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農村地區人口流動加大,傳統節慶聚集性活動增多,食品安全問題易發多發。為保障農村地區廣大群眾飲食安全,天府新區市場監管局作出如下食品安全風險提示。
一、
個人
(一)外出就餐注意事項
1.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部。
2.應選擇證照齊全、衛生環境較好的餐飲單位就餐,不在無證飯店、路邊攤點用餐,不向流動攤販購買食品。
3.慎點生食水產品(刺身)、冷食(涼菜、鹵菜)、裱花類蛋糕等高危易腐食品,點餐時查看商家是否具備制售經營資質,如:食品經營許可證上經營項目是否標注有冷食類食品制售、生食類食品制售、糕點類食品制售等。
4.就餐前注意觀察食物是否感官異常,不吃腐敗變質和未燒熟煮透的食品,就餐后應主動索取發票等就餐憑證。
(二)家庭制作食物注意事項
1.不購買來源不明、已變質、外觀異常或超過保質期的食品或食品原材料,堅決不買野味(野生動物、野生漁獲物、野生植物、野生菌菇)。
2.不購買無證小攤販出售的食物,尤其是生食水產品(刺身)、裱花蛋糕、涼拌菜、豆制品、肉制品等高危食品。
3.儲存食物溫度要適宜,生熟食品要分開放置、避免交叉污染。食物要根據不同的保存要求,選擇在常溫、通風、冷藏(0-5℃)或冷凍(-18℃)條件下儲存,并在保質期內食用。
4.果、蔬食用前做到“沖冼、浸泡、清洗”,將殘留在果、蔬表面的有害物質充分稀釋后再食用,預防化學性和蟲卵引起的食物中毒。
5.烹飪時應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過程應保持清潔、生熟分開、煮透燒熟,不食用平時很少或沒食用過的食物,避免過敏。
6.做到“六不吃一不飲”:不吃來源不明食物、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不吃隔夜飯菜和變味的剩飯剩菜、不吃在冰箱放置過久的食品、不吃劣質熟食品特別是外觀鮮紅的肉制品、不吃腌制時間不足9天的腌菜,不飲用自制藥酒。
7.改善飲食行為習慣,倡導實行分餐制,養成使用公勺公筷好習慣;避免暴飲暴食,飲酒適度,葷素搭配,平衡膳食,倡導“減油、減鹽、減糖”;關注兒童飲食,勿食用含色素或者防腐劑過多的食品,零食應適當,不能代替正餐。
二、
餐飲服務單位
1.嚴格執行食品原料采購索證索票制度,不得購買、貯存和使用亞硝酸鹽(包括亞硝酸鈉、亞硝酸鉀);不得采購和使用腐敗變質、來歷不明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如野生動物、野生漁獲(河鲀)、野生菌菇、野生植物,“酸湯子”、“三無”食品、“山寨食品”以及腐敗變質、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不得添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質;不得售賣無標簽散裝白酒及自制泡酒。
2.嚴格加工環境、工具容器和餐飲具的消毒,減少食品污染環節;加工食品生熟分開,燒熟煮透;嚴格按照“五專”要求及食品安全標準規定,管理和使用食品添加劑。
三、
農村集體聚餐
1.需要舉辦的農村集體聚餐活動,應主動在“中國群宴智慧平臺”或到轄區鄉鎮(街道)進行備案登記,并適當壓縮就餐規模,控制就餐人數,縮短聚餐時間,簡化聚餐流程。
2.農村集體聚餐舉辦場所要保持清潔衛生,確保良好通風和合理就餐間距,設置洗手處,提供洗手液。
3.農村集體聚餐舉辦者和承辦者要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做好從業人員管理和設施設備維護,把好原輔料購進質量關,不采購加工來源不明、變質過期的食品和原料。食品加工過程中要做到生熟分開、燒熟煮透,并做好食品留樣和餐用具清洗消毒,不超許可范圍、超接待能力制售食品。
四、
其他注意事項
1.嚴格落實醇基燃料專人管理、警示標簽、顏色警示等防控措施,防止作為白酒誤飲。
2.自覺參與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倡導健康消費理念,堅決反食品浪費,提倡文明餐桌禮儀。
3.如發現食品安全問題,請及時撥打投訴舉報熱線12345。一旦發生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不適或明顯的食物中毒癥狀,要立即到正規醫院就醫,并盡快向當地市場監管、疾病預防控制等部門報告,同時要留存發票、就診記錄等相關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