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糖分是人體每天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可以增加食物甜味與提供人體所需熱量,還是構成組織和保護肝臟功能的重要物質。但過量攝取則會引起肥胖、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以及齲齒等多種疾病。
為營造健康飲食生活環境,減糖已成為當今世界的熱門話題,世界各國在糖類攝取方面做了相關研究、制定了相關管理措施。WHO制定了糖類為每日熱量的10%以下(2000kcal為標準含糖量為50g)攝取指南,以指導消費者健康合理飲食。下面我們看一下韓國是如何對糖類進行監管的。
政府措施
繼成功推行減鹽政策以后,韓國政府為國民健康,開始嘗試推進減糖政策。2015年3月,韓國食品藥品安全處飲食安全科發表了“糖和食品”、“減糖”相關文章,闡述了糖的推薦攝入量以及各類食品中的糖類含量、如何減糖飲食、購買時標簽注意事項等,以指導國民合理飲食。
2015年10月20日,韓國首爾政府宣布自11月起在其管轄范圍內公共場所的自動售賣機禁止出售碳酸飲料(高糖飲料),自此正式拉開韓國向碳酸飲料“宣戰”的序幕。
1.食品標識方面
2016年3月2日,韓國修改《食品等的標示標準》,將修改營養成分的標示單位與方法,以及營養成分的標示順序。
營養成分的標記順序由目前的以能量來源改為從國民保健的重要性角度出發,修改后標記順序依次為鈉、碳水化合物、糖類、脂肪、反式脂肪、飽和脂肪、膽固醇、蛋白質等。 熱量分開單獨標記。新的標示標準將于2017年1月1日實施。
2016年9月9日,韓國食品和藥品安全部(MFDS)發布了第2016-99號告示,對《食品等的標示標準》的內容進行了部分修改,將糖類的每日參考攝入量定為100g,對于糖類,要標示參考攝入量相關比例,營養標示圖表中追加糖類的“每日參考攝入量相關比例(%)”。
以上標識的修改,即對食品營業者有法律約束作用,又是對消費者的健康合理飲食有指導性意義。
2.《第1次減糖綜合計劃》
2016年4月7日,韓國食品和藥品安全部(MFDS)發布了《第1次減糖綜合計劃(2016~2020年)》,并將通過加工食品而獲得的糖類攝取量降低到1日總能量攝取量(熱量)的10%以內為目標。
韓國MFDS的調查結果顯示,韓國兒童、青少年平均2人中就有1人糖類攝入量過多。
之前,韓國MFDS為了對糖類進行管理,要求飲料等加工食品進行營養標示、限制兒童嗜好食品中高熱量、低營養食品銷售等政策,但減糖計劃實施后,韓國政府將采取以下相關措施,如:要求加工食品生產商在產品上標注糖類含量;研發減糖烹飪法和食譜,并將其傳播至廣大家庭和集體配餐設施;支持連鎖餐飲店開發減糖菜單;開發熱量小的甜味劑代替糖類;開展“少用糖漿、少喝碳酸飲料”運動等。
3.將糖類定為可能危害健康的營養成分進行管理
2016年8月10日,韓國食品和藥品安全部(MFDS)發布了《食品衛生法實施令》部分修改草案,將鈉、糖類、反式脂肪定為可能危害健康的營養成分,并設立了可能危害健康營養成分的主管機關對其進行管理。
企業措施
為適應減糖趨勢,研發新食品原料、在減少糖類含量的同時制造出消費者喜愛的美味產品,成為各企業研究的課題,2016年4月19日韓國召開的“食品新素材研討會”上,大象企業開發的新型麥芽低聚糖等3種新食品原料,成為了食品企業關注的焦點。該原料可靈活運用于乳加工品、糕點類、飲料等產品中,以適應食品企業減糖產品的開發需求。
各類社會調查
韓國減糖政策推出以后,韓國環境正義于今年7月1日至8月15日對韓國國內飲料市場占有率第1、第2位果蔬飲料及果汁產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標示“果蔬100”的飲料糖含量堪比可樂。
另外,韓國人攝取糖類的第1個來源為加工食品中的飲料,其中1-5歲兒童通過果蔬飲料攝取的糖類最多。糖類過多攝取年齡層逐漸呈現低齡化趨勢。
韓國食品和藥品安全部(MFDS)稱,每日糖類攝入量超過熱量的10%以上時,疾病發生率中肥胖會高39%,高血壓高66%。WHO制定了糖類為每日熱量的10%以下(2000kcal為標準含糖量為50g)攝取指南,今后計劃將其調為5%以下。
2016年8月,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處發布了酒類消費、攝取問卷調查結果,隨著韓國人飲酒的觀念轉變,消費者開始注重健康飲酒,因此,水果燒酒在韓國人氣倍增,但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處表示,多喝水果酒可能會導致糖攝入量過多,提醒消費者注意飲酒。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出,針對減糖政策,韓國政府、企業等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韓國MFDS稱,這將是繼成功實施減鹽政策后國民健康的第二次挑戰。韓國政府及企業采取的措施我們也可以加以借鑒,指導我國國民實現健康合理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