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批準發布了《血漿中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羧甲基賴氨酸、羧乙基賴氨酸)含量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團體標準(T/CNHFA 436—2024),自2024年6月1日起實施,為幫助行業更好地理解、采用團體標準,協會聯合標準起草組,起草了標準問答,供行業參考。
一、本標準的制定目的是什么?
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是還原糖的活性羰基與蛋白質、肽、氨基酸等的氨基發生非酶促反應形成的一系列化合物。AGEs既能通過外源膳食攝入,也能通過人體新陳代謝過程產生內源性AGEs,進而在人體內積累。
AGEs在體內的積累與多種健康風險有關,當前已有許多關于AGEs與相關健康風險的研究,但因AGEs結構多樣、檢測手段各有優缺點且量綱不同等原因,不同的研究結果難以被直觀比較,需要建立生物樣本中統一穩定的AGEs檢測方法。
當前行業暫無針對血漿中AGEs水平的檢測標準。建立血漿中AGEs檢測標準保證檢測及研究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有助于對機體AGEs暴露和負荷水平進行研究,并進一步探討AGEs水平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同時,生物樣本的AGEs檢測也可應用于干預研究,精準評估膳食干預對機體 AGEs 負荷的影響。
本項團體標準旨在建立穩定、準確的血漿中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的標準檢測方法,為行業深入研究AGEs與健康風險的關系,膳食干預對AGEs的影響以及抑制AGEs相關產品的功效評價提供標準化方法基礎,從而促進相關研究、產品開發與行業高質量發展。
二、本標準的特點有哪些?
首次制定了血漿中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羧甲基賴氨酸、羧乙基賴氨酸)的測定標準。在相關文獻基礎上,采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并選擇同位素內標法進行準確定量,通過對色譜及質譜條件的優化,建立前處理簡便且穩定可靠的檢測方法。
本標準從術語定義、檢測原理、樣品前處理、儀器測定條件等方面對游離型、結合型AGEs測定的技術方法進行了說明和要求,有助于增強不同平臺間數據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標準研究過程參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分析方法驗證指南要求,在實驗室內及實驗室間對測試標準進行全面、嚴格的驗證,方法學驗證結果顯示,各目標物質分離效果好,出峰時間內無干擾,方法具有較好的穩定性、特異性和可靠性。
本標準可同時測定游離型和結合型兩種狀態的AGEs,兩種狀態的AGEs來源不同,可能具有各自特異的生物學效應途徑,且兩者之間的相關性較差,目前在區分游離型和結合型AGEs方面的研究有限,有必要建立同時測試兩者的含量的檢測方法。并在多種AGEs結構中,選擇聚焦羧甲基賴氨酸(CML)和羧乙基賴氨酸(CEL)這兩個被廣泛研究、與健康關聯研究較為充分的物質進行研究。
三、企業如何應用這個標準?
本標準適用于血漿中游離型和結合型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羧甲基賴氨酸、羧乙基賴氨酸)含量的測定,可應用于AGEs負荷與多種健康風險的關聯研究、精準評估膳食干預對機體AGEs負荷的影響、AGEs抑制相關產品的功效評價,相關方可根據研究需求使用本標準的技術方法。
團體標準自愿采用,鼓勵相關單位積極采用并提出意見,采用團體標準或若對團體標準有任何建議,可通過協會團體標準郵箱(tb@cnhfa.org.cn)與協會進行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