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大糧食生產保障措施的建議收悉。經商全國政協辦公廳,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加大保障投入
為穩定我國糧食生產,國家有關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斷完善扶持糧食生產政策措施,調動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和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一是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2016年以來,我部會同有關部門每年對各省糧食生產情況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地方政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壓實各地責任。今年為穩定糧食生產,推動將“糧食面積和產量”分值由原來的5分增加到10分,更好發揮了考核指揮棒作用。研究制定《農業農村部2020年度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延伸績效管理實施方案》,繼續開展穩定糧食生產延伸績效考核工作,進一步壓實地方政府保障糧食安全主體責任。二是不斷提高農業補貼效能。2016年國家將良種補貼、種糧直補、農資補貼三項補貼整合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重點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和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的指向性、精準性和實效性顯著提高。堅持和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積極落實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等政策措施,穩定農民種糧收益。三是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目前,水稻、小麥、玉米、油料等品種生產均已納入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范圍。2018年以來,中央財政每年安排資金約5億元,選擇部分產糧大縣,面向規模經營農戶和小農戶開展水稻、小麥、玉米三種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有效降低了農戶生產經營風險。
下一步,國家有關部門將進一步完善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工作,不斷壓實地方政府責任。繼續完善糧食生產政策,加大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支持力度,確保政策落地見效。持續推動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做到應保盡保、應賠盡賠,解決農戶后顧之憂。
二、關于強化新農人素質培養,大力推行農業科技服務
為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和生產技能,我部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加大農民技能培訓力度,加快培養具備現代生產技能和經營能力的復合型農業農村人才。一是切實發揮各省農業科學院作用。指導省級農業科學院聯合地方農技推廣機構、農民培訓機構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全方位技術清單,推動技術成果在示范村鎮轉化推廣。截至目前,已創建1000多個鄉村振興科技引領示范村鎮。統籌利用涉農單位、科研院校等各類培訓資源,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市場化運作等方式,定期開展農業技術培訓課程。二是加快培育高素質農民。近年來,我部聯合財政部啟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中央財政已累計安排113.9億元支持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培育高素質農民1600萬人。2019年,我部聯合教育部啟動實施“百萬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行動計劃”,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民積極報名參加高職擴招,全年完成高職擴招錄取高素質農民3.5萬人。鼓勵各地開展農民職稱評定試點,目前浙江、湖南、山西、山東等地打破學歷、專業、論文等限制,探索認定了一批新型職業農民。三是開展新品種和農機化等試點示范。加大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建立區域性集中展示評價點,搭建水稻、小麥、玉米新品種核心展示平臺,舉辦大規模新品種現場觀摩活動。2019年,全國共安排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點2700多個,展示示范5種主要農作物新品種超過1.8萬個次,起到良好示范作用。扎實開展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依托專家指導組開展農機化技術現場會等示范活動,發布糧棉油糖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促進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十三五”期間全國累計創建全程機械化示范縣453個。
下一步,國家有關部門將繼續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和百萬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行動計劃,依托省級農業科學院在內的科研院校探索涉農人才培養新機制,加快培育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帶得動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繼續推進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創新,整合農民夜校實踐基地、黨員實驗基地等資源,加大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等試點示范,將科學知識和先進技術落實到生產上,轉化為生產力。
三、關于優化糧食保護價調整規則,切實維護農民生產利益
為加大對種糧農民的支持,我部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斷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切實維護農民生產利益。每年根據稻谷、小麥生產成本,結合糧食產銷形勢,合理調整最低收購價水平,切實發揮好最低收購價對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的托底作用。今年,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情況下,國家將早秈稻、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分別定為每斤1.21元、1.27元,均比上年提高1分錢;粳稻、小麥最低收購價分別定為每斤1.3元、1.12元,保持上年水平不變,對穩住農民種糧收益預期,擴大雙季稻種植面積發揮了重要作用。鼓勵各地推進農企對接,充分發揮市場價格對生產的反饋引導作用,促進種植結構調整優化,增加綠色優質安全產品供給。
下一步,國家有關部門將繼續深化糧食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落實好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不斷加大發展糧食生產各項政策支持,進一步提高農民種糧收益。
四、關于穩定耕地面積,創新經營形式
近年來,我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決制止耕地撂荒,加強土地流轉服務,確保糧食面積基本穩定。一方面,加快建立制止耕地撂荒有效機制。2019年新修訂的《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土地經營權人棄耕拋荒連續兩年以上,承包方在合理期限內不解除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的,發包方有權要求終止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賦予發包方制止耕地拋荒的相應權利。另一方面,切實加強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積極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償流轉,指導各地規范流轉合同管理,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截至2019年底,全國已有1239個縣(市、區)、18731個鄉鎮建立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中心,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超過5.55億畝,糧食生產規模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下一步,國家有關部門將繼續加強耕地撂荒監測與管理,加快出臺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指導各地依法建立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通過流轉取得土地經營權的資格審查、項目審核和風險防范制度,確保農村土地流轉市場規范運行。
五、關于摸清存量,做到心中有數
糧食庫存數量是加強糧食宏觀調控的重要數據之一。2019年國家糧食儲備局組織開展第三次全國性庫存大清查,為強化外部監督,增強清查權威性,適時邀請了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提高清查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今年5月,國家糧食儲備局召開新聞通氣會,向社會通報了全國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和質量大清查結果。
下一步,國家有關部門將繼續在提高庫存清查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上下功夫,及時組織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新聞媒體記者參與糧食儲備庫抽查工作,促進建立糧食庫存監督長效機制,做好民主監督工作。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
010—59192525
農業農村部
2020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