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訊 2月27日-3月5日食品行業輿情信息有:博主買3888元海鮮被提醒多花1700元;“KTV售賣果凍22元一個”引關注;消協回應火鍋店包廂收取使用費;官方通報“3女子路邊吃麻辣燙花175元”;“直播間66元的白酒宣稱堪比茅臺”上熱搜;茶飲品牌回應滿杯奶茶放久了變半杯。
博主買3888元海鮮被提醒多花1700元
輿情概述
2月24日,一美食博主到三亞的市場買海鮮,花了3888元買了龍蝦、花對蝦、椰子螺、螃蟹、青衣魚、芒果螺。當他拿著買好的海鮮去加工店,店主表示他被宰了,700元一斤買的龍蝦實際300元一斤,博主所有的海鮮算下來只需要2100塊錢,讓博主找海鮮攤老板退差價。博主返回海鮮攤時對方卻堅稱沒有賣貴,加工店是同行競爭,還可以帶他去港口看批發價格。
2月25日,三亞市場監管部門回應稱:執法人員查驗涉事攤販的進貨單,得知當事人購買的龍蝦品種俗稱“大蜜蜂”,進貨單價為550元/斤,實售700元/斤,進銷差價率27.27%,未發現該攤位存在不明碼標價、短斤缺兩、價格欺詐等欺客宰客行為。涉事海鮮加工店經營者所說的“300多元每斤”并無事實依據,其店內并無同品種龍蝦,其所稱的300多元每斤的龍蝦,為其日常所售的波土頓龍蝦。市場監督管理局已依法依規對該店做出停業整頓等相應的處分。
輿情點評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中規定,經營者銷售、收購商品和提供服務,應當按照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明碼標價,注明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計價單位、價格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情況。經營者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海鮮的價格受多種因素不同而相差較大,消費者在購買時,需要提高警惕,如發現商家價格虛高或存在其他欺詐行為,應當及時向相關部門投訴。
“KTV售賣果凍22元一個”引關注
輿情概述
近日,有網友發視頻吐槽,在黑龍江佳木斯樺南縣一家歌廳消費結賬時,發現賬單上一袋水晶之戀果凍一共11個收費242元,平均一個22元。
2月25日,樺南縣市監局發布通報稱,經查,該KTV已取得《營業執照》《食品小經營核準證》等合法資質,店內商品均明碼標價,與顧客實際消費價格相符。廣大網友質疑的果凍計量單位實際應該為“袋”,但是商家電腦系統均標記為“個”,屬于單位標記錯誤,容易引起消費者誤解。事件中,當事人理解為“每個果凍為22元”,認為是“天價果凍”,實際是每袋22元(每袋內13個果凍)。同時,市監部門又調取該KTV全部消費賬單發現,所有帳單中含有果凍的單位均標記為“個”,費用均為22元/“個”。另外,關于賬單中消費數量的問題,經核查,消費者點單果凍數量為1袋,但工作人員操作過程中因設備故障將“1”錄入“11”,結賬時帳單顯示果凍消費11個,消費242元,在消費者買單時,商家已經及時糾正錯誤,按照實際消費數量1袋22元進行的結算,未按照11袋結算。
事發當晚,商家第一時間與消費者進行了溝通解釋,并針對出現的操作過失進行了道歉。目前,事件已經得到妥善解決,誤會已經消除。同時,市監局已經對該商家進行了停業整頓,責令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限期整改。
輿情點評
根據通報顯示,此事系工作人員操作過程中設備故障引起,監管部門已經對商家進行了停業整頓。消費者在消費購物時,一定要仔細核對小票,如果遇到商家刻意隱瞞價格或者事實,可以向監管部門進行投訴。對于那些違法的行為,監管部門需加強懲罰力度。
消協回應火鍋店包廂收取使用費
輿情概述
近日,有網友曝出“巴奴火鍋包廂收15%使用費”。對此,巴奴毛肚火鍋全國客服回復稱,巴奴毛肚火鍋自2019年11月1日起開始收取15%的包廂使用費,包廂會提供特殊的裝扮服務,且加收包廂使用費合規合法。巴奴毛肚火鍋上海環球港店店員也表示,加收包廂使用費由公司法務確認過,且不能折算為餐飲費,只有“肚神”以上的會員才能免收包間使用費。此事受到顧客質疑,加收包廂使用費是否合規合法?河南消協對此做出回應:顧客應當有知情權,如果明確告知消費者或在明確位置上有標注,也是合規合法。結完賬之后再說有包廂費用,這樣就不符合法律規定了。
輿情點評
有關餐飲企業到底該不該收包廂使用費一直存在爭議,有部分省市發布過禁止餐飲企業收取包間費、服務費的規定,但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在不違反規定的前提下,如果餐飲企業需要收取費用,需提前告知消費者或在明確位置上標注,讓消費者知情,自主選擇消費還是不消費。如果規定不允許,任何經營者都不能收取。消費者在消費之前,也可以提前詢問一下是否收取。另外,建議相關部門能對企業在收取“包廂使用費”方面進行規范,明確收費標準,讓顧客明明白白消費。
官方通報“3女子路邊吃麻辣燙花175元”
輿情概述
2月26日,“女子路邊買2碗麻辣燙花費175元”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當事人表示,菜的價格沒標出來,自己也沒有拿很多菜,知道價格時十分震驚。
2月28日,自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回應稱,關注到輿情后下午已派人前往疑似地點走訪調查,因為是路邊攤,商戶有可能還沒有出攤。晚上他們會繼續走訪調查核實,待調查清楚了會向社會通報。
3月2日,四川自貢市市監局高新分局就“女子路邊買兩碗麻辣燙花費175元”一事發布情況通報。經查,該攤點經營者賴某對現場銷售食品未進行標價,對賴某涉嫌未明碼標價的價格違法行為,執法人員已立案調查并責令其暫停經營。賴某對自己未明碼標價的行為已向消費者致歉,并主動退還40余元的差價。
輿情點評
作為商家,誠信經營是根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等相關規定,商家應明碼標價,做到守法誠信經營。在營業過程中,明碼標價,并提前與消費者確認消費價格,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對于消費者來說,對街邊不標價簽的小吃需提高警惕,及時與商家進行溝通確認。
“直播間66元的白酒宣稱堪比茅臺”上熱搜
輿情概述
近日,“直播間66元的白酒宣稱堪比茅臺”的話題沖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在某短視頻平臺,一位主播正在直播間銷售白酒。在介紹一款酒時,廠家人員稱這款酒在商超售價一瓶600多元,主播向廠家人員“瘋狂”砍價,最后以99元一瓶的價格上鏈接。很快,這款酒被搶購一空。然而,在其他平臺查詢到,這款酒每瓶售價僅六七十元。有網友將這一現象稱之為“忽悠式直播帶貨”。
輿情點評
近年來,直播帶貨日益火爆,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如此“忽悠式直播帶貨”既擾亂了正常的網絡營銷秩序,也對消費者造成了誤導。要遏制這種現象,一方面要提高主播的職業道德,同時加強直播營銷平臺的責任意識。另一方面,加大對“忽悠式直播帶貨”的整治力度,對違法行為嚴查嚴懲。
茶飲品牌回應滿杯奶茶放久了變半杯
輿情概述
近日,湖南一顧客購買一杯茶顏悅色后,過了一會發現奶茶少了三分之一。對此顧客表示疑惑,滿杯奶茶還沒喝一口就變半杯,還得拿茶小凍來湊數增加量,建議換成透明杯來看清楚容量。茶顏悅色回應稱,剛做出來時上面是奶沫放久了會自己消掉,就會出現半杯的情況??头Q茶顏悅色暫沒有意向換透明杯,但是會向相關部門提供建議。茶小凍可以增加奶茶口感,點單的時候可以選擇添加奶茶里或分開裝。
輿情點評
近年來,奶茶已成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飲品。消費者對奶茶的容量有知情權,奶茶上的奶泡會消失,這種情況可以理解,但是奶泡占比太大,剩下的奶茶少得離譜是否合理?產品要想贏得消費者的信賴,口感和品質很重要,建議企業能充分考慮消費者的意見,加以改進。
本文由食品伙伴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請聯系news@foodmat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