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0855號提案的答復
崔志明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推進特醫食品行業發展的提案收悉,經會相關部門,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省市場監管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工作部署,與相關行業主管部門一起,一手抓監管,一手促發展,協同推動特醫產業健康發展。
一、完善特醫食品相關標準體系工作情況
國家高度重視特醫食品的規范化管理。按照現行法規制度,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負責特醫食品的注冊審批,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特醫食品的企業標準備案工作。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先后制定出臺《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及配套標準(GB 29922、GB 29923、GB 25596等),行業監管框架初步構建。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嚴格落實特醫食品上市前“產品注冊+生產許可”、生產時“過程控制+出廠檢驗”、上市后“體系檢查+抽檢監測”等管理措施,注冊審批制度有效落實。省衛健委積極推動標準備案工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條規定,對嚴于食品安全標準的特醫食品企業標準開展備案工作,目前完成備案且現行有效的特醫食品企業標準18個。
二、引導特醫食品研發及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情況
省知識產權局圍繞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精準施策,有效促進企業研發投入和知識產權保護。一是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成國家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34家、省級網點119家,實現設區市全覆蓋,提供檢索、導航、代理、維權等專業服務。建設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集聚700余家專業機構,支撐特醫食品行業創新需求。二是推動高價值專利培育。制定《高價值專利培育工作規范》地方標準,支持江南大學等產學研合作,加強專利布局。引導企業落實知識產權合規管理體系,綜合運用專利、商標提升競爭力。成立無錫新型食品產業知識產權聯盟,促進產業鏈協同創新與成果共享。三是強化快速協同保護。構建“1+13+N”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省保護中心+13市保護中心+ N個維權中心),提供快速審查、維權及糾紛應對服務。重點覆蓋新型食品等領域,為企業創新創造良好環境。
三、特醫食品健康科普工作情況
特醫食品的社會知曉度不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業發展。省市場監管局多措并舉,開展特醫食品科普宣傳,努力打通生產與消費的最后一公里。一是開展特醫食品“四進”專項行動。2024年起,在全省組織開展特醫食品“進社區、進養老機構、進學校、進藥店”專項行動,共開展現場科普活動902場,科普宣傳直接間接受眾10余萬人,培育新增特醫食品規范銷售點393個。二是推進“送你一朵小藍花”公益宣傳片的播放。宣傳片在不同地點、不同場景,通過不同媒介循環播放,向公眾普及特醫食品的概念、適用人群、作用和使用方法,特醫食品的知曉率進一步提升。
四、特醫食品行業質量監管工作情況
我省高度重視特醫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堅持嚴的主基調,強化監管,壓實責任,防范風險,堅決守住特醫食品安全底線,守護特殊人群“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強化監督檢查。2024年,我省共出動檢查員70余人次,對12家特醫食品生產企業開展全覆蓋體系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全部整改到位。二是部門協同發力。2024年,省市場監管局會同省教育、民政、衛生健康、醫保、藥監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管理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蘇市監〔2024〕247號),聚焦特醫食品發展九大瓶頸,提供精準政策供給。三是實施靶向抽檢。采用信息化手段實施精準抽樣,進一步提高樣品代表性。2024年,共完成特醫食品監督性抽檢10個批次,專項性抽檢20個批次,合格率均達100%。
下一步,我局將以“四個最嚴”要求為根本遵循,強化特醫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大產品抽檢力度,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建立追溯系統,嚴防嚴管嚴控特醫食品安全風險,維護特殊疾病狀態人群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是切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通過宣貫培訓、升級系統、強化監管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推動落實主體責任工作走深走實,確保全省特醫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應配實配率達100%,“三類人”的特食抽考覆蓋率達100%,“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應建實建率達100%。二是加大抽檢監測及處置力度。2025年,省局繼續把特醫食品納入年度抽檢計劃,綜合運用監督性抽檢、風險監測和評價性抽檢等多種方式,加大抽檢監測力度。對抽檢發現的食品安全問題,依法從嚴處置。三是督促企業建立產品追溯系統。督促特醫食品生產企業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建立產品追溯系統,做到制度到位、系統到位、數據到位、人員到位,確保記錄可追溯,覆蓋原料、生產、檢驗、倉儲、流通全鏈條。發現質量問題時,能精準定位問題批次并快速處置,切實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四是規范特醫食品領域商業營銷行為。加強特醫食品廣告、營銷宣傳的監測監管及執法力度,打擊虛假廣告、虛假宣傳、不規范標注等違法違規問題 。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