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3日,中國肉類協會召開了全國地方行業協會線上工作會議。來自河北、山東、河南、重慶、成都、青島、黑龍江等近30余家省市級地方肉類協會及中國肉類協會各分支機構和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中國肉類協會會長李水龍在致辭中表示,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方肉類協會快速響應、積極部署,組織企業籌集物資支援武漢,推進行業復工復產,為保供穩價做出了重要貢獻。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希望在座同仁加強協會自身建設,奮發進取,有效發揮行業協會橋梁和紐帶作用,助力中國肉類可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肉類協會副會長高觀介紹了2020年我國肉類行業發展概況及2021年行業走勢。他指出,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比2019年略減。其中生豬存欄持續較快恢復,出欄降幅明顯收窄;牛羊生產穩中略增;家禽生產穩定增長,禽肉、禽蛋產量增加。根據農業農村部、國家統計局有關數據和多方分析判斷,2021年豬源緊張局面有望進一步緩解,2021年豬價預計較2020年會有所下降,豬肉消費量有望回升。但也有疫情疊加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產業發展和市場供應的穩定。
會議著重研究了當前的肉類市場形勢和亟待解決的難點問題。山東、河南、黑龍江、廣西、江西等生豬主產區的地方肉類協會針對當前反映強烈的“小白條”豬肉問題進行了重點分析。指出“小白條”現象主要是受非瘟疫情影響,養殖企業為減損提前出欄所致。因“小白條”價格較低,對規范經營的大中型企業沖擊很大。這個問題應引起業界和政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小白條”上市不僅對規范經營的企業不公平,而且會影響生豬的穩定供應,降低市場預期。天津、上海等主銷區的地方肉類協會針對當前港口壓車壓箱、周轉緩慢、費用增大的問題進行了重點分析,希望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對多次消殺問題制定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加快貨物周轉,消除安全隱患,維護正常貿易。
會議還就“十四五”期間行業發展的戰略要點進行了研討。主要涉及深化改革解決分割環節出票難問題;分區防控條件下豬源保障問題;加快技術進步,發展智能化加工,打造領航企業問題;加強行業監管,規范產業秩序問題;加強疫情防控,保障市場供應問題;更好發揮協會作用,推進肉類行業高質量發展,增強國際話語權問題等。
中國肉類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偉在主持會議期間,向地方行業協會通報了次氯酸鈉應用、屠宰技術裝備納入農機補貼目錄、《畜禽屠宰加工企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南》實施對出口企業開展源頭消殺的倡議、《肉類工業》雜志回歸以及中國肉類協會人員調整等有關情況。
陳偉會長在會議總結時,傳達了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孔亮副局長的指導意見。加強對產業重點問題的跟蹤,及時反映遇到的困難和建議,希望各地方肉類協會,充分發揮協會作用,匯集各方力量,為肉類行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