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6日,為保護我國畜牧業安全,防止疫情傳入,海關總署、農村農業部發布《關于防止毛里求斯口蹄疫傳入我國的公告》(海關總署公告2021年第29號),禁止毛里求斯的偶蹄動物及其產品入境,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實施。
什么是口蹄疫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的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該病主要侵害偶蹄獸,傳播途徑廣泛,傳播迅速,在全球曾經多次暴發流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動物及動物產品的國際貿易,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口蹄疫列為A類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入一類動物疫病。
病原學特性
口蹄疫病毒(FMDV)屬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屬,分為O、A、C、SAT1、SAT2、SAT3和亞洲I型等7個血清型,每個型又可進一步劃分為多個亞型。不同血清型病毒引起的臨床癥狀基本相同,但不同血清型之間無交叉免疫,因此感染過一種類型病毒康復后的動物或者是免疫過一種血清型疫苗的動物對其他血清型的病毒沒有免疫力,這也是口蹄疫防控工作面臨的難點。
全球大部分地區均暴發過口蹄疫,流行最廣泛的為O型,我國主要以O型、亞洲I型和A型較為常見。
臨床癥狀
牛感染后體溫升高,口腔、鼻鏡、乳房皮膚和蹄部出現水皰,站立不穩、跛行,繼發乳房炎,產奶量嚴重減少,一般經10~14天自愈。羊癥狀與牛相似,但程度較輕。
豬以蹄部出現水皰為主要癥狀,病豬的口腔黏膜、鼻盤、乳房等處也會形成小水皰或糜爛。如無細菌感染,1周左右痊愈。如有繼發感染,嚴重者可使蹄殼脫落,病豬倒地不起。
幼畜感染口蹄疫病毒后無明顯的水皰癥狀,臨床主要表現為心肌炎和出血性腸炎,最后往往因心肌麻痹而死亡,死亡率60%~80%,有時達80%~90%。
流行病學
01
傳染源
口蹄疫的傳染源一般多為患病動物和隱形帶毒的動物,水皰液中病毒含毒量較多。
02
傳播途徑
口蹄疫傳播途徑廣泛,既可以直接接觸傳播也可以通過間接接觸進行傳播,空氣也是一種重要的傳播媒介,可引起遠距離跳躍式傳播且病愈動物可長期帶毒。
03
易感動物
口蹄疫主要侵害偶蹄獸,其他多種動物也可被感染。家畜中牛最容易被感染;其次為豬,再次為綿羊、山羊、駱駝等。野生動物和人也可感染。
04
流行特點
口蹄疫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春季和冬季最易多發。該病傳染快、流行廣,常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并有一定周期性,具有快速傳播和遠距離傳播的特點。過去常呈單一發病,現在發展為混合型感染。臨床檢測可見口蹄疫常與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導致病畜死亡率增加。
防制措施
01
控制源頭
在動物進場前,對場舍和用具等進行全面嚴格的消毒。動物進場后,做好衛生消毒工作,防止口蹄疫的發生和傳播。在引種時,須進行嚴格的檢疫,避免引進帶有口蹄疫病毒的畜種或仔畜。
02
切斷傳播途徑
一旦發現口蹄疫感染動物,立即上報疫情,對疫區內病畜及同群畜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同時對畜舍、飲水、飼料、場地以及污染物品等進行嚴格消毒。
03
提高抗病能力
對口蹄疫應采取預防為主的方針,實施強制免疫策略,研究安全性好、免疫力高的疫苗是防控口蹄疫的關鍵,同時加強飼喂管理,科學飼喂動物,提高豬、牛、羊等易感動物的抗病能力。
04
海關防止境外口蹄疫疫情傳入我國采取的措施
1.禁止直接或間接從口蹄疫疫情流行國家輸入偶蹄動物及其相關產品;
2.禁止寄遞或攜帶來自口蹄疫疫情流行國家的偶蹄動物及其產品,一經發現一律作退回或銷毀處理;
3.進境船舶、航空器、公路車輛和鐵路列車等運輸工具上,如發現有來自口蹄疫疫情流行國家的偶蹄動物及其產品,一律作封存處理,且在我國境內停留或者運行期間,未經海關許可,不得啟封動用。其廢棄物、泔水等,一律在海關的監督下作無害化處理,不得擅自拋棄;
4.對邊防等部門截獲的非法入境的來自口蹄疫疫情流行國家的偶蹄動物及其產品,一律在海關的監督下作銷毀處理;
5.凡違反上述規定者,由海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有關規定處理。
供稿單位:黃埔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