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食品安全近年來已逐步成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期盼的民生問題。
廣州市公安局新聞辦公室1月6日通報:2020年,廣州警方食藥環偵部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的堅強領導下,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打團伙、斷鏈條、挖幕后”的工作理念,積極加強與行政部門協作,通過大數據智能化應用和信息化作戰手段的賦能加力,實現了公安機關打擊食品犯罪由被動接案到主動經營的效能變革,推動了全市打擊危害食品違法犯罪工作全方位向縱深發展。
2020年,廣州警方共破獲食品類犯罪案件504宗,依法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932名,逮捕765名,“颶風2020”食藥環專項及“昆侖1號”打擊危害食品犯罪專項成績均位居全省第一,有力維護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織密筑牢了全市餐桌安全防線。
匯集食品數據動態建模,實現精準打擊集群打擊高質量打擊
食藥環偵部門牢固樹立數據作戰思維,立足打擊食品犯罪實戰需要,全面獲取、匯聚公安機關、行政部門、大型企業、行業協會、物流電商等領域的涉食品基礎數據,建立全市食品違法犯罪專業數據庫,并依托大數據分析應用平臺開展研判分析,針對性建立突出食品犯罪模型,實現精準打擊、集群打擊、高質量打擊,推動打擊模式轉型升級。2020年,食藥環偵部門通過數據智能分析和類案特征研究,相繼建立涉酒、涉煙犯罪模型,批量研判推送有價值線索,實現對假煙、假酒類案件的集群式打擊,全年累計破獲涉酒類犯罪案件39宗,刑事拘留79人,破獲涉煙類犯罪案件326宗,刑事拘留614人,兩類案件專項打擊數據均創歷史新高,打擊效能顯著提升。其中,偵破一起特大假冒知名品牌紅酒案,搗毀一個涉及六省九市的特大假冒紅酒產銷鏈條,以及生產銷售窩點9個,抓獲犯罪嫌疑人30名,現場查獲假冒紅酒貨值約1600余萬元,總涉案金額1.3億元。
打造以數據為主導的一體化聯動作戰體系,深挖鏈條性、跨區域涉食品犯罪網絡取得突出成效
為實現對重大食品犯罪“全環節、全要素、全鏈條”打擊的工作目標,食藥環偵部門以新成立的食藥環數據偵查隊伍為牽引,通過全面加強數據分析研判和線索輸出轉化,逐步形成了由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數據支撐主導、各區公安分局食藥環偵大隊落地經營、專案集中指揮收網的一體化作戰體系,形成全市打擊食品犯罪一盤棋工作格局,全市打擊鏈條性、團伙性、跨區域食品犯罪大要案件能力明顯提升。2020年,食藥環偵部門共偵破涉食品類公安部督辦案件2起、全國協查案件3起、省公安廳“颶風”號專案7起。其中,通過數據主導,市區聯動破獲 “唯X農資”特大假冒注冊商標案,打掉一跨省市網絡銷售假冒品牌過期農藥的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53名;破獲特大假冒知名品牌奶茶商標標識案,打掉一輻射珠三角多個地市的制售假劣奶茶商標犯罪網絡,搗毀生產、倉儲、銷售窩點11個,繳獲假冒商標標識2500余萬個,刑事拘留24人。破獲一起非法生產銷售假劣月餅案,在廣州、深圳、汕頭打掉假冒知名品牌月餅的倉庫8個,刑事拘留13人。
加強聯勤聯動和數據共享,構建共治食品犯罪整體工作格局
食藥環偵部門積極構建協作共治食品犯罪工作格局,一方面,持續深化與食品監管部門聯勤聯動和數據共享。2020年,通過聯合巡查和數據比對,相繼與市場監管部門聯合開展蔬果、涼茶、農產品等領域非法添加違法犯罪專項打擊行動,全面整頓行業風氣,全年累計破獲食品非法添加犯罪案件96宗,刑事拘留99人,逮捕67人。同時,在市場監管等行政部門的數據支持下,積極搭建食品犯罪風險動態監測模型,加強數據碰撞分析和跟蹤比對,有效提升對食品犯罪的預警、預測、預防水平,及時防范化解食品犯罪風險隱患。另一方面,與37家大型食品企業、互聯網企業建立了警企協作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在數據匯集、檢測支撐、信息掌握等方面的優勢作用,建立線上線下聯合打擊食品犯罪工作新機制,并通過出臺獎勵辦法推動公眾積極參與社會監督和舉報食品犯罪,形成社會各方各盡其責、齊抓共管、合力共治的工作格局。
近期,廣州警方將針對歲末年初應節食品購銷市場火爆、安全風險突出的問題,開展打擊食品違法犯罪專項行動,采取強力措施,集中偵破一批食品違法犯罪案件,清剿一批制售假劣、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黑窩點,懲處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的違法犯罪分子,堅決為市民群眾春節期間“舌尖上的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