已經吃過預制菜了。比如大型商場大多規定不能使用明火,所以商場里的餐館大概率會使用預制菜。還有一些連鎖餐飲場所,也是通過中央廚房制作預制菜輸送到銷售終端。更別提有些價格低廉的外賣,菜式和味道幾乎一樣,大概率也是用了預制菜。
之所以很多消費者對預制菜都不太了解,是因為目前我國預制菜品牌大都以To B為主,面向餐飲商家的B端市場占據80%的份額,面向消費者的C端市場僅占20%。B端銷售預制菜的商家也不會對這個事大肆宣傳,許多消費者并不知道自己吃的是預制菜,對預制菜認同感也偏低。
預制菜前景
據統計,2021年中國預制菜總消耗量達174.72萬噸,人均預制菜消費量8.9公斤,遠低于日本人均預制菜消費量23.59公斤。有人預估預制菜行業未來規模有望實現3萬億元以上,要知道在2020年,中國整個餐飲市場營收才3.95萬億。
正是這個原因,預制菜成為資本青睞的“風口”,一時間在各地涌現出許多預制菜企業。
預制菜的優點:
1. 方便快捷是預制菜最大的優點。對于使用預制菜的商家來說,不用請“大師傅”,降低了餐館對技術型人才的依賴。
同時,對于烹飪技能欠缺的消費者,逢年過節購買預制菜禮盒,也是解決做飯難的一條思路。
2.相對安全。預制菜可以使用食品工業的一些先進手段處理食品。比如:急速冷凍技術、冷鏈物流技術、輻照殺菌技術……再搭配一些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和現代檢測技術,可以有效延長食品的保存期,減少一些致病微生物污染風險,規避一部分食品安全風險。
但食品安全不是高標準,而是底線。有廚師的學校食堂,只要管理跟上,同樣可以確保食品安全。并且同樣因為保存期延長,預制菜在存儲和運輸上的風險,也被擴大了。
3.節約能源、降低勞動能耗、降低食材加工損耗、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要知道傳統餐飲行業平均凈利率僅為6.2%,而利潤率最高的火鍋市場,平均凈利率也只是13.7%。但是根據某預制菜龍頭企業披露的信息,其2021年凈利率為17%,凈利率幾乎是傳統餐飲行業的三倍。
這么看預制菜確實可以節約成本,雖然感覺上,這種“節約”主要受益方并不是消費者。
預制菜的不足:
1. 目前預制菜存在產品種類、口味相對單一的問題。并且由于口感、外觀、加工難度、價格原因,預制菜多是根莖類蔬菜和肉的搭配,綠葉菜作為預制菜的品相很少。學校的孩子長期吃這樣的預制菜,是否會有營養不均衡的隱患?
2. 目前預制菜普遍存在高油、高鹽、高糖等問題,如果將油鹽糖降下來,又會影響菜品口感。學校的孩子長期吃這樣的食品,是否會有肥胖隱患?并且長遠看是否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患病風險?
3. 有些預制菜會使用食品添加劑,雖然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不會危害健康,但預制菜進校園,尤其是一天三頓都要在學校吃飯的住宿生,長期食用對身體有無益處?
4. 預制菜儲存時間較長,相對于普通菜品,B族維生素、維生素C、葉酸,還有葉黃素、花青素等植物活性物質的含量,是否會降低?長期食用是否有利于孩子身體成長?
5. 預制菜缺乏相關標準。目前對于預制菜的標準,多是一些地方標準或團體標準,預制菜缺乏權威的標準制約。如果預制菜要進校園,面對孩子這一特殊群體,現在的標準無論是細致程度還是權威性,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6.缺乏以人為本的餐飲內核。出門七件事“菜米油鹽醬醋茶”,可以用一個字概括,就是“吃”。孩子之間也經常會對吃交換意見:“2號窗口的拉面好吃、3號窗口的大姨給的多、4號窗口總是做黑暗料理……”這些關于吃的回憶也會伴隨孩子的成長,成為他們長大后對于學校思念的一部分。食品工業加工的預制菜給不了孩子這些。
各方態度
學校:不考慮其它因素,單純從學校食堂管理難度角度考慮,預制菜進校園,學校其實是阻力較小的一方。用預制菜可以規避學校食堂出現食品安全事件從而擔責的風險。預制菜同時還減輕了學校的人員、后勤管理負擔。
家長:反對。現階段預制菜的口味和樣式無法和廚師媲美,網上也有很多家長,因為預制菜口味和價格問題,發出了很多反對聲音。
預制菜企業:預制菜企業的融資規模,動輒上千萬。資本的“集中性”“短期性”“流動性”三種特性就決定了,受資本熱捧的預制菜,關注的首要目標就是收益。
預制菜進入校園過早,學生必然會承接預制菜在擴張階段的“制度成本”和“擴展代價”……這與學生餐應堅持公益性的原則相悖,還會帶來諸多不確定性。
預制菜進校園前準備
正是這種種原因,教育部明確表態,對預制菜應持十分審慎態度,不宜推廣進校園。在未來,預制菜如果要進入校園,最起碼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1. 建立完整的規章制度。目前預制菜的標準,都是一些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一定要建立關于學校配餐預制菜的專用標準,從原料、營養、口味等多方面建立詳細嚴格的標準落實,并建立追責制度。因為成人吃預制菜,可能是偶爾一兩頓。但是校園里的孩子,是要天天吃的。
2. 全程公開透明。預制菜招標流程透明、加工場所透明、成本利潤透明。并且建立家長、老師、領導、媒體陪餐制度,接受社會輿論監督。
3. 給予學生和家長選擇權。從我國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和理念看,預制菜從來不是學生吃飯的最優選擇。“預制菜”還是“現做菜”,學校應給予學生和家長選擇權。
時代在變化,目前來看,預制菜的發展符合資本利益,契合科技水平,也暗合時代特征。但面對孩子這一特殊群體,我們確實不應該“冒進”。就像那句老話說的,步子邁得太大,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