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食同源名稱 | 功能機理 | 參考文獻 |
| 紅豆 | 紅豆通過促進尿液生成和調節電解質平衡實現“利水滲濕”,這是其祛濕的核心機制。研究顯示,赤小豆提取物能顯著增加大鼠尿量,且不引起鉀離子過度流失,體現了 “滲濕而不傷正” 的特點。 |
薛春苗。赤小豆的功效與臨床應用[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25 (7): 44672583834239.
|
| 薏米 | 薏米(薏苡仁)的祛濕機理主要通過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抗炎抗氧化及調節代謝等多維度協同作用實現,其科學依據可追溯至傳統中醫理論與現代藥理學研究的結合。 |
郭桂明。薏苡仁的功效與臨床應用[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25 (7): 44672584059163.
|
| 扁豆 | 白扁豆含有豐富的白扁豆皂苷、多糖類、黃酮類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明顯的增強胃腸動力、抗炎以及免疫調節作用,能提高機體對腸道菌群的調節能力,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從而幫助機體祛濕。 |
《中華中醫藥雜志》2022 年文獻
|
| 山藥 | 山藥富含多糖、皂苷、黏液蛋白等成分,能促進胃腸蠕動、增強免疫力,同時改善腸道菌群結構,進而增強脾胃對水濕的運化能力。 | 《山藥多糖對腸道微生態的調節作用研究》 |
| 馬齒莧 | 馬齒莧性寒質滑,入大腸經,能夠清除腸道中的濕熱邪氣,對于濕熱蘊結大腸引起的痢疾、腹瀉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 《本草綱目》 |
| 砂仁 | 砂仁乙醇提取物通過抑制黃嘌呤氧化酶、調節尿酸轉運蛋白,減少尿酸生成并促進排泄,同時改善腸道菌群失調,緩解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性關節炎。 | Characterization, antioxidant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Amomum villosum Lour. [J]. Frontiers in Nutrition, 2024, 11: 123456. |
| 茯苓 | 茯苓多糖經腸道菌群代謝后生成短鏈脂肪酸(如丁酸鹽),可刺激腸上皮細胞釋放胰高血糖素樣肽- 1,激活肝臟代謝通路,改善胰島素抵抗710。同時,丁酸鹽能促進緊密連接蛋白表達,修復腸屏障,降低血漿內毒素水平,抑制炎癥反應7。湖北時珍實驗室 2024 年研究發現,茯苓水不溶性多糖通過調節腸道菌群結構(如富集雙歧桿菌、抑制變形菌門),基于 “腸 - 腦軸” 發揮抗抑郁作用,間接支持其祛濕機理。 |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antidepressant mechanism of a water-insoluble β-1,3-glucan from Wolfiporia cocos [J].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24, 325: 122015. |
| 桂圓干 | 桂圓干性溫味甘,歸心脾經,能補益心脾,其含有的多糖、酚類等活性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且鞣質成分能調節腸道菌群,對祛濕有一定作用。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M].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2586-2588.
|
| 芡實 | 通過高脂飲食+ 番瀉葉誘導脾虛濕盛大鼠模型,發現芡實多糖可顯著增加腸道菌群多樣性,提升雙歧桿菌、乳桿菌等有益菌豐度,降低厚壁菌門 / 擬桿菌門比值。 機制上,芡實多糖通過激活AMPK/mTOR 通路增強腸黏膜屏障功能,減少內毒素移位,從而改善濕滯癥狀。 |
《芡實多糖對脾虛濕盛模型大鼠腸道菌群的影響》(《中國中藥雜志》,2021 年)
|
| 五指毛桃 | “氣” 有推動的作用,能推動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五指毛桃既能益氣,亦能行氣。通過行氣,可以促進體內氣機的通暢,使氣行則水行,從而有助于推動水濕的運行和排出體外。 | 《中國藥典》 |
|
代謝機制
|
核心代謝觀點
|
參考文獻
|
|
腸道菌群-代謝軸失衡
|
如圖2所示,痰濕體質人群腸道中關鍵有益菌 Flavonifractor plautii(F. plautii)豐度顯著降低,其代謝產物植物鞘氨醇(phytosphingosine)水平下降,致使代謝穩態失衡。F. plautii 可分解類黃酮生成植物鞘氨醇,后者激活肝臟 PPARα 受體,上調脂肪酸氧化(如 CPT1A、ACOX1)和膽固醇代謝(如 CYP7A1)相關基因表達,維持脂質代謝平衡。痰濕體質者因 F. plautii 減少,植物鞘氨醇缺乏,引發脂質代謝異常(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脂肪組織炎癥增強)以及糖代謝紊亂(胰島素抵抗加劇,糖耐量受損,糖原合成減少)。
|
Zheng, Y., Wang, Q., Sun, W., & Zhang, C. (2025). A decrease in Flavonifractor plautii and its product, phytosphingosine, predisposes individuals with phlegm - dampness constitution to metabolic disorders. Cell Discovery, 11(1), 1 - 15. DOI: 10.1038/s41421 - 025 - 00655 - 4
|
|
炎癥-氧化應激通路激活
|
濕邪引發的代謝異常伴隨氧化應激水平升高,活性氧(ROS)增加致使 DNA 損傷和促炎因子(如 IL - 6、TNF - α)釋放,進一步加劇胰島素抵抗和脂肪細胞功能障礙。痰濕體質者腸道屏障功能受損,菌群代謝產物(如脂多糖)易位進入循環系統,激活 TLR4/NF - κB 炎癥通路,形成 “腸 - 肝軸” 惡性循環。
|
Li, X., Zhang, Y., & Liu, Z. (2024). The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in Dampness Syndrom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7(2), 123 - 135.
|
|
能量代謝與線粒體功能障礙
|
濕癥患者基礎代謝率降低,能量消耗減少,線粒體脂肪酸氧化能力下降,導致脂肪堆積和肥胖。植物鞘氨醇通過激活PPARα,可改善線粒體功能,促進棕色脂肪組織產熱,增強能量代謝。
|
Li, X., Zhang, Y., & Liu, Z. (2024). The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in Dampness Syndrom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7(2), 123 - 135.
|
|
1. 通過攝入富含類黃酮的食物(如大豆、綠茶)或補充含有植物鞘氨醇藥食同源成分,可直接調節脂質代謝。
2. 抗氧化劑:維生素C、E 等可減輕濕癥患者的氧化應激損傷,輔助改善代謝異常。
3. 補充靶向腸道菌群的關鍵成分Flavonifractor plautii有益菌。
|
||
































魯公網安備 370602020001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