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省市場監管局局長、省食安辦主任韓永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李衛東,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劉強,合肥海關二級巡視員李寒松到會,介紹2020年安徽省食品安全狀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武瀟主持發布會。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發布會主要內容↓↓↓
答記者問
中安在線記者
韓局長您好,我是中安在線記者。請問2020年我省食品抽檢總體情況如何?
省市場監管局局長、省食安辦主任 韓永生
2020年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檢管結合,依法依規對糧食加工品、食用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乳制品、調味品、食用農產品等34大類食品完成全覆蓋抽檢,突出農藥殘留、生物毒素、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污染物、微生物指標等重點檢驗項目,聚焦城鄉結合部、校園周邊和批發市場等重點區域,盯緊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和網絡銷售等不同業態。
2020年,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食品抽檢量為253266批次,評價性抽檢合格率為99.11%。抽檢數據顯示,乳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食品添加劑、食鹽等 8大類食品全部合格,淀粉及淀粉制品、食用農產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等不合格率較高,農藥殘留超標、獸藥殘留超標、微生物污染超標等食品安全問題依然突出。
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公布了各類食品抽檢信息 3856 期,共 214486 批次。針對抽檢不合格食品,按照“產品控制到位、原因排查到位、整改落實到位、行政處罰到位、信息公開到位”要求,組織開展核查處置工作,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率100%,全年共辦理抽檢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案件 6814件,封存、下架、召回不合格食品83.55 噸。
2020年,我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抽檢監測新機制,創新開展食品安全“你點我檢”,營造食品安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圍。積極開展長三角食品安全抽檢監測風險預警交流一體化,編制了食品安全重點風險隱患清單,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會商機制。及時向社會發布食品安全消費提示,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理性消費、科學消費。
中國新聞社記者
李檢察長您好,我是中國新聞社記者。當前,公益訴訟檢察在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領域的作用日益凸顯,受到媒體和群眾的廣泛關注。請問我省檢察機關在食品安全保護方面有哪些重點,辦理了哪些有影響力的案件?
省檢察院副檢察長 李衛東
全省以開展貫徹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專項檢察活動為抓手,摸排食品領域公益訴訟問題線索438條,立案539件,并在49起食品領域案件中主張適用十倍懲罰性賠償金1260萬元。滁州市檢察機關支持省消費者協會提起的全省首例消費公益訴訟案,入選高檢院食藥安全消費者權益保護典型案例,并獲評省十大法治事件。
一是聚焦校園食品安全。各地開展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巡查活動27次,守護學生健康。銅陵市義安區檢察院針對校園周邊流動攤販未辦理健康證和衛生防范措施不到位等問題,向有關單位發出檢察建議,督促依法履職。固鎮縣檢察院成功辦理全國首例對校園周邊違規銷售卷煙怠于履職行政公益訴訟案,取得良好效果。
二是聚焦民生食品安全。持續加大對農貿市場、超市食品安全監督,辦理相關案件329件,守護群眾“菜籃子”安全。亳州市檢察院對韓某某等銷售注水、注毒豬肉違法行為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案,主張損害賠償金2.5億余元,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三是聚焦線上食品安全。緊盯網絡外賣平臺、微商等經營主體,摸排問題線索50余條,為食品安全守護網絡凈土。天長市檢察院針對于某通過微信朋友圈銷售不合格減肥產品問題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獲法院支持。
合肥晚報記者
劉廳長您好,我是合肥晚報記者。請介紹一下我省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采取了哪些監管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 劉強
近年來,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安徽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堅決執行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這一底線,堅持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全力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保證了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持續向好態勢,全省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均達到97%以上,全年未發生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為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戰略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是進一步加快綠色發展,提高安全優質農產品供給。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標”標志農產品達8788個。
二是進一步強化安全監測,增強風險預警防控能力。2020年,全省農業農村部門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定量監測8.29萬批次;全省鄉鎮快檢完成133.9萬批次抽檢任務,實現農產品生產基地檢測全覆蓋。
三是進一步完善監管機制,加快監管治理規范化建設。啟動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試行工作,2020年全省實施合格證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達18117家,開具合格證94.6萬張,附帶合格證上市的農產品67.6萬噸;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網絡化監管。截至2020年底,在省追溯平臺開展產品追溯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達12613家,追溯平臺用戶二維碼總生成數量已達298.3萬批次,帶碼產品銷售區域覆蓋31個省市自治區和港澳臺地區,首次銷往日本、泰國。截至2020年底,快檢上傳檢測總數據497萬條,實現了網絡化監管。
四是進一步深化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利劍”行動。2020年,全省共出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人員67198人次,檢查生產經營主體45496家次,發現問題234個,立案查處案件219件。
下一步,省農業農村廳將聯合市場監管、公安、法院、檢察院、經信、衛健等6個部門在全省開展為期3年的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治理行動,聚焦問題較為突出的15種農產品,采取“一個問題品種、一張整治清單、一套攻堅方案、一批管控措施”的“四個一”精準治理模式,控源頭、抓生產、盯上市、強執法、建制度,切實解決禁限用藥物違法使用、常規農獸藥殘留超標等問題,力爭一年攻堅突破、兩年打防并舉、三年鞏固提升,努力讓老百姓吃得安全放心,堅決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香港大公文匯報記者
我是香港大公文匯報記者。請問2020年,合肥海關在支持優質食品農產品進出口方面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
合肥海關二級巡視員 李寒松
為了支持全省優質食品農產品進出口,合肥海關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舉措:
一是積極服務保供穩價工作,支持優質食品農產品進口。全程指導蚌埠鵬睿農牧產業進境種豬隔離場建設并通過海關總署驗收,對2000余頭進境種豬實施45天駐場隔離檢疫監管,保障種豬順利進口,促進生豬穩產保供;安排專人負責進口豬肉產品檢疫審批工作,做到即申即審;采取通關便利化措施,加快辦理進口肉產品通關手續;主動引導企業申請加入自美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排除清單,優先為企業進口的36萬噸豬肉辦理自美市場化采購商品征免稅證明,為本省相關企業辦理進口豬肉退稅6742萬元。
二是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支持我省特色食品農產品出口。加強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全年共評議國外通報16份,為出口食品企業提供技貿措施咨詢服務;加強出口茶葉農殘監測,定期向茶葉主產區地方政府提供出口茶葉質量安全報告,為地方政府茶園管理提供數據支持,為茶農選擇用藥提供技術指導;主動向關區內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推送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布的《新冠肺炎和食品安全:對食品企業指南》視頻課程,指導企業科學防范新冠病毒,為出口食品企業穩定生產提供幫助。2020年,我省特色食品農產品出口實現逆勢增長,如茶葉、蜂產品、中藥材等出口貨值同比漲幅分別為:8.86%、28.40%、24.84%。
三是加強政策指導,助力我省外貿高質量發展。組織開展進出口食品政策宣講,分片區向我省500余家企業普及海關法律法規和最新政策,鼓勵、引導、支持企業在開放便利、透明便利、守法便利的基礎上,享受更多優惠政策;支持合肥新橋機場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申建,獲得海關總署批準,該監管場地的獲批將為我省優質肉產品進口增添新通道。
安徽衛視記者
韓局長您好,我是安徽衛視記者。白皮書中提到了我省2020年強化冷鏈食品市場監管工作,這方面是消費者非常關注的內容,能否請您介紹一下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加強進口冷鏈食品市場監管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
省市場監管局局長、省食安辦主任 韓永生
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高度重視進口冷鏈食品安全,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及省疫防辦要求,強化監管、多措并舉,督促指導全省加強進口冷鏈食品市場監管工作。
一是健全組織機制。設立了冷鏈食品監管工作專班,專班下設綜合協調組、督查檢查組、信息化保障組、執法指導組4個工作組,明確職責分工,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細。
二是實行報備制度。要求食品生產經營者、冷庫貯存經營者在進口冷鏈食品到達前24小時,如實向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報備。2020年底,全省報備進口冷鏈食品8321.08噸,截至目前,全省報備進口冷鏈食品已達到63844.31噸。
三是采取集中監管倉模式。要求首次進入安徽省的進口冷鏈食品均要進入集中監管倉進行核酸檢測和預防性全面消毒。2020年底全省設立集中監管倉27個,截至目前全省共設立集中監管倉87個,每個市均設有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督促各地健全監管倉駐倉監管、核酸檢測、預防性消毒三支隊伍,集中監管倉運行管理進一步規范,全省進口冷鏈食品“全建倉、全進倉、全檢測”閉環管控格局進一步優化。
四是實現信息化追溯。全面推廣應用安徽冷鏈食品追溯平臺,采取“首站賦碼、進出掃碼、一碼到底、掃碼查詢”的管理模式,推動實現進口冷鏈食品從源頭到貯存分銷、生產加工、批發零售、餐飲服務全鏈條信息化追溯。2020 年底,全省共注冊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16473戶,上傳商品信息7912條。截至目前,全省共注冊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19264戶,上傳商品信息27579條。
五是進行應急處置。針對日常監測發現的核酸檢測陽性樣本和外省通報的涉疫食品流入情況,迅速有序開展排查,對涉疫食品下架封存、依規處置,確保第一時間管控疫情風險。
六是強化日常排查。督促生產經營者嚴格落實進貨查驗、食品安全自查、預防性消毒、追溯管理、人員管理等主體責任。對進口冷鏈食品實行專用通道進貨、專區存放、專區銷售。嚴禁采購、使用來源不明的進口冷鏈食品,不得銷售沒有“四證一碼”的進口冷鏈食品。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安徽進口冷鏈食品追溯二維碼查詢進口冷鏈食品信息,發現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沒有依規賦碼,或上傳的“四證”及安徽本地集中監管倉出倉證明與所銷售的進口冷鏈食品不相符的,可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
相關報道:
《2020年安徽省食品安全狀況》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