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下午,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主辦、責揚天下管理顧問協辦的“2020中國食品行業社會責任建設發展論壇”暨社會責任工作培訓會議如期在線上召開。會議邀請了來自政府、行業協會、研究機構、食品行業企業的代表參會,共同探討食品行業企業如何切實有效開展社會責任實踐,如何更好地利用自身專業優勢貢獻行業可持續發展,并分享和交流了企業社會責任最新趨勢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技巧。
回顧2020,體現行業擔當
食品行業作為重要的民生行業,在疫情期間承擔著提供重要物資保障的重任,在保證民生、穩定市場方面積極貢獻力量。在我國開啟“十四五”發展規劃之際,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和可持續發展背景下,食品行業企業需要承擔更為重要的社會責任。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沈篪在致辭中指出,食品行業在疫情重點防控期間,為保障民生做出了巨大貢獻,發揮了壓艙石和穩定器的重要作用。他從食品與人類生存的關系、食品營養健康、食品對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食品產業對經濟發展貢獻以及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五個角度分析了食品行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特殊性,并強調了研究探討食品行業社會責任、交流經驗、培訓學習以及制定相關標準、編制工作指南等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支持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意義。為了更好地引導和促進食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推動行業和企業加強軟實力建設,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持續推動《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實施指南》行業標準制定和實踐相關工作,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指引,提升食品行業整體的競爭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食品處處長李強表示,國家相關政府部門一直高度重視食品企業的社會責任工作,積極倡導食品企業提升社會責任意識,不斷摸索適合自身特色的社會責任管理途徑,加強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疫情期間廣大食品行業企業在積極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的同時,不僅為合作的供應商提供了免息的扶持資金,還積極梳理產業鏈的堵點、痛點、難點,想方設法幫助配套的中小企業積極復工復產,充分展現出企業的責任意識與擔當。同時也希望食品工業協會繼續團結帶領廣大食品企業從食品安全、環境治理、節能減排、職工就業、慈善捐贈、社會救濟等各個方面踐行社會責任理念。
發布成果,展現榜樣示范
會上發布了《“責任與擔當”中國食品行業企業抗疫案例集(2020)》《中國食品行業社會責任典型實踐案例集(2020)》《中國食品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分析報告(2020)》三項食品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成果,全面展現了食品企業在抗擊疫情新冠疫情中典型實踐,在專業領域的優秀實踐以及食品行業社會責任發展的背景、發展現狀、發展建議等,為食品行業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提供經驗借鑒與新的路徑和新的思考。
社責培訓,讓履責更專業
會議邀請了金蜜蜂智庫創始人、首席專家,ISO 26000利益相關方全球網絡聯席秘書長殷格非為參會代表解讀社會責任最新的國內外趨勢,殷格非從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的演變、中國企業社會責任“五位一體”發展格局以及全球企業社會責任最新發展趨勢三方面深入淺出的介紹了社會責任的最新發展趨勢,為參會的企業帶來新的思考。為提升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水平,會議專門安排了培訓環節,邀請責揚天下管理顧問西安辦公室常務副總經理董彬介紹行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展情況以及社會責任編制實務,幫助食品企業更好地掌握社會責任報告編制的技巧,進一步引導和推動食品企業編制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互動研討,共謀行業責任發展
會議最后,由責揚天下管理顧問副總裁林波主持研討環節,邀請具有代表性的行業企業、行業專家共同探討“后疫情時代”食品行業社會責任發展方向。作為企業代表,李錦記醬料集團企業事務部總監賴潔珊、帝斯曼(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區可持續發展負責人曹巧紅分別介紹了各自企業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為實現自身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開展的系統化社會責任管理與實踐。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高級主任研究員陳元橋在研討中提出,面對疫情常態化,企業應將對疫情的防控納入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注重對員工、對產品的管控,同時食品企業應防止技術濫用帶來風險。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堅在總結分析2020年中國食品工業經濟發展情況、食品企業面臨重大挑戰的基礎上,對食品行業發展提出多項建議,希望食品企業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把握好自身發展戰略與國家宏觀政策的對接,在變革中占得先機,取得新的發展。
本次會議有效地展示和傳播了中國食品行業企業在社會責任領域的良好實踐,為食品行業可持續發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也為中國食品行業健康、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為中國食品行業深入開展社會責任實踐活動提供了經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