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米粉賣給術后老人宣稱替代吃飯
近日,中老年營養粉開始在網購平臺熱銷,在某款商品頁面宣稱“雙蛋白中老年營養餐,全面營養,守護健康”,且適用于“鼻飼流食、術后飲食、糖尿可食”等場景。隨后,記者購得“米麥奇”牌中老年免疫球蛋白多肽營養餐、“朗臣優佳”中老年營養粉、“皇麥吉”石斛營養米粉發現,3款產品執行GB19640標準,非特醫全營養配方食品標準。但電商客服稱產品適合術后老人補營養、可替日常飲食,“米麥奇”負責人稱可長期代餐、效果接近特醫食品。比對發現,3款產品維生素和礦物質種類不超9種,而全營養配方食品要求營養素不少于25種。在特醫食品專業人士看來,普通食品在銷售過程中不能宣稱可替代正常飲食,且不是所有全營養配方食品都適合病人鼻飼流食、術后營養補充,只有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才可以。上述針對中老年群體推出的營養粉、營養餐等有“蹭”特醫食品的嫌疑。
中國食品安全法實施取得積極成效
10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食品安全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報告指出,食品安全法實施取得了積極成效,我國的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中向好,同時仍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要加強和改進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全面提升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對于加強和改進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報告從八個方面提出了意見建議:凝聚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工作合力、加大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和實施力度、加強食品安全監測執法能力建設、統籌推進學校及周邊食品安全工作、強化網絡食品等新業態食品的監管、健全進口食品相關法律制度、鞏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盡快啟動食品安全法全面修訂工作。
我國首項食品生產數字化工廠國家標準發布
日前,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的GB/T 46511-2025《食品數字化工廠通用技術要求》國家標準,作為國內食品行業在數字化工廠建設領域的首個通用性技術國家標準,填補了行業空白,為食品工業企業邁向智能化、數字化提供了權威、統一的技術指引和實施框架。
知名品牌飲品被指葡萄品種貨不對板
近日,吉林消費者張先生反映稱,他于10月15日在茶百道(萬瑞城門店)購買的茶百道飲品“葡萄凍凍”中的葡萄品種與宣傳不相符,店方將原本的夏黑葡萄更換為巨峰葡萄,事后門店稱僅補償100元飲品券。相關律師分析認為商家行為構成虛假宣傳,應“退一賠三”,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
今年7—9月,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2025年第三季度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工作,抽檢蔬菜、水果、畜禽產品和水產品,涉及4大類110個品種7559個樣品,包括132項參數,監測合格率97.6%,蔬菜、水果、畜禽產品、水產品合格率分別為97.7%、96%、98.9%、96%。 從監測品種看,抽檢的蔬菜中,水生類、莖類、蕓薹屬類合格率100%;食用菌、瓜類、茄果類合格率分別為99.7%、99.5%、99.1%。抽檢的水果中,蘋果、西瓜、棗合格率100%,葡萄、梨、桃合格率分別為97.6%、97.2%、97.1%。抽檢的畜禽產品中,豬肉、羊肉、鴨肉合格率100%,雞肉、豬肝、牛肉、雞蛋合格率分別為99.7%、99.1%、98.6%、97.8%。抽檢的水產品中,對蝦、鮑魚、克氏原螯蝦、鰱魚、東風螺合格率100%,鳙魚、泥鰍、羅非魚、大黃魚、鯽魚、鯉魚合格率分別為99.1%、98.7%、97.8%、97.8%、97.7%、97.3%。
10月23日,揚州市市場監管局公布典型案例,寶應縣某麻辣鵝店銷售的“麻辣鵝”存在兩種差異明顯的體型規格,且體型較小的“麻辣鵝”普遍缺失脖頸部位,抽樣檢出鴨源性成分,但事人經營場所宣傳未見與“鴨”相關的內容。寶應縣市場監管局依法對當事人罰款50000元,其店鋪門口招牌已將“小鵝”更改為“麻辣鴨”。
據歐盟官方網站消息,在2025年第43周通報中,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中國食品及相關產品有6例。據通報,不合格柚子銷至了捷克和荷蘭。食品伙伴網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進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檢查產品中農藥的殘留情況,注意食品接觸性材料中各物質的遷移量,保證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