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張“職業彈幕人”罰單開出
全國首張“職業彈幕人”罰單由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開出,涉事公司因在直播中雇傭水軍虛構產品減肥功效被罰款10萬元,案件涉及虛假彈幕占比近七成。據悉,北京某生物科技公司在直播間銷售“燃咔果凍”時,通過“職業彈幕人”批量發布“輕松瘦35斤”等虛假評論,虛構產品效果吸引消費者購買。進一步調查中,市場監管人員發現,這款“燃咔果凍”只是一款普通食品,沒有保健食品的藍帽子標志,也沒有藥品生產許可證,根本不具備減肥功效。
10月21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蛋制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25版)》,將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新版細則著重在三方面進行修訂完善。一是按照法律法規的新規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新要求,進一步明確蛋制品企業生產場所、設備設施、設備布局與工藝流程、人員管理、管理制度、試制產品檢驗等最新審查要求,強化許可審查要求與法律法規標準的銜接。二是突出食品安全風險識別和防控,進一步明確蛋制品生產企業必須嚴格制定、執行采購管理及進貨查驗、生產過程控制、檢驗管理及出廠檢驗記錄等制度,切實提升蛋制品監管的科學性、有效性。三是首次將液蛋制品等新產品納入生產許可審查范圍,積極回應行業發展需求,助推蛋制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批準發布《食品中坎地沙坦酯、拉西地平、阿齊沙坦的測定》等6項食品非法添加物質檢驗方法。此次發布的6項檢驗方法可檢測43種非食用物質,包括坎地沙坦酯等28種降壓藥物成分、酚丁等5種致瀉類物質、紅2G等9種工業染料以及抗菌藥物成分乙酰氧肟酸。
10月17日,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組委會聯合主辦的第一屆全國食品行業渠道峰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會上,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張京玉發布了《2025中國食品趨勢白皮書》,披露了2025年1-8月食品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及趨勢。2025年1-8月份,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食品行業涉及的24種產品中,11個品種產品產量保持正增長。前8個月,全國4萬多家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194.0億元,同比增長12.9%,較上半年加快9.5個百分點,高出全部工業平均增速12個百分點。
消費者花400元買到臭蟹客服建議蘸醋吃
近日,一位天津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發帖,提醒大家避雷:蟹太太直播間宣傳“滿黃流油”,結果收到的貨無一例外全是空殼。據另一位消費者10月10日投訴稱,自己花477元購買的16只螃蟹中2只死蟹,14只是臭的,蟹黃稀而發苦。她聯系客服后,對方的回應是“蘸點醋吃。”還有消費者表示,在收到蟹卡后被告知“不可退款”,認為這種做法涉嫌“強買強賣。
烤肉店用玉米粒當燃料引爭議
10月20日,有媒體報道一烤肉店用玉米做燃料引發廣泛關注和爭議,店家回應中稱,不認為是浪費,而是幫助農民銷售增收,且使用的是陳化糧(指儲存品質明顯下降、不宜直接作為口糧食用的糧食)。10月21日,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回應稱,他們已規勸商家停止這一行為,并下架相關宣傳視頻。對此,網友存在不同聲音,有人認為浪費糧食,但也有人認為此舉拓寬了銷路,可以幫農民將糧食賣出去。中國頂尖玉米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栽培與生理創新團隊資深首席、農業農村部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專家指導組組長李少昆在媒體采訪中表示,不贊同也不支持,很惋惜,我國糧食還處在緊平衡狀態,節約糧食仍然是社會共識,不應該浪費。李少昆表示,每一粒玉米都凝結著巨大的社會資源成本,甚至有許多無法量化的勞動成本在內,不應以這種低效方式使用。商家這種將糧食(即便是陳化糧)直接用于燃燒的商業行為,也向社會傳遞了一種錯誤的信號,可能沖擊和淡化全民珍惜糧食的社會共識,因此不應被宣傳和鼓勵。
近日,美國FDA網站更新了進口預警措施(import alert),其中,對我國臺灣地區一家企業的相關產品實施了自動扣留措施,食品伙伴網提醒出口企業,嚴格按照要求進行食品生產加工,保證食品的合規性和安全性,規避出口產品被扣留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