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無錫,櫻花漫天,美麗花朵攜著清風使人愉悅的同時也撬動著大家的味蕾。悄然間,一些粉色浪漫的海報出現在街頭,許多制作精美的“櫻花”美食出售在巷尾。眾所周知老婆餅里沒有“老婆”,魚香肉絲里沒有魚,那“櫻花”食品里真的有櫻花嗎?
近日,無錫梁溪區市場監管局黃巷分局就當季市面上的“櫻花風味”食品,開展了專項食品安全檢查。
在一家面包店,檢查人員發現店內正在銷售“芝心小櫻”和“櫻花甜心包”等主打櫻花的產品,銷售量都比較好?,F場檢查及詢問得知,這些產品都是通過添加食用香精香料和食用色素來達到“櫻花”的視覺和味覺效果。
隨后,檢查人員來到一家奶茶店。經查,其一款“櫻花粉荔”的當季主打飲品,也主要是通過添加鹽漬櫻花風味糖漿,以及草莓、藍莓、荔枝的等混合果肉,打造出粉嫩櫻花效果。
在便利店里,檢查人員發現包裝宣傳上突出櫻花元素的罐裝飲料和餅干類產品,均是通過添加食用香精打造的所謂“櫻花風味”的效果……
重點來了:
本次檢查的“櫻花”食品均符合食品安全的相關標準,但對于“櫻花”的宣傳卻大多是商業營銷的手段,“櫻花”食品里可能也沒有櫻花呢~
在我國,櫻花尚未成為合法的食品原料,是不可以直接在食品里添加的。至于櫻花到底具有怎樣的食用或藥用價值,國內專家們還在積極地探索和研究。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一邊漫步櫻花林一邊品嘗健康又安全的“100%櫻花”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