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歐洲多次發生涉環氧乙烷召回事件,僅2022年以來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了114起涉及到環氧乙烷的事件,涉及泡面、調味品、果汁、罐頭等多種產品。
這也向出口食品企業敲響警鐘,因為產品被環氧乙烷污染導致退運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今天海關小哥就來帶你了解一下什么是環氧乙烷,以及怎樣避免環氧乙烷污染。
一、什么是環氧乙烷
環氧乙烷是一種雜環類有機化合物,化學式是C2H4O。被廣泛用于滅菌。
目前醫療器械的滅菌中廣泛采用環氧乙烷熏蒸法;環氧乙烷是一級致癌物。
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中,環氧乙烷位列一類致癌物清單。
二、環氧乙烷禁止用于食品滅菌
環氧乙烷滅菌效果很好,缺點就是本身是致癌物,會有殘留。目前,歐美等國家均已淘汰了利用環氧乙烷熏蒸食品,并嚴格控制食品中環氧乙烷殘留水平。
我國在《消毒技術規范》(2002年版)中也明確規定環氧乙烷不適用于食品的滅菌。
三、環氧乙烷出現在食品中的原因
原料污染是食品中含有超標環氧乙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些地區,農民會使用環氧乙烷產品殺死農作物中的真菌和細菌。
如歐盟境內最早被發現的環氧乙烷污染產品,源產自一批印度的芝麻。
食品接觸材料是另外一個重要的污染源。
一些包裝材料會使用環氧乙烷熏蒸消殺,如:剝離式包裝袋、聚乙烯—聚酯薄膜、聚乙烯塑料袋、包裹材料、硬質容器等,可能導致原料中殘留環氧乙烷并遷移至食品中。同時,食品包裝中的印刷油墨遷移也是可能的污染途徑之一。
低濃度的環氧乙烷無法通過肉眼和嗅覺分辨出來,食品企業難以通過常規手段對含有環氧乙烷的原料進行管控。
尤其是冷凍飲品、乳制品等不使用高溫加工工藝的產品,更容易有環氧乙烷的殘留。
四、海關提醒:強化檢測,保障安全
環氧乙烷是一種有毒的致癌物,強化檢測,是控制食品安全風險, 避免污染的必要手段。
目前,歐盟采用PTV(程序升溫汽化進樣口)進樣,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分析,通過同位素內標法定量檢測食品中環氧乙烷和2-氯乙醇(2020年11月發布)。美國EPA采用氣相色譜法檢測環氧乙烷和2-氯乙醇(分開檢測)。
我國強制性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 塑料中環氧乙烷和環氧丙烷的測定》(GB 31604.27-2016)則采用了頂空氣相色譜質譜法和頂空氣相色譜法兩種檢測方法來檢測食品接觸材料中的環氧乙烷。
海關在對出口食品監督管理中就將運用該標準進行監督抽檢。
在此,海關再次提醒食品加工企業,食品企業是出口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要建立可追溯性的食品安全衛生控制體系。環氧乙烷作為致癌物,嚴禁用于食品殺菌消毒;在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要警惕環氧乙烷污染,采用正規企業生產的食品原料及包裝材料。
近期歐洲對環氧乙烷的監管和限制在逐步擴大,有條件的企業建議對出口食品進行自檢,也可以定期將產品送至有資質的實驗室進行檢測,避免出現食品出口不合格情況導致退運風險。
供稿單位:海關總署國際檢驗檢疫標準與技術法規研究中心(暨中華人民共和國WTO/TBT-SPS國家通報咨詢中心)、寧波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