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來臨,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做好學校食堂、校外托管機構、集中用餐配送單位及校園周邊餐飲單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開展春季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檢查。
聚焦目標強部署,吹響專項行動攻堅號角
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召開春季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工作部署會,層層傳導壓力,層層強化責任,緊鑼密鼓落實“四類業態監管全覆蓋”即:春季學校食堂(含托幼機構)、校外托管機構(小飯桌)、集中用餐配送單位及校園周邊餐飲單位監管覆蓋率達100%,“三項責任”即:全面落實學校食品安全校長負責制、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和屬地部門管理監督責任,“自查+巡查+督查+部門聯查”,即:學校食品安全自查、屬地局所巡查、市局督查、部門聯查層層發力,確保校園周邊、學校食堂食品安全。
分類指導重實效,形成“3+1”高效治理模式
依托網格化監管體系,針對不同業態,堅持三類餐飲單位和校外托管機構分類指導并行,形成“3+1”高效治理模式。一是開展專項治理,強化督導檢查。督促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認真開展自查,切實排查風險隱患,堵塞食品安全漏洞。對企業落實“明廚亮灶”、食品原材料進貨查驗、操作行為、餐飲具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劑使用和管理、食品留樣制度等進行深入細致的檢查,做到源頭嚴控、過程嚴管、隱患嚴查。二是發揮技術優勢,強化風險監測。充分利用抽檢快檢等技術手段,以問題為導向開展風險監測、風險預警,加大對學校食堂抽檢數量,增加抽檢品種,加大快檢頻次,發現問題及時消除風險隱患。
“三大轉變”勇創新,掀起協同共治“新高潮”
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著力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模式,運用“互聯網+”的智慧監管和社會共治方式,通過“三大轉變”,提升治理效能。一是監管方式轉變。將原來的政府部門“保姆式”監管,轉變為部門主管、行業協會共管、社會公眾監督的全社會參與的共治格局。二是監管手段轉變。將原來的“人海戰術”轉變為電子化監管、大數據分析等現代科技手段,重點領域納入線上風控管理范圍,配備陽光直播系統,政府部門在實現精準監管的同時,公眾也參與到監督中。三是監管理念轉變。積極主動聯合教育、公安等部門,由單打模式切換至橫向協同工作模式,進一步提升學校及周邊安全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