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整治工作,近一段時間以來,蘭州七里河區市場監管局通過建好“一本臺賬”,做到“兩個不放”,落實“三個到位”,實現“四個突破”等四項工作舉措,扎實推進食品安全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行動動真碰硬、取得實效。
摸清底數,建好“一本臺賬”
分門別類對轄區食品生產、銷售、餐飲服務各環節食品生產經營戶,特別是對核發的小作坊、小經營店、小攤點登記證(卡)進行一次全面排查,摸清底數和基本情況,全面掌握轄區食品生產企業、食品零售門店和餐飲店的數量、分布狀況、生產經營、食品安全管理等基本情況,健全完善檔案臺賬,實現對食品安全監管對象的“一戶一賬”管理。
排查隱患,做到“兩個不放”
對轄區所有食品生產經營主體進行全方位、地毯式排摸檢查,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采取資料分析、實地調查走訪、鼓勵群眾舉報和執法檢查等多種方式,深入查找各類食品安全隱患。對排查出的問題隱患,發現一起、糾正一起、查處一起,既注重查大案,又不放過涉及食品安全的一般違法行為,切實做到食品安全隱患排查不到位不放過、食品安全隱患不消除不放過。
整改問題,落實“三個到位”
結合大排查中發現的突出問題,明確整改措施,始終保持對隱患問題的高度關注,確保風險隱患及時化解。一是堅持食品生產領域“控”到位。督促食品生產加工單位落實主體責任,提高第一責任人意識,全面落實企業領導責任、安全管理責任、風險排查責任和檢驗檢測責任,做到“嚴格自控”。督促食品生產加工單位嚴格落實進貨查驗記錄、生產過程控制、出廠檢驗記錄、企業自查和不合格食品召回等制度,做到“全程管控”。在食品生產加工單位全面推廣應用“隴上食安”一體化智慧監管平臺,利用智慧監管平臺開展電子追溯、實施網上監管,做到“精準智控”。二是堅持食品流通領域“索”到位。落實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與食用農產品追溯制度。加強肉菜集貿市場、大中型商超等零售端的日常檢查,凡是食用農產品未索取產地合格證、無檢測合格證的,一律不得入市銷售。落實進口冷鏈食品安全“總倉”管理,銷售者必須索取報關單、檢驗檢疫證明、核酸檢測證明、消殺證明及總倉出庫單。對肉菜集貿市場、經營門店銷售畜禽肉的,未能索取“兩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動物檢驗合格證明)及“非洲豬瘟檢測報告”的,一律不得銷售。預包裝食品經營銷售者索取“電子一票通”。三是堅持餐飲服務領域“管”到位。加大對校園周邊食品安全檢查力度,對校外托管場所食品安全進行全覆蓋“嚴管”。持續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全面加強“隴上食安”智慧監管企業端和公眾端應用,實時采集處理監管信息和數據,消除監管盲區、提高監管效能。嚴格落實《甘肅省農村集體聚餐管理辦法》,依托農村集體聚餐APP,管好農村集體聚餐流動廚師備案管理工作,充分發揮農村集體聚餐智慧監管效能。從人員健康、原輔料采購、索證索票、餐飲具清洗消毒等方面入手,嚴格落實《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推行文明餐桌、光盤行動和公勺公筷分餐制,倡導文明、節約、健康的飲食習慣。
提升能力,實現“四個突破”
通過加大監管及檢驗檢測人員培訓力度,進一步提升基層執法和檢驗檢測能力,保持食品安全監管隊伍的專業性、穩定性和系統性。加強對各基層監管所執法、檢驗檢測裝備的配備,不斷完善基層網格化管理體系,實現食品安全基礎建設的新突破;通過有力的執法監督,提升食品安全監管能力,緊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社會關注、群眾反應強烈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強化工作措施,提高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實現食品安全有效監管的新突破;通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提升食品安全制度建設能力,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報送制度、食品安全舉報獎勵制度、食品安全風險排查制度和督查考核制度,實現食品安全機制制度建設的新突破;通過運用“隴上食安”智慧監管平臺,達到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效能,逐步建成“分類監管”體系的效果,實現食品安全大數據共享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