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號 | 成果名稱 | 所屬領域 | 技術來源 | 擬轉化成果簡介 | 對揭榜方要求 | 單位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箱 | 歸口專業處 |
| 2 | 吡咯喹啉醌生物合成技術 | 生物醫藥 | 自主研發 | 1 成果介紹及應用范圍 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化學名稱為4,5-二羰基-1-吡咯-2,3-f-喹啉-2,7,9-三羧酸,能夠可逆傳遞電子,在生命系統當中作為氧化還原酶輔因子,是繼核黃素和煙酰胺之后第三類輔酶,2003年認定為B族維生素。PQQ可促進動植物生長、發育、抗氧化、抗衰老及增強免疫力等,可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農業飼料、肥料等領域,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意義。 2 已突破的關鍵核心(共性)技術 本成果揭示了新型維生素“吡咯喹啉醌(PQQ)”的生物合成路徑,闡明了酶法合成PQQ反應機理,發現了PQQ促進種子發芽的分子機理以及促進SOD酶活力的機制,創建了發酵法合成吡咯喹啉醌新技術、體外全酶合成新技術以及分離技術。發表SCI論文5篇,授權技術發明專利6件,以第一主持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
本次以專利作價入股的形式轉化,產權共享。希望已具備成套發酵設備、生物分離設備的企業揭榜。 | 鄭州輕工業大學 | 楊雪鵬 | 15237127687 | yangxp0000@163.com | 科技成果轉化處 |
| 5 | 豬流行性腹瀉(變異強毒株)疫苗(HeN2017株,DISK懸浮培養) | 生物醫藥 | 國家科技計劃 | 1 研究背景 豬流行性腹瀉(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腸道傳染病。根據河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全省的監測流調數據,2013~2017年,我省由PEDV變異強毒株引起的仔豬腹瀉性疫病場群發病率每年均在60%以上,仔豬病死率均在50%~100%之間,給全球養豬業造成了巨大損失,成為危害世界養豬業最為嚴重的疫病。因此,研究開發針對近年來流行的PEDV變異毒株疫苗具有重要意義。 2 成果研發所處階段 河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陜西諾威利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信和(蘇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聯合研發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滅活疫苗(變異強毒株,vPEDV/HeN2017,懸浮培養)和PEDV弱毒疫苗(弱毒株vPEDV/HeN2017,懸浮培養),填補了國內外的空白,擬申報國家一類新獸藥注冊證書。目前,PEDV滅活疫苗(變異強毒株vPEDV/HeN2017,懸浮培養)已完成實驗室研究、中試及新獸藥臨床試驗申請材料撰寫,計劃向國家新獸藥評審中心遞交申報材料;PEDV弱毒疫苗(弱毒株vPEDV/HeN2017,懸浮培養)已經完成了疫苗新獸藥注冊申報所需要的所有實驗室研究。 3 已突破的關鍵核心(共性)技術 (1)從發病豬體分離出2株vvPEDV:通過PCR、基因測序分析、間接免疫熒光、細胞傳代培養、電鏡觀察等方法鑒定為PEDV;2個毒株經蝕斑克隆純化后,抗原純度好、效價高、免疫原性強,誘發中和抗體水平高;其中1株PEDV超劑量注射1d-10d的乳豬安全性良好,作為弱毒疫苗毒株; 2個毒株 S1 基因序列與 GenBank 中 2011 年以來引起我國豬群廣泛發生流行性腹瀉的 PEDV 變異強毒株核苷酸序列以及 與 2013 年美國分離毒株 IA1、MN 毒株的同源性均在 98.0% 以上,與經典毒株 CV777、DR13 疫苗株核苷酸同源性均低于 90%;通過對 S1 基因分子遺傳變異系統進化分析,該毒株在基因分群上屬于新的基因Ⅲ群,而經典毒株 CV777 或DR13 疫苗株屬于基因Ⅰ群。 (2)實現了毒株的低血清懸浮培養:該疫苗采用先進的低血清紙片載體 DISK 懸浮培養工藝, 生產的病毒液病毒含量遠高于傳統的轉瓶培養工藝以及現有國內外所有文獻報道;所制備的疫苗中血清含量低,大大降低了對豬體的應激反應、外源性病原污染等不良反應。 (3)優化了滅活及乳化工藝:選用BPL作為滅活劑,最大限度地保留抗原的免疫原性,且安全性高;制苗選取進口雙相佐劑,為水包油包水劑型;疫苗的乳化工藝簡單,成品疫苗外觀為乳白色或淡粉紅色乳劑;制備的疫苗黏度低,通針性良好,便于臨床應用;免疫途徑為經頸部肌肉接種疫苗,操作簡便。 (4)免疫效果好:研發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滅活疫苗與弱毒疫苗主動免疫產生有效抗體的時間早,免疫抗體中和效價均高于現有所有國內外文獻報道,疫苗的主動免疫有效抗體持續時間不低于6個月,被動免疫有效抗體持續期不低于1個月。該疫苗免疫1次可對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強毒株攻毒有效保護;對分離自 2017年臨床發病豬的田間流行毒株有良好的交叉保護作用,對其他田間流行毒株也有良好的交叉攻毒保護;疫苗的保存期不低于18個月。研發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滅活疫苗(變異強毒株vPEDV/HeN2017,懸浮培養)、PEDV弱毒疫苗(弱毒株vPEDV/HeN2017,懸浮培養)均具有與當前田間流行毒株同源性高、抗原含量高、免疫原性強、免疫保護效果好、生產工藝先進等優點,填補了國內外的無有效防控 PEDV 變異強毒株疫苗的空白。 4 成果應用范圍 該成果可在國內外豬場中廣泛使用,用于預防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與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比較,該成果緊密結合畜牧業生產實際,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先進、總體技術水平高、研究手段先進,居國際先進水平。成果應用的市場競爭力強、前景廣闊,推廣應用的潛在經濟效益每年達近百億元。 |
揭榜方為獸醫生物制品生產企業,并具有的產品轉化、生產能力和突出的產品銷售業績??蔀樵摮晒a業化提供配套資金不低于800萬元,且擁有通過獸藥GMP驗收的細胞毒懸浮培養滅活疫苗生產線。知識產權原則上歸發榜方所有,也可根據轉化金額高低可給予揭榜方一定比例的知識產權,但研發方知識產權比例不低于90%。發榜方利益分配比例不低于90%。 | 河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陜西諾威利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閆若潛 | 13803896541 | yrq1688@126.com | 科技成果轉化處 |
| 7 | 禽流感等重大疫病聯合免疫技術創制與產業化 | 現代農業 | 省重大科技專項 | 1 成果研發所處階段 禽流感等重大疫病聯合免疫技術創制與產業化項目以具有重大公共衛生意義的禽流感、雞新城疫和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等重要疫病病原選育馴化、制備工藝革新以及聯合免疫相容為主要技術成果,其中雞新城疫、禽流感(H9)和雞傳染性法氏囊病三聯滅活疫苗已經取得國家獸用生物制品臨床試驗批件,已按照國家政策要求于2020年7月完成了臨床試驗。2020年8月14日進行了新獸藥注冊材料的提交,當前,正在按照國家農業農村部獸藥評審中心的要求完善臨床試驗要求,將于2021年年底前再次提交新獸藥注冊材料,有望正式進入獸用生物制品類新獸藥注冊評審程序。 2 已突破關鍵核心(共性)技術 (1)α-2,3-半乳糖受體豐度偏低,導致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MDCK細胞中的培養滴度低,課題組創新性構建了高表達α-2,3糖苷鍵型ST3Gal轉移酶的重組MDCK,重組更適于低致病性H9亞型禽流感病毒相應流行株的培養,病毒滴度提高400倍,初步證明成功構建的R-MDCK可以實現雞胚替代,有效提升了疫苗制備的時效性、一致性和穩定性。 (2)雞新城疫、禽流感(H9)和雞傳染性法氏囊病三聯滅活疫苗中的C1株,來源于馴化的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強毒CL40株,該毒株為專利毒株,毒力強,抗原性卓越,馴化后雖毒力減弱,但抗原性仍保持優異,且高度適應傳代細胞DF1細胞培養,完全實現了IBDV生物反應器懸浮細胞規?;苽洹Ρ茸C明:該三聯滅活疫苗中的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毒抗原成分激發的免疫保護力極顯著優于國內外雞傳染性法氏囊病弱毒活疫苗、中等毒力活疫苗、雞胚毒滅活疫苗和VP2亞單位疫苗等的免疫保護力。因此,上述相關技術已經熟化,亟待進行產業化推廣應用,為中國養雞業健康發展助力。 3 成果應用范圍 中國是世界禽類生產大國,2020年全國雞蛋產量達3468萬噸,家禽出欄155.7億只,禽肉產量2361萬噸。家禽生產不僅穩定增長,禽肉、禽蛋產量也同比有所增加。而且我國家禽飼養量、禽蛋產量已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禽肉產量世界第二的位置。年創產值3000億元以上。祖代雞、父母代雞、商品蛋雞、肉種雞、肉雞均是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病和禽流感(H9亞型)等新型禽類重大疫病疫苗的目標雞群,鑒于中國對禽流感的防疫政策為防疫和屠殺相結合的政策,因此,幾乎所有的雞群均可能使用該技術成果。 |
(1)揭榜方應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企業經營范圍包含動物用疫苗、抗體和診斷制劑;擁有有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GMP證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生產許可證,生產范圍包含動物活疫苗生產線和滅活疫苗生產線,擁有有效期內的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可同時進行安全檢驗、效力檢驗和攻毒試驗;企業應至少擁有1條通過靜態驗收的細胞懸浮培養動物滅活疫苗生產線;企業注冊資金應不低于10000萬元;擁有國家一類、二類或三類新獸藥證書不少于3個;有完善的研發隊伍,研發主要人員有成功的獸用生物制品新獸藥注冊經歷;企業有正有效運轉的獸用疫苗銷售團隊。 (2)企業同意禽流感等重大疫病聯合免疫技術創制與產業化項目中申報注冊的獸用生物制品類新獸藥的知識產權和技術秘密轉讓權完全歸河南農業大學所有;揭榜方將在相關產品獲得國家主管部門批準后,非排他性擁有相關產品生產技術及產品《新獸藥注冊證書》署名權和使用權,擁有其非排他性生產權、銷售權和收益權,可以使用該新產品技術孵育新產品、申報新課題、享受有關的國家工商、稅務優惠政策。合作雙方對因執行本項目所產生、并由合作各方分別在本項目基礎上獨立完成的階段性技術成果及其相關知識產權權利歸屬雙方共同所有。 |
河南農業大學 | 李新生 | 13938552530 | lxsh@henau.edu.cn | 科技成果轉化處 |
| 8 | 小麥全蝕病新型微生物菌劑的研發與應用 | 現代農業 | 自主研發 | 1 成果介紹 本項目在農業部“948”等項目的支持下,明確了小麥全蝕病的致病機理,創制了小麥全蝕病新型生防制劑,實現了減藥增效,為小麥綠色發展提供了保障。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1)明確了近10年小麥全蝕病發生動態、變種類型,首次全面揭示了小麥全蝕病菌侵染小麥過程中致病性和毒力有關的重要的基因調控網絡,為制定和發展新的病害防控策略奠定了基礎。明確了小麥全蝕病菌在河南省發生動態,系統鑒定了采集的病樣,篩選出1023株小麥全蝕病菌,均為禾頂囊殼小麥變種。首次系統的揭示了河南省小麥全蝕病發生動態和快速傳播發病的主要因素;首次從分子水平揭示了小麥全蝕病菌Ca2+, cAMP-PKA和MAPK通路致病因子調控網絡。 (2)創建了基于小麥全蝕病菌生物防治新途徑,揭示了新型生防菌的作用機制。從國外引進了優異的生防菌株IDAC-C06和ACM941,同時分離到優異的生防菌563株,完成了365優異菌株的評價,獲得了YB-05等新型菌株的專利授權7項。發現了YB菌系與井岡霉素復配防治小麥全蝕菌的增效作用。明確了YB-05等高效生防菌活性物質和抑菌基因,揭示了針對小麥全蝕病菌的生防機制。為小麥全蝕病菌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 (3)創制了新型小麥全蝕病菌微生物菌劑,田間表現長效作用,實現了農藥減量控害。經過復配制劑、助劑優化篩選首次提出了井岡霉素•枯草芽孢桿菌復配對小麥全蝕病菌防治增效作用,完成了復配藥劑農業部大田藥效試驗,初步形成了YB-05等新型菌株的微生物農藥研發關鍵技術體,實現了微生物農藥引進、吸收與再創新,以新型生防菌為研發基礎,建立了產學研合作新模式。 (4)開創了以生防菌為主的小麥全蝕病綜合防治田間應用技術,為優質高產小麥的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為小麥病害綠色防控提供了新思路。2009-2017年,在河南、山東、江蘇、河北等地開展多點示范,本微生物制劑不僅改善了土壤中微生物菌群,還克服了生態環境污染,為優質高產小麥的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為小麥病害綠色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2 項目研發所處階段 該項目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7項,發表論文31篇,行業標準1項。全省植物檢疫系統共召開各類培訓會議12036次、培訓人員649萬余人次。2014-2017 3年累計示范面積在931.6萬畝,新增產量為40608.5萬公斤,經濟效益達100438.7萬元,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示范基地社會效益。 3 成果創新點 (1)明確了近10年小麥全蝕病發生動態、變種類型,首次全面揭示了小麥全蝕病菌侵染小麥過程中致病性和毒力有關的重要的基因調控網絡,為制定和發展新的病害防控策略奠定了基礎。 (2)創建了基于小麥全蝕病菌生物防治新途徑,揭示了新型生防菌的作用機理。 (3)創制了新型小麥全蝕病菌微生物菌劑,田間表現長效作用,實現了農藥減量控害。 (4)開創了以生防菌為主的小麥全蝕病綜合防治田間應用技術,為優質高產小麥的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為小麥病害綠色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
須擁有菌種保藏中心、理化實驗中心、檢測中心、10-50L發酵小試試驗線、1-5m³中試放大試驗線等研發檢測場所及設備,能夠滿足各類微生物制劑全過程試驗開發需求及大型生物發酵生產線等設備及相關工作人員。如果以我方申請的專利及技術,需要以轉讓的方式進行使用;如果共同合作申請的可以共享使用。 |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楊麗榮 | 13526515618 | luck_ylr@126.com | 科技成果轉化處 |
| 9 | 小麥抗逆、提質葉面肥 | 現代農業 | 國家科技計劃 | 1 成果介紹 河南是全國主要糧食生產省,冬小麥種植面積年均8000萬畝以上,然而春季倒春寒和面粉加工品質問題卻始終存在。針對冬小麥春季低溫脅迫和后期品質提升兩個核心痛點,研發團隊經過多年室內研究和田間驗證開發出小麥專用抗冷和提質葉面肥組合(A+B),以提高穗粒數和籽粒蛋白質含量,進而獲得增產、提質的效果。 組合中A是一種適于冬小麥春季使用的防凍劑,該配方養分組合合理,首先在肥料原料選擇上解決了原料間由于理化性質不穩定或易反應造成的養分損失及有效性降低等問題;優選螯合鋅防止與磷酸根反應沉淀,有效解決了葉面肥配制過程中物質反應沉淀帶來的養分有效性降低問題;再次創新性的將甘油作為增效劑,提高葉面肥液滴在小麥葉片上的附著,解決了肥料液滴在小麥表面不易附著、易滑落的問題;并添加了殼寡糖和脯氨酸等抗逆因子;產品應用能夠有效的提高華北地區冬小麥的抗寒性,且能夠滿足小麥在關鍵期的養分需求。通過田間驗證,組合A能夠解決春季小麥由于低溫導致的葉片損傷、養分吸收不足、生長發育遲緩、弱苗等問題,還能提高小麥籽粒均勻度,提高小麥產量。組合中B是一種適于冬小麥的品質提升專用葉面肥,該配方原料選擇創新,補充大量元素的同時還增加了微量元素,并利用低分子量含碳物質來激發小麥自身的碳氮平衡以促進灌漿期氮素吸收和積累;原料均安全無毒,不會造成食品安全風險;產品應用能夠有效的提高小麥的生長發育,且能夠提高小麥全麥蛋白質含量。通過田間驗證,解決了小麥后期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關鍵養分不足的問題,能夠提高小麥的產量和品質。 2 成果研發所處階段 上述葉面肥組合(A+B)成果已完成研發并開展了田間示范應用,于2018年11月29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專利保護申請,組合中A于2019年2月22日依法公開,并于2019年3月19日進入實質審查階段;組合中B于2019年3月8日依法公開,并于2019年4月2日進入實質審查階段。其中,組合中A于2019年11月向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知識產權局提出國際專利保護申請并獲得申請號IAP 20190458。葉面肥組合(A+B)成果整體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組合中A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 成果應用范圍 黃淮麥區是我國小麥種植主產區,約占全國小麥種植面積的40%以上,而該區域80%以上的種植區均為倒春寒發生的風險區域。本葉面肥組合(A+B)成果達到了增強冬小麥抗低溫能力、增加產量和籽粒蛋白質含量的效果,所以本成果能夠普適于黃淮麥區,對于農民增產具有促進作用。 |
揭榜方需要有相應的生產、加工、銷售資質,須為項目成果產業化提供配套足以生產和加工的專項資金、設施等基礎條件,并建立銷售團隊和農技服務團開展產品應用和推廣。 如揭榜方意愿獨立開展成果生產、加工和產品銷售,則雙方根據協商簽訂科技成果作價折算股權協議,發榜單位根據合同規定進行利益分配。 如揭榜方意愿合作開展成果生產、加工和產品銷售,則雙方根據協商簽訂科技成果作價折算股權協議,發榜單位根據合同規定進行利益分配;后續簽訂合作開發協議,開展技術升級,所取得的新成果則按照雙方投入進行利益分配。 如揭榜方意愿一次性買斷,則雙方通過重新協商,簽訂技術轉讓合同,并轉移知識產權及相關權益。 |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 王宇 | 18567416006 | wangyu201706@126.com | 科技成果轉化處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所屬領域 | 技術需求內容描述 | 計劃項目總投資(萬元) | 其中研發投入(萬元) | 對揭榜方要求 | 單位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箱 | 歸口專業處 |
| 44 | 酵素飼料研發與工藝優化研究 | 生物醫藥 | 根據畜禽種類特征,確定酵素制備所需原料及比例,根據酵素發酵不同時間段,漸進式植入不同的益生菌菌株,研究開發適宜不同畜禽益生菌種類。 | 5000 | 500 | 揭榜方需為實力突出的國內科技院所,產權歸屬為科研院所,利益分配按研發攻關的難點及產生效益具體商議。 | 恒利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李芳春 | 13782098792 | nanzhaoxinyi@126.com | 農村科技處 |
| 45 | 速凍米制食品綠色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智能制造產業化示范 | 食品制造 | 本項目針對綠色制造濕法湯圓工藝優化及品質提升、安全控制、制造裝備設計開發的研究,解決速凍湯圓干法制作過程中存在的能耗高,廢水排放量大,污染嚴重;產品營養、風味損失嚴重等問題。 1)綠色制造濕法湯圓工藝優化及品質提升關鍵技術研究。開展濕法制作湯圓米漿濃度、預糊化濕粉粘度、米漿配比、調粉溫度、時間對產品品質的影響的研究;開展凍結特性與產品品質相關性研究。突破解決濕法制作湯圓米漿漿料同干法顆粒度一致性及品質穩定問題,優化濕法湯圓工藝;開展糯米原料物性特征性能、加工適應性、不同品種糯米配比對濕法湯圓制品品質影響的研究,突破解決不同品種大米品質及配比濕法制作湯圓的品質穩定性問題,建立大米原料濕法生產配比數據庫;開展濕法生產湯圓營養成分、風味物質同干法生產的品質差異性研究;開展濕法工藝生產湯圓形態穩定性、機械操作性、酸性餡料抗老化、咸味餡料水分保持等關鍵技術,突破湯圓形態穩定性、機械操作性、酸性餡料抗老化、咸味餡料水分保持等關鍵技術。 2)綠色制造湯圓節能降耗關鍵技術研究及智能化裝備開發 開展濕粉預糊化精準溫控技術,漿料、干粉自動配比、粉團自動調配研究;突破濕粉預糊化精準溫控技術,解決漿料同干粉自動配比、粉團自動調配問題,研究設計預糊化磨粉系統、智能化調粉設備、保證漿料顆粒度同干法顆粒度一致性,米漿狀態穩定性、濃度一致性。開展濃稠漿料、餡料無損自動輸送控制技術研究;解決濃稠漿料、餡料無損、定量輸送問題,開發餡料自動輸送、加料以及自動成型裝備。開發在線監測系統與智能化自動感應系統,開展精準改良劑添加、自動調粉時間、溫度模塊建立的關鍵技術研究,突破精準改良劑添加、自動調粉時間、溫度模塊建立的關鍵技術。 實現湯圓干粉使用量減少到50%以下,總能耗降低30%,污水排放總量降低40%以上,實現湯圓的連續智能化、節水、節能綠色生產。 |
4000 | 1000 | 揭榜單位應具有長期從事速凍食品領域的研究經驗和技術積累,建有省級以上相關領域的研究平臺,具有與速凍企業合作的經驗,作為主要合作方,與企業聯合承擔過市、省級重大專項的項目經歷,并承擔過國家“十二五”、“十三五”等科技支撐計劃相關項目,具有較強的技術實力。項目研究周期為三年,項目的產生的相關技術成果,為雙方所共有,優先在發榜單位實施和應用。 | 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 | 白楊 | 18625525020 | baiyang@synear.com | 農村科技處 |
| 46 | 肉品定向保鮮與智能化監管技術 | 食品制造 | 主要涉及的關鍵核心(共性)技術有: (1)在加工和流通過程中,不同肉品致腐微生物的快速實時預測關鍵技術研究,尤其針對溫度波動的加工、流通過程,致腐微生物處于低溫非生長與適宜溫度生長的交替變化過程中,這種間歇性動態變化一直是制約冷鏈過程中肉安全智能化管理的難題,該相關技術可解決微生物間歇性動態生長無法預測的難題,為冷鏈智能化管理提供技術支撐,推動全球預測微生物學發展。 (2)在熱加工過程中,肉品的冷卻非常關鍵,我國即食類醬鹵肉制品、低溫肉制品大多真空包裝,這些產品有兩個最為重要的工藝,一是加熱蒸煮,二是蒸煮后產品的冷卻,正常的蒸煮條件不但不能使一些致腐芽孢菌失活,相反接下來的冷卻過程卻能激活殘存的芽孢發芽,生長繁殖。因此,針對熱加工肉品的科學冷卻是對安全影響較大的關鍵問題之一。 (3)流通過程中,肉品新鮮度、色澤等品質指標的快速檢測是保證肉品定向保鮮的關鍵,由于其營養豐富,品質易劣變,因此,開發快檢傳感器實現肉品品質的快速檢測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開發的傳感器或者檢測方法,要求靈敏、精確能夠實時的展示檢測結果,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監控手段。 (4)對冷鏈物流過程的監控,僅能做到在物流車運輸過程中溫度的實時記錄,但對車輛運輸過程中所載肉制品的品質變化等信息不能及時獲取,尤其是對于冷鏈物流過程中肉制品溫度波動與新鮮程度之間的相關性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企業自身擁有管理系統,開發與其相融合的智能監控平臺是現代肉品產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
800 | 500 | 本成果對揭榜方要求技術成熟,團隊精良,需要具備執行本成果的能力,做好配合工作,提供相關技術所需要的關鍵成果及技術等參數和操作規程。 合作各方分別獨立完成并與履行本成果有關的階段性技術的研究開發人員,享有在有關此階段性技術成果文件上寫明技術成果完成者的權利和取得有關榮譽證書、獎勵的權利。合作各方應以協商方式確定最終研究成果的完成人員名單。此完成人員享有在有關最終技術成果文件上寫明技術成果完成者的權利和取得有關榮譽證書、獎勵的權利。 同時在成果轉化期間,合作各方確定,任何一方均有權利用本成果研究開發所完成的技術,進行后續改進。由此產生的具有實質性或創造性技術進步特征的新的技術成果,歸雙方所有。 |
河南九豫全食品有限公司 | 郭振立 | 13703795891 | guozhenli@jiuduorouuo.cn | 農村科技處 |
| 47 | 高直鏈抗性淀粉小麥及慢升糖食品的產業化開發 | 食品制造 | 1、利用小麥種質資源的篩選、突變體創制、關聯分析等現代生物技術獲得富含直鏈淀粉的小麥新材料; 2、高直鏈抗性淀粉小麥品種的培育,直鏈淀粉含量55%以上,畝產400-450公斤; 3、高直鏈抗性淀粉小麥的營養品質、理化特性及其加工產品的消化吸收效率; 4、利用現有面粉生產線和小麥淀粉生產線,爭取3年內完成產業化開發; 5、高直鏈抗性淀粉小麥制粉加工技術; 6、高直鏈抗性淀粉小麥淀粉加工提取及深加工技術; 7、小麥粉的耐消化和耐受食品加工新技術; 8、人群及動物營養、健康效益評價; 9、高抗性淀粉低GI食品開發:小麥粉、面包、餃子、饅頭、面條、粉條、復合大米等; 10、GI指數測定平臺和健康餐飲管理系統搭建。 |
5000 | 500 | 1、具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研發團隊在小麥基因編輯、生物轉化、淀粉結構和功能關系、小麥制品配方等相關領域有豐富經驗、在淀粉衍生物產品及產業化方面有專利技術等技術儲備背景; 2、期望在3年內產業化內完成大田種植、車間中試、車間生產的落地實施; 3、合作期間由雙方共同開發的相關技術申請專利、發表論文時,專利權人、作者的順位等由雙方協商并另行簽訂協議確定; 4、如該項目的研發成果能順利實現產業化,揭榜方10年內不得單方面轉讓技術給第三方;若在項目合同到期后,飛天因不可抵抗力未能產業化,雙方協商后可將本項目技術轉讓給其他方,但飛天享有項目技術轉讓后的部分收益,收益比例由三方或多方協商確定。 5、其它合作細節或模式可面議。 |
河南飛天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 董得平 | 13839205976 | 13839205976@139.com | 農村科技處 |
| 48 | 新品面智能生產線研究開發和應用 | 食品制造 | 本研究將從鮮面條的原料、加工工藝等多方面入手開發出最優鮮面條產品,同時攻克鮮濕面易酸敗變質的行業難題。冷凍干燥技術在食品行業的應用將成為一種趨勢,如何將其合理的應用于鮮濕面的生產中,生產出綠色、健康的非油炸食品,也將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之一。 | 40000 | 600 | 揭榜方技術實力:1、有相關的基礎研究條件;2、前期有相關的研究基礎;3、最好有成功的現實案例; 時效:1年; 產權歸屬:鎮平想念食品有限公司; 利益分配:雙方協商。 |
鎮平想念食品有限公司 | 王充 | 18734445279 | wangchongzp@sina.com | 農村科技處 |
| 49 | 糖基化改性制備高溶性核桃蛋白新產品 | 食品制造 | 針對制約我國核桃蛋白加工業發展的技術瓶頸,著力構建植物蛋白功能化定向改造技術與高值化定向改造技術與高值化應用技術的集成創新,主要由三個集成技術組成,包括植物蛋白結構功能相關性構建及分子定向改造集成技術、分子定向改性技術、新型功能性蛋白質材料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集成技術。使核桃蛋白的功能特性和應用領域得到提高和擴展,技術水平和產業化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 2135 | 550 | 1、能夠把握核桃產業發展趨勢,為核桃產業國家創新聯盟主要成員單位,具備相應的科研條件。有相關的專利證書,技術成果歸屬清晰、明白,無任何糾紛; 2、技術成果預期數據成熟、穩定,有較強的推廣、生產價值; 3、可以派出專業人員長期入住企業,協助企業開展各項工作; 4、擬采取技術合作方式,長期開展合作。 |
盧氏縣原榮農業有限公司 | 趙雙奎 | 13030357628 | 755987179@qq.com | 農村科技處 |
| 50 | 花生綠色規?;庸りP鍵技術研究與集成 | 食品制造 | (1)建立花生品種加工適宜性、營養品質及功能性成分基礎數據庫。系統掌握不同品種花生原料感官、理化、加工與營養特性變化規律,明確不同品種花生原料的基本特征與突出特點;構建不同花生品種加工適宜性、營養品質及功能性成分基礎數據庫,建立標準化、專用化、規?;G色原料基地。 (2) 開發系列化新產品,增加花生加工制品種類。從風味高油酸花生油、特色花生紅衣、營養花生蛋白和功能花生肽4個方向出發,開發不低于10種新產品。成功改造我公司300噸/年風味高油酸花生油系列產品生產線1條。建立5噸/年花生紅衣產品生產線4條、建立5噸/年營養花生蛋白系列產品生產線1條,1噸/年功能花生肽系列產品生產線1條。 (3)開發特征性風味高油酸花生油及其副產物高值化綜合利用加工過程中的節能降耗裝備。 精準控溫烘焙裝備開發:花生在100℃左右溫度滾動烘炒15-20分鐘時,可使花生仁中的羰基化合物與氨基化合物在高溫條件下發生美拉德反應而使制品增加香氣,同時有利于去除紅衣。在進行工藝研究的同時,探索花生風味產生的機理,確定影響花生風味的關鍵因子,以期通過特征風味物質的產生來實現烘烤的標準化。 高效節能酶解設備開發:實現對花生餅粕的均勻加熱和充分酶解,綜合節能超過20%以上。酶解裝置的多重攪拌系統能有效解決傳統酶解設備加熱不均勻、局部過熱、蛋白質變性嚴重、酶解效率低等技術難題,縮短了設備加熱時間,節能效果不低于25%,且產品產量和質量也需得到很大提高。 (4)品質控制,研究花生原料加工適宜性及加工過程中特征性風味物質和營養成分遷移規律,構建風味高油酸花生油及其副產物高值化綜合利用加工操作技術規范及質量安全控制體系。 (5)操作技術規程及標準制定。制定開發出的風味高油酸花生油、特色花生紅衣、營養花生蛋白和功能花生肽等四個系列共10余種產品的操作技術規程及產品的企業標準。 |
600 | 500 | 揭榜方可以是各類創新單位,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創新研發機構等。專家團隊成員穩定,食品加工知識結構扎實全面,在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究與開發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有承擔并完成過國家、?。ú浚⑹校◤d)多級科研項目及產業化工程項目,在花生副產物利用、蛋白多肽制備方面取得顯著的科技成果。 希望揭榜方相關專家和團隊能夠協助我公司項目在方案設計、產品開發、技術裝備研發改進、品質控制等方面整合資源,加快項目推進,爭取在兩年內達成項目目標,系統構建花生制品綠色制造技術體系,實現創新,提升效益。 本項目預采用雙方風險共擔、收益共享模式進行研發合作。研發費用我公司以資金方式投入,揭榜方以經費和知識產權產生的方式投入。若后期雙方同意將項目權益轉讓給雙方之外的其他第三方,則在扣除雙方在該項目前期的投入后,雙方可另行協商合作方式。 |
濮陽訓達糧油股份有限公司 | 武艷 | 17639324366 | xundayz@163.com | 農村科技處 |
| 51 | 動物用亞單位重組疫苗關鍵技術的應用 | 現代農業 | 項目針對傳統獸用疫苗同質化嚴重等缺點,在現有研究基礎上,通過重組載體構建與表達,蛋白純化等技術手段,建立科學系統的疫苗評價技術體系,制備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并產業化。 1、目標基因片段設計優化技術 根據微生物基因組中目標基因序列,利用生物軟件設計相應引物,將擴增得到的基因進行密碼子優化、合成。對產物和載體用酶切反應體系處理,完成目的基因的剪裁、突變修飾和拼接,構建目標基因原核載體。技術指標參數:至少篩選優化出1組目標基因序列,并完成優化。 2、重組載體構建與表達技術 將優化的目標基因克隆入載體,構建重組載體,對重組載體進行篩選與鑒定;提取質粒酶切鑒定。將重組質粒載體轉化為感受態。將質粒轉化入載體,鑒定得到重組菌。將空質粒按照相同的方法轉化感受態大腸桿菌,得到對照菌株。研究建立對重組載體的鑒定與質量評價。包括:免疫鑒別,形態鑒別,免疫原性鑒別等。研究發酵系統工作參數,研究載體接種濃度及接種方式等;研究建立目標蛋白的含量檢測方法與變化曲線,進而確定收獲工藝。技術指標參數:建立載體構建及與表達技術,目標蛋白免疫抗體效價不低于國家標準,重組菌培養密度不低于108CFU/ml。 3、亞單位疫苗制造工藝研究 優化重組菌高密度培養工藝,載體破碎,蛋白抗原的分離純化工藝,雜蛋白或內毒素去除的規模化生產工藝。研究不同抗原的切向流、高效濾過等濃縮技術;研究載體的穩定性,擴增工藝;研究是抗原規?;a工藝,研究確定收獲方案及代次;研究篩選佐劑與乳化工藝,確定工藝并完成驗證。技術指標參數:制定新型疫苗制造及檢驗規程,建立新型疫苗質量標準。 4、中式與產業化研究 集成基因篩選合成與載體構建等技術,目的蛋白收獲與純化研究,亞單位疫苗制造工藝等關鍵技術,開展疫苗的中式研究,并實現產業化。技術指標參數:批次產能不低于500L,安全性、有效性符合國家質量標準。 |
3200 | 3200 | 揭榜單位應為具有較強科研實力的科研院所或企業,具備良好的科研基礎,研發能力和組織能力,有開發獸用疫苗的組織管理經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項目實施期限為:雙方達成協議后,項目實施周期不超過3年。 本項目實施過程中所涉及的知識產權相關事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各項成果的鑒定與申報由成果實際完成人員共同實施,成果排名以實際完成單位及人員名單為序,按貢獻適當調整。相關技術成果的利益分享,由具體成果產權歸屬方與使用方具體協商,各方對項目技術成果有保密義務和責任。 |
商丘美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姬星宇 | 13938215499 | 32592264@qq.com | 農村科技處 |
| 52 | 優質專用小麥新品種的選育及強筋種質資源創制 | 現代農業 | 本項目擬項目擬選育出符合黃淮地區小麥生產發展需要的小麥新品種產量水平、綜合抗病性、優質特性、資源高效利用特性等綜合性狀方面獲得提高,育成高產優質小麥新品種,選育優良中間種質資源,迫切需要解決品質與產量、抗性的問題,使選育品種優質、高產、抗性好,以滿足食品加工企業對品質及種植戶對產量的需求,具體品系達到的技術指標如下: (1)抗病性:提供品系條銹病鑒定達到高抗以上,葉銹病達到中抗以上。 (2)生育期:半冬性品種,熟期比同組對照品種同期或早熟。 (3)倒伏倒性:提供品系要求抗倒伏能力強,所有鑒定點倒伏程度≥4級且倒伏面積≥30.0%的試驗點≤30%。 (4)株高:提供品系株高要求75-80cm。 (5)品質:區試混合樣測定達到強筋小麥標準,粗蛋白質含量(干基)≥14.0%、濕面筋含量(14%水分基)≥30.5%、吸水率≥62% 、穩定時間≥20分鐘 、最大拉伸阻力Rm.E.U.(參考值)≥450、拉伸面積≥100cm2。容重≥800升/克。 (6)產量:提供品系產量比同組高產對照減產≤5.0%,達標試驗點比例≥60.0%。 |
700 | 550 | 為保證項目實施效果,達到預期技術目標,對揭榜方有以下要求: (1)擁有項目開展的專業技術人員15人以上,技術帶頭人擁有正高級職稱,團隊中擁有博士學歷不低于3人,碩士學歷不低于10人,擁有可開展研究的場所和儀器設備,在優質強筋小麥研究領域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2)項目實施周期不超過2年,要求選育品種或品系達到預期技術標準,且大田種植表現數據與試驗數據相一致。 (3)項目研發所選育的新品種(品系),植物新品種權歸揭榜方所,品種生產經營權歸發榜方獨家所有,具體利益分配根據品種市場估值由雙方協商確定。 |
河南九圣禾新科種業有限公司 | 王麗哲 | 18903738225 | 742276340@qq.com | 農村科技處 |
| 53 | 豫南釀酒專用弱筋小麥優質高效產業化集成技術研究與規模化應用 | 現代農業 | (一)息縣弱筋小麥隱性災害防控與抗逆穩產優質高效技術研究 (1)濕漬害及爛場雨對小麥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研究;(2)極端天氣條件下的抗逆應變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應對氣候變化異常、極端天氣增多,小麥生產中隱性災害多發、重發、頻發的現狀。(3)耐濕抗病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研究;(4)息縣弱筋小麥減肥減藥輕簡化綠色生產技術;(5)防漬、耐濕、爛場雨防控栽培技術規程的制訂及大面積示范推廣。 (二)優質高效弱筋小麥新品種引進與選育技術研究 (1)弱筋小麥品種資源引進與種質創新研究;(2)豐產優質高效弱筋小麥新品種選育方法與技術創新研究;(3)優質高效弱筋小麥新品種引進篩選試驗;(4)耐濕抗病、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展示與示范推廣。 (三)息縣弱筋小麥綠色生產技術與水稻小麥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 (1)息縣弱筋小麥病蟲草害綜合防控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2)有機養分替代化肥、養分平衡投入、新型肥料產品應用、水肥一體化和葉面肥噴施技術;(3)土壤肥力和生物肥力快速提升技術及保持土壤肥力持續穩定的關鍵技術;(4)秸稈五化利用技術研究與應用。 (四)弱筋小麥綠色加工技術研究與應用 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建立具有權威性、公正性、先進性的弱筋小麥產品檢測與質量監督檢驗支撐平臺,為產品提供驗證測試、批量生產質量控制、可靠性試驗、失效分析、質量提升等解決方案,提升產品競爭力,促進弱筋小麥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
5000 | 1100 | 具備土地流轉及自建實驗基地的能力,預期的技術目標: 1、引進與創新弱筋小麥品種資源4-8份; 2、選育弱筋豐產優質高效小麥新品種1-3個; 3、篩選耐濕、抗病、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8-10個; 4、建弱筋小麥豐產優質高效百畝、千畝、萬畝示范方各2個; 5、弱筋小麥優質高效產業化生產集成技術一套。 |
息縣宏升糧食制品有限責任公司 | 梁信志 | 15515703588 | xxhsls@126.com | 農村科技處 |
| 54 | 河南省主栽食用菌品種篩選和分子育種暨優質生產關鍵技術集成 | 現代農業 | 根據國內食用菌生產現狀和河南省主栽品種,確定以平菇、香菇、雙胞蘑菇、白靈菇、靈芝等食用菌為研究對象,開展以下研發: (1)發育關鍵基因挖掘 針對河南省的食用菌主要栽培品種(如香菇、平菇等),進行基因組、各發育時期轉錄組及蛋白質組進行分析,在系統解析其遺傳背景的基礎上,挖掘在各個發育時期行使調控作用的轉錄因子或發揮關鍵作用的結構基因,從而進行主要基因的匯聚、分析及基因信息儲備,為后續研究基因功能及選育轉基因品系做好理論基礎和基因儲備。 (2)基因功能研究策略儲備 目前在食用菌領域應用較廣的轉基因方法是土壤農桿菌介導的方法,國內食用菌轉基因技術研究起步較晚,即便如此,這一方法已經為項目組熟練掌握并有文章發表。目前需要解決的是轉化效率、快速檢測、轉基因品系的穩定性等方面的優化,以及在不同食用菌品種轉基因共性及差異性的分析的問題。 (3)食用菌優良品種選育 部分大型貪菌因其能產生有價值的天然次生代謝產物而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要對代謝產物進行研究和利用, 能太量獲得該產物是前提條件之一,這就依賴乎成熟時遺傳操作方法對真菌代謝通路進行定向改造,以定向產生目標產物。項目組在有了大量食用菌發育關鍵基因信息及基因功能研究技術儲備的前提下,本項目擬通過轉基因手段獲得一系列優質的食用菌品系,作為食用菌品種資源加以儲備,以備后續應用于生產實際,以防被卡脖子。 大型真菌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正逐步展開,美國利用該技術已經成功沉默掉了雙孢菇中的多酚氧化酶基因,獲得了穩定優質的雙孢菇品系,而且美國農業部宣稱該品系不作為轉基因品系,可以推廣并食用。這同時也給我們一個信號,不管是作為食用菌轉基因的技術儲備還是優質菌株的選育儲備,我們都必須加大投入,在河南甚至國內進行該技術在食用菌領域應用中的攻關。 通過項目的實施,完成以下3項關鍵技術攻關: 1、集成應用多孢擇合雜交、系統誘導選育和分子輔助育種相結合的方法,自主選育出適合工廠化生產和農化生產的優質高產食用菌新品種3-5個。 2、創建與我省食用菌生產條件相適應的食用菌菌種安全高效生產關鍵技術體系。 3、確定菌種保藏過程中控制污染物產生的關鍵點,集成一套食用菌液體菌種保存技術,確保菌種的存活率以及復蘇后的活性,降低污染率。 |
800 | 600 | 技術要求: 1、揭榜方主要為國內外有新品種選育及菌種生產加工領先水平的高校、科研機構、科技型企業; 2、具有強有力的科研基礎條件,在食用菌新品種選育及菌種生產加工領域有雄厚的研究基礎和比較優勢,且具有科技成果工程化開發和產業化轉化的成功經驗; 3、能針對張榜項目的技術需求,提出計劃合理、目標清晰、路線可行的技術攻關揭榜方案,項目相關核心技術應有自主知識產權。 產權歸屬: 1、在此項目開展之前,各自擁有自己獨立的知識產權歸屬。 2、項目實施期間,一方獨立創造產生的項目成果歸該方所有;各方共同創造產生的項目成果歸相應合作方共同所有,按照各方貢獻大小進行分配。 3、項目成果轉讓的收益,按照該成果合作各方貢獻大小合理分配;項目成果的轉讓須在參與該成果的各方一致同意的前提下進行。 4、項目產生的成果,優先在甲方進行產業化。 利益分配: 1、甲方、乙方分別按照政府資助經費的 60 %、 40 %進行使用分配,并由甲方自籌 600萬元,作為該項目的配套經費。 2、經費嚴格按照有關規定使用,??顚S?,確保課題順利完成。 |
許昌世紀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周高麗 | 18103999768 | zgsjx@zgsjx.cn | 農村科技處 |
| 55 | 河南省肉羊種質創新利用 | 現代農業 | 1優質生態化槐山羊選育 槐山羊是一個聞名中外的珍貴品種,是河南省養羊業的第一名片,槐山羊體質壯實,結構勻稱,毛細而勻,純白居多。肉質鮮嫩、膻味小、適合烹調,為人們所愛食?;鄙窖虬迤て焚|優良,在國際市場上亨有盛名,稱為“漢口路槐皮”。沈丘是中心產地之一,境內飼養始于春秋。經歷代代人工選育,形成地方優良品種,但隨著波爾山羊的引入和無序雜交,導致品種嚴重雜化,急需提純和創新開發。 在保持槐山羊高繁殖性能的基礎上,在現有公司3000只槐山羊基礎上,系統選育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的核心育種群1000只;利用基于山羊高密度的SNPs芯片,進行目標性狀的GWAS分析,篩選影響目標性狀的SNPs和候選基因,結合多組學技術綜合分析,明確關鍵候選基因的功能和遺傳機制,并將其應用于槐山羊的個體早期選育;研究槐山羊高效養殖、良種擴繁和生產性能測定數據智能管理系統的核心技術,集成槐山羊養殖配套體系并推廣應用,培育優質生態化特色肉羊良種,最終提高槐山羊的種質競爭力。 2專門化肉羊新品種培育 白頭薩??搜蚴鞘澜绻J的用于終端雜交父本的優良品種,是在黑頭薩福克羊基礎上導入白頭和多產基因新培育而成的優秀肉用品種,其體格大,頸長而粗,胸寬而深,背腰平直,后軀發育豐滿,呈桶型,公母羊均無角。四肢粗壯。早熟,生長快,肉質好,繁殖率很高,適應性很強。不僅保留了原黑頭薩福克的體型大、生長發育快、產肉性能好的特點,其全身皆為白色,在雜交方面其后代不會出現黑毛等雜毛,因此更利于肉用羊(肉羊)的雜交改良。 在現有實施單位白頭薩??搜蚝托∥埠螂s交改良基礎上,開展豫沈肉羊特色優勢功能基因挖掘,遺傳評估和生產性能測定,建立豫沈肉羊大數據育種平臺,培育適應地方的專門化肉羊新品種。培育繁殖率200%以上、6月齡公母平均體重60kg以上、屠宰率53%以上、能適應和充分利用當地農區秸稈資源的專門化肉用綿羊新品種1個。 3槐山羊良種和綿羊新品種產業化配套技術體系建設 圍繞槐山羊和綿羊新品種,建立健全良種繁育體系、營養飼料和飼養管理體系、智能化生產管理和環境控制體系、疫病防控體系。槐山羊良種和綿羊新品種產業化配套技術體系建設是市場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
12000 | 3000 | 具有肉羊育種經驗的專業團隊,團隊成功培育肉羊品種并取得過國家肉羊新品種證書。 研究所產生的科研成果和知識產權歸獨立完成方(合作雙方、獨立完成方)所有。 成果報獎署名按完成人名單排序實際貢獻大小排序方式進行;論文發表在征得對方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單獨將本方完成部分的研究成果以論文形式單獨發表;聯合發表論文時,完成單位排序協商溝通排序,論文作者排名將按照實際貢獻大小排序方式進行;專利申請需征得對方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單獨將本方完成部分的研究成果申請專利;聯合申請專利時,申請單位排序為協商溝通排序,發明人排序將按照實際貢獻大小排序方式進行;合作各方根據在合作期間所獲取的成果,包括論文、專著、專利以及鑒定、成果報道等均須注明項目編號。 |
沈丘縣豫沈牧業有限公司 | 陳真 | 15890050890 | montop@163.com | 農村科技處 |
| 56 | 抗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多肽的開發及其應用 | 現代農業 | 由于PEDV的不斷變異以及其在腸道內感染的特點,傳統防控手段的有效性仍然無法滿足當前的實際生產需求。由于PEDV的嚴重危害,特別是對仔豬的高致死率,因此PEDV的高效防控措施將是保障生豬養殖行業安全的關鍵核心技術。多肽由于其活性高、特異性強、生物功能明確等特點,具有很大的疾病治療潛力。特別是隨著虛擬篩選技術的進步,靶向多肽的設計也越來越被廣泛應用。本需求擬通過多肽虛擬篩選技術,針對PEDV的S蛋白、M蛋白、N蛋白等病毒感染、組裝和釋放的關鍵位點,篩選親和力高、特異性強的靶向多肽,并借助多肽分子的空間位阻效應,實現多方位的高效抗病毒作用;同時依靠生物工程技術改造豬腸道內生乳酸菌,構建外泌靶向多肽的人工工程菌,最終實現靶向多肽在豬腸道內的持續分泌,滿足低成本、操作便利的實際生產需求,最終為PEDV的防控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 本需求技術參數指標: (1)篩選到靶向PEDV關鍵蛋白的多肽不少于5條; (2)抗PEDV綜合效果較當前疫苗效果提升至少30%; (3)針對常見的PEDV流行株均有抑制作用; (4)防控成本不高于當前疫苗免疫成本,實際生產操作使用便利; (5)研究產品形成新獸藥注冊申報資料,上報農業農村部新獸藥評審中心。 |
800 | 600 | 揭榜方需具備雄厚的多肽研究實力,擁有比較認可的多肽相關科研成果和知識產權體系,具備虛擬篩選平臺、研究設備和高素質的科研人員,同時具備將研究成果進行生產轉化的條件支撐,能夠滿足本需求的各項要求,獲得本需求預期的各項成果。 本公司承諾為本需求出資800萬元。本公司對本需求所產生的研發成果擁有優先使用權,在申報新獸藥證書過程中,本公司與揭榜方共同商定利益分配。 |
河南省諸美種豬育種集團有限公司 | 雷東風 | 13783377832 | dongfenglei@126.com | 農村科技處 |
| 58 | 優質小型白羽肉雜雞育種及推廣 | 現代農業 | 我國目前的小型白羽肉雞育種采用了“拿來主義”,父本和母本均來自國外,是民間自創制種方案,沒有經過良好選育,也沒法得到國家官方品種認證。同時,目前的“817肉雞”也具有以下問題亟待解決:第一,遺傳性能不穩定,生長均勻度差;第二,遺傳疾病凈化不到位;第三,無行業標準,產業鏈各環節亂象橫生;第四,無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種源均來自國外。 我公司主營業務為種雞飼養和商品雞孵化,年孵化小型白羽肉雜雞1.5億羽,在國內行業地位較高,屬于行業領軍企業,但由于缺乏育種核心人才和技術,在肉雜雞育種技術上始終無法突破現有瓶頸。需要解決的核心技術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1、在借鑒國外品種的基礎上,擁有自主核心種群和育種技術,通過農業部品種審定;2、建立完善的飼養標準和配套技術方案;3、遺傳性能穩定,商品肉雞體重均勻度達到80%以上;4、料肉比不超過1.7:1,50天體重1.9-2.1kg;5、禽白血病、雞白痢等垂直傳播疾病實現凈化;6、抗病能力強;7、雞爪顏色為黃色或青色。 |
11700 | 1500 | 揭榜方實力要求:(1)科研團隊技術力量雄厚,在全國有較強的影響力;(2)具有良好的技術儲備和培育雞國審新品種的經歷;(3)有獨立的育種場所,且育種設施設備先進完善;(4)保存有豐富的育種素材可供選擇,可快速突破種源瓶頸。 產權歸屬:發榜方和揭榜方合作之前的知識產權分屬雙方各自擁有,揭榜方擁有的部分知識產權,發榜方支付轉讓費后,可變更為發榜方所有;雙方合作之后培育的新品種歸發榜方所有,其他知識產權歸雙方共同所有。 利益分配:合作后的利益分配,依照雙方簽署的合作協議執行。 |
河南豐園禽業有限公司 | 高航冉 | 13383771121 | 54892627@qq.com | 農村科技處 |
| 59 | 雜交構樹無抗發酵飼料加工及高端牛肉品質改良技術 | 現代農業 | (1)發酵構樹飼料的研發技術 構樹發酵飼料產品的研發需要確定飼料的配方及生產工藝,發酵完成前后營養成分變化及飼料利用率。本公司可以滿足常規營養指標的檢測,但仍需揭榜方通過高級實驗平臺完成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的檢測。此外,對新研發的構樹發酵飼料需要進行大量動物飼養實驗,以確保產品的功能和效果。因此,亟需具有專業技術的高層次人才幫助企業開展技術研發。 (2)南陽黃牛肉質風味物質研究技術 風味物質檢測是通過相應的實驗技術檢測水溶性化合物、脂肪酸、乳酸鹽、肌酸、肌苷酸、牛磺酸、 肌肽和鵝肌肽等含量變化,需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譜系統、質譜儀、配備超低溫探頭的Bruker AVIII 600MFz核磁設備等大型專業儀器,研究人員需具有豐富的實驗基礎和研發經驗。 (3)南陽黃牛肉風味物質分子水平研究技術 分子水平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核酸和蛋白水平,通過RNA-Seq技術,研究發酵構樹飼料調控南陽黃牛風味物質表達的關鍵基因和信號通路,深入了解和掌握飼料有效成分作用途徑。同時,將轉錄組學和代謝組學整合分析,對來自轉錄組和代謝組的批量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及統計學分析,建立不同層次分子間數據關系;結合功能分析、代謝通路富集、分子互作等生物功能分析,系統全面地解析生物分子功能和調控機制,最終實現對風味物質變化趨勢與方向的綜合了解,進而提出分子生物學變化機制模型,并篩選出重點代謝通路或者基因、代謝產物進行后續深入實驗分析與應用。該部分研究可在分子水平上保證產品性能,使企業和養殖戶能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但該部分的相關技術及進一步的實驗目前無法完成,企業內部缺乏專業人才和高水平科研平臺,分子水平研究技術亟待解決。 |
5000 | 1000 | 要求揭榜方為省內有較強研究開發能力的高校、科研機構,并符合以下條件:(1)有較強的研發實力、科研條件和穩定的人員隊伍,有能力完成張榜任務;(2)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社會誠信,近3年內無不良信用記錄;(3)能對張榜項目需求給出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可行方案,掌握自主知識產權;(4)優先支持具有良好科研業績的單位和團隊,鼓勵產學研合作揭榜攻關;(5)具有構樹相關的扎實的前期研究基礎,掌握先進的應用技術,了解前沿知識及研究和應用現狀,有能力完成科研任務,協助企業完成技術攻關;(6)揭榜方能夠在3年內完成相關科研任務,完成項目內容,在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3篇以上,申請發明專利1-2項;(7)該項目最終所得技術和科研成果歸發榜方和揭榜方共同所有;(8)該項目最終所帶來的經濟收益和科研收益歸發榜方和揭榜方雙方所有。 | 社旗金構農牧股份有限公司 | 周黎 | 13700770055 | 769691878@qq.com | 農村科技處 |
| 60 | 優質功能小麥遺傳育種與產業化應用技術攻關 | 現代農業 | 隨著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等新興學科的迅速發展以及近期基因組編輯研究的巨大進步,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分子設計育種技術已快速進入實用化階段。但功能作物品種設計與選育始終是一個難題,基因挖掘研究與育種實踐結合不緊密、多種功能營養性狀聚合難度大、功能營養性狀與產量潛力協調提升存在矛盾關系等。在種質資源挖掘利用、現代育種技術應用以及加大優質品種的選育推廣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距離。 本項目急需解決的是挖掘真正有用的基因,創制有突破性的種質,在育種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重大品種培育方面取得突破,培育功能性作物,研究其功能性因子的營養特性和加工特性,針對蛋白質、微量元素、抗性淀粉、膳食纖維、各類維生素(如維生素A原、C、D、E和葉酸等)、單不飽和脂肪酸、白藜蘆醇、異黃酮等特定營養為主,開發專用型、營養功能性的系列產品,保障國民身體健康和促進食品產業革新。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推進科企合作,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做強做優做大產業主體;同時強化育種遺傳基礎、分子育種技術等前沿性研究,堅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 |
2000 | 800 | 揭榜方為從事玉米、小麥兩大主糧作物種子研發推廣的現代育種技術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的創新型種業企業,有技術力量研制推廣一批優質、高產、安全、資源高效利用、適應標準化生產的玉米、小麥新品種。 發榜方與揭榜方合作成立創新中心,以先進的實驗設施、標準化的操作規程、規范化的科研工作程序、科學的獎勵機制、優秀的科研人才隊伍為基石,在技術創新中心內實現技術集成,并完成科研成果的中試環節,然后向區域中心和龍頭企業進行技術輻射和擴散,并在示范區進行示范推廣。 嚴格遵循國家財務制度管理規范,根據實際情況,擬訂適合中心發展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實行專賬管理,獨立核算。實現崗位、科研成果、貢獻激勵為主導的多種工資與績效分配制度,充分調動各方面人員的積極性。同時根據雙方出資額,制定利益分配原則。 |
河南佳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李中才 | 13803705066 | 447680441@qq.com | 農村科技處 |
| 61 | 優良玉米雜交種定向組配技術研究和應用 | 現代農業 | 在玉米雜交種選育過程中,由于不能實現對優良雜交組合的有效預測,育種家仍需要大量組配雜交組合并進行田間鑒定,育種盲目性大、可預見性差,不但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篩選出優良組合的概率也極低,已成為制約玉米優良新品種選育進程的瓶頸問題。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雜種優勢的遺傳機理不清晰,可用的遺傳材料(包括基因資源和分子標記)數量有限。本項目擬通過進行玉米遺傳研究,鑒定控制玉米雜種優勢的基因位點,篩選出雜種優勢代謝調控途徑上下游基因的優異組合模型,并開發出不同優勢組合的功能標記,利用這些基因和分子標記建立玉米雜種優勢預測基因芯片,對我公司現有玉米自交系材料進行遺傳分析和組合間雜種優勢潛力的精確預測。針對雜種優勢潛力高的組合進行定向組配,并結合我公司成熟的單倍體育種技術,通過對新選育自交系和骨干測驗種進行預測,根據優異雜合模型進行定向組合,從而實現大幅度減少雜交組合組配與鑒定的數量,提供優良玉米新品種的選育效率。利用這一技術體系,重點針對玉米產量、商品品質、衛生品質和宜機收性狀進行定向改良。 本研究擬獲得的產品包括: (1)控制玉米雜種優勢的基因1-2個; (2)用于雜種優勢預測的基因芯片1套; (3)玉米雜種優勢利用定向組配快速育種技術體系1套; (4)玉米產量高、商品品質佳、衛生品質好、宜機收的苗頭組合8-10個; (5)進入國家區試或河南省區試的玉米新品種3-5個。 |
600 | 600 | 揭榜方需具備雄厚的玉米雜種優勢理論研究基礎與育種實踐能力,具備相關研究的設備、場地和高素質的科研人員,同時具備將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技術的條件支撐,能夠滿足本項目研發的各項要求,達成本項目的各項指標,獲得本項目預期的各項成果。 本公司承諾為項目出資600萬元。由本項目研發產生的基因資源和分子標記,本公司與揭榜方共同開發使用,本公司不干涉揭榜方使用這些基因資源用于科學研究和發表論文;本公司對開發出的分子標記、基因芯片和雜種優勢快速定向組配技術體系享有優先使用權。開發出的苗頭組合和玉米新品種,本公司與揭榜方共同商定產權歸屬,由此產生的利益分配方案由雙方協商確定。 |
河南省豫玉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趙茜 | 18137172133 | yuyuzhongye@sina.com | 農村科技處 |
| 62 | 新型批次甩盤霧化式智能種子包衣機研發 | 現代農業 | (1)擬解決的“卡脖子”的技術: 1)種子與藥劑無法充分融合,包衣效果不均勻的技術難題; 2)包衣過程中,由于種子在物料盤高速旋轉會對種子產生破損,直接導致種子失去生命力;針對不同作物設計不同的物料盤轉速,減少種子在包衣過程中的破碎率; 3)藥液浪費嚴重,霧化效果不理想,造成包衣成本大大增加;采用蠕動泵通過步進電機驅動,標定流量,精準計量,減少藥液浪費損失; 4)自動化程度方面,要求具有一鍵啟停,自動控制系統,不同作物具有相應的包衣時間、物料盤轉速、藥液盤轉速、藥液劑量及供藥時間等控制參數,同時實現種子與藥劑的同時達到、同步接觸和充分混合,提高給料和供藥的均勻性;根據生產需要能夠進行遠程控制、監視和智能報警,實現包衣時間、藥液濃度、定量供藥、物料盤和藥液盤轉速等數值實時監控并及時優化控制參數; (2)擬解決的關鍵核心技術及零部件: 1)物料盤零部件長期高速運轉與種子物料摩擦,造成物料盤磨損嚴重,要求物料盤上有高耐磨涂層或其他軟性材料,減少物料盤磨損及種子破碎率; 2)藥液盤霧化不均勻,需要對目前藥液盤結構參數進行優化設計,提高霧化效果; 3)氣動控制系統要求動作靈活迅速,可靠性高; 4)藥液泵具有防腐、能夠標定流量及計量準確。 (3)技術指標: 1)包衣率達到98%以上; 2)種子的破碎率≤0.1%; 3)成膜劑液種比達到1:100以上; 4)不同生產率的批次式種子包衣機設備圖紙:5t/h、10t/h、30t/h; 5)自動化系統具有掉電儲存功能、在線傳遞加工數據、記錄批量訂單以及數據掉電記憶等功能。 |
600 | 560 | (1)揭榜方技術實力要求: 1)揭榜方承擔過國家級科研項目,如“十二五”“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2)具備制定相關標準或規范的能力,成功制定過國家標準或規范且已發布; 3)具有省部級以上工程實驗室或研究中心; 4)具備研發本項目所要求的人員和場所;注冊資本不低于5000萬元; 5)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近三年營業額平均達到1億元以上; 6)項目負責人應具有高級以上職稱。 (2)項目時限: 兩年 (3)產權歸屬: 1)該項目整個研發產品由雙方共享專利申請權。 2)最終形成的方案、圖紙、計算書、使用說明書及技術文件等歸雙方所有,但揭榜方不得轉讓或透露給第三方。 3)成果中屬于非專利技術或技術秘密成果的,該非專利技術或技術秘密成果的使用、轉讓須經雙方協商同意后方可實行。 (4)利益分配 1)生產銷售:本項目產品研制成功后,發榜單位組織人力,投入物力負責該產品的批量生產與銷售,揭榜方不能進行本次研發產品的生產與銷售。 2)利潤分配:雙方共同開發的新產品,由發榜單位依據市場價定價,產品銷售所獲得利益歸發榜方所有,揭榜方不享有任何利潤。 3)其他分配:在本產品基礎上另外開發的新產品,雙方另行協商 |
中糧工科茂盛裝備(河南)有限公司 | 何常銀 | 13837881836 | hcy359@163.com | 農村科技處 |
| 63 | 蘋果綠色栽培技術集成研究 | 現代農業 | 聯合創建蘋果科研創新平臺,開展進行新品種引進與開發(商業化運營)和智能化綠色高質量發展模式研究,以高新科技推動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創建新品種篩選評價園和智慧農業管理模式為基礎的技術集成試驗園,開展蘋果育種原始研發和蘋果智能化、綠色高質量發展模式集成研究與示范,篩選一批適應現代智慧果園栽培要求的蘋果品種及砧木,攻克果園適配樹形塑造、智能水肥耦合、病蟲害智慧管控、機械智能采摘等一批關鍵技術,研發品種專用水肥方案包、各種溫、光、水、肥、氣監測傳感器,病蟲害監測識別設備,噴藥無人機,智能采摘機器人,各類數據采集、分析、決策、物聯系統等一批產品及裝備,集成現代果園智慧管理模式。主要需求內容包括: (1)優質、特色品種篩選 開展蘋果資源收集、發掘與利用,構建蘋果核心種質,開展重要農藝性狀基因型鑒定,挖掘優異基因資源;對主要經濟性狀相關基因的標記、精準定位、開發可利用的篩選標記;在育種技術的支撐下,開展資源的評價和多目標性狀的親本聚合,“十四五”期間,創新選育一批聚合多個優良性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蘋果新優品種和具有選育價值的新育種材料。 (2)蘋果輕簡化栽培模式集成 基于蘋果生物學原理,在保證果品質量的前提下,通過對其適宜高度,栽植密度,整形修剪方式,光截獲及利用,營養分配及生產潛力,收獲指數,負載量管理,果實分布規律以及果實智能識別等方面進行系統研究和評估,確定現代果園適宜樹形,結合肥水精準調控樹勢及智能化管理技術,形成現代果園樹體管控系統,突破現有果園產量瓶頸,實現果園管理及果實采收的省力化、智能化。 (3)蘋果園病蟲害智慧管控系統創制 結合智慧農業管理系統,研究制定蘋果有害生物科學、簡便、統一調查方法,科學實用的防治指標體系,建立主要蘋果病蟲害在不同生態區的發生規律、識別特征與農業生態環境的動態模擬數據庫,開發病害早期快速鑒定方法,構建精準預測預報模型,通過構建病蟲害相似度對比系統和顯著特征提取系統、專家人工服務系統,建立病蟲害遠程診斷交互系統。 預期成果: 1、篩選出適合我國栽培的蘋果優良品種5個,并提出相應的配套栽培技術; 2、選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蘋果新品種3個; 3、初選優系50個; 4、制定1套蘋果園輕簡化綠色生產技術規程; 5、摸清蘋果主要病蟲害發生規律,制定周年蘋果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方案1套; 6、建立基于云計算的蘋果主要病蟲害采集、識別、交互、決策系統1套,實現蘋果病蟲害管控的遠程化、智能化、精準化,集成先進的病蟲害智慧管控系統。 7、示范推廣面積1萬畝,示范園區內商品果率達70%以上,節本增效15%以上。 8、培訓種植大戶、合作社骨干、農民技術員3000人次。 |
1080 | 520 | 1、揭榜方要求是國家從事果樹研究的專業科研機構;在團隊上有長期專門在蘋果領域內從事育種、栽培和植保的專業技術人員10名以上,且有國內有影響力的專家2-3名;在蘋果研究方面曾獲得過河南省科技獎勵,承擔過國家在此方面的研究課題,近三年內有蘋果方面研究的相關成果可利用于該項目;要求正在承擔有蘋果方面的國家重點研究課題和國際合作課題,項目研究可與其借鑒和并軌;與需求方有相關方面的合作,且在需求方所在地有工作基礎和固定的試驗基地。 2、產權及利益分配:項目實施所產生的成果和產權根據項目和地方(企業)匹配資金比例、人員投入等確定,在揭榜單位現有工作基礎上且在項目資金資助下完成的成果產權由揭榜方所有,項目需求方可在當地無償使用;在項目實施后完成的成果產權由需求方和揭榜方共同所有,在項目需求方所在地使用所產生的收益歸地方所有。具體產權與利益分配,待雙方簽訂協議后,以協議內容為準。 |
靈寶市高山天然果品有限責任公司 | 馬俊宇 | 18911828180 | Gstrgp@163.com | 農村科技處 |
| 66 | 花生高速播種與高質量收獲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 | 現代農業 | 主要技術需求內容:針對當前花生播種與收獲裝備仍然存在智能化程度低、高速播種作業下精度低、大喂入量收獲作業下損失大、含雜率高、作業環境惡劣等關鍵問題,圍繞我國花生全程機械化智能高效作業的需求,重點突破花生單粒智能高精度高速排種、播量均勻控制、觸土部件耐磨耐腐蝕、大喂入量低損高效挖掘、撿拾、摘果分離與清選、作業工況參數智能調控等關鍵核心技術,創制花生高速智能精量播種機、花生高質量兩段式收獲裝備、花生聯合收獲裝備等。搭建基于數字化全變量記錄、標定、篩選、儲存的適用于我省復雜地理條件的融合數字化信息收集和決策執行能力的全省花生種植業全過程大數據管控智能平臺,并在我省重點區域試驗站和花生基地進行全程機械化、智能化的試驗對比與集成示范,并進行試驗考核。 技術指標:突破花生單粒智能高精度高速排種、播量均勻控制、觸土部件耐磨耐腐蝕、大喂入量低損高效挖掘、撿拾、摘果分離與清選、作業工況參數智能調控等關鍵技術6~8項,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研制花生單粒高精度高速播種裝備1種(作業速度:5-7km/h),播種作業質量優于國家標準;花生高質量兩段式收獲裝備2種、花生聯合收獲裝備1種,整機具備主要參數實時采集、故障診斷與自動監控功能,損失率、含雜率、破碎率等收獲作業指標優于國家標準。開發國產化花生種肥同步與播深一致性智能監控與調整系統、花生全生命周期信息采集與監控系統、聯合收獲裝備喂入防堵和清選分離監控系統2-3套(智能化系統響應時間:≤0.2s);建立河南省花生物聯網大數據管控智能平臺1個。在花生主產區示范及推廣2000畝以上。 |
500.0000 | 500.0000 | 技術實力:(1)項目負責人應為研究思路的主要提出者和實際主持研究的科研人員,須具有較高的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并能在任務期內主持完成項目研究工作;(2)鼓勵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通過產學研合作共同參與項目揭榜,鼓勵項目實施與人才培養引進、創新平臺建設緊密結合,鼓勵具有合作基礎的省外單位作為合作單位參與項目申報;(3)項目申報單位具備省級以上科研平臺,擁有相關已授權專利3項以上。 項目時限:項目實施周期原則上為3年。 產權歸屬:產權歸主持單位與合作單位共同所有。 利益分配:利益歸主持單位與合作單位共同所有,具體比例按照貢獻程度進行確定。 |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長垣分院 | 崔小偉 | 13598096670 | hnsnkycyfy@126.com | 農村科技處 |
| 71 | 冬凌草清咽保健茶技術攻關 | 生物醫藥 | 目前患有口腔炎和咽炎的亞健康人群數量龐大,口腔炎有向口腔癌癥、肺癌轉變的風險。冬凌草是目前已知的對急慢性咽炎最有效的藥材,在民間以茶飲有幾十年的歷史,對咽炎及口腔炎癥狀有明顯改善。但目前暫無口感和保健效果好、可提高免疫功能的的符合國家技術要求的組方產品。 本項目以中醫藥理論為基礎,以冬凌草為君藥,添加其他中藥材,組方合理,起到增效、提高免疫兼顧口感的清咽利喉保健茶。采用先進的低溫干燥、超微粉碎制藥工藝技術,療效、安全性優于已上市同類產品,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具體技術需求: 最終開發出一款用于急慢性期咽喉炎、咽喉疼痛的保健茶。按檢查結果的輕、中、重分為Ⅰ、Ⅱ、Ⅲ級,分別記錄試食前后體征變化,計算體征積分和改善率。該茶飲有效率達到95%,控顯率達到60%,治愈率達到55%。安全性:對動物急毒無明顯副作用;長期服用對臟器及血象無影響,高劑量對動物臟器無明顯變化和中毒性改變。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技術審查,并獲得保健食品上市批文。 |
750 | 700 | (1)揭榜單位應具備良好社會信用,近五年內無不良信用記錄或重大違法行為; (2)揭榜單位須擁有與項目技術相關的知名專家教授、高級工程師等高端科研人員,明確至少3位科研人員專職 負責該項目; (3)揭榜單位應具有自主開發和協作開發的能力與經驗,擁有獨立開發試驗空間和儀器設備,成立時間不低于15年; (4)雙方應本著友好協商的原則解決爭執,項目需要在三年內完成攻關,提供滿足技術需求的成果; (5)需統一項目產生的知識產權歸河南省濟源市濟世藥業有限公司所有。 |
河南省濟源市濟世藥業有限公司 | 黃敬旺 | 13613910145 | huangjingwang666@163.com | 社會發展科技處 |
| 72 | 白及護胃保肝雙功能保健食品研發 | 生物醫藥 | 1、項目創新點 (1)首次以白及為君藥味、具有護胃保肝雙功能的保健食品的研發和申報。 (2)初次系統性研究以白及為君藥味、具有護胃保肝雙功能的保健食品的成型工藝、關鍵制備工藝和質量控制技術。 2、項目主要研究開發內容 完成以白及為君藥味、具有護胃保肝雙功能的保健食品的研發和申報。 3、項目技術關鍵 研究以白及為君藥味、具有護胃保肝雙功能的保健食品的成型工藝、關鍵制備工藝和質量控制技術。 4、項目技術路線 保健食品需求調研---研發立題---配方研究、原料及產品安全性與功能性論證---工藝路線設計與研究---安全性論證研究、保健功能論證研究、產品技術要求研究--研究總結---保健食品申報注冊---投入生產 |
3238 | 1500 | 揭榜方技術實力要求:有較強的科技實力,擁有醫藥學研究、保健食品開發領域的研發能力,有相關領域的專家和技術人員,雙方可達成長期相互交流合作關系。 項目時限要求:自簽訂協議起,揭榜方3年內拿到保健食品批號; 產權歸屬:本項目產生的所有成果(包括專利成果、技術成果、成果獎勵等)歸發榜方所有,雙方在合作期間均應對項目承擔保密責任。技術資料歸甲乙雙方保存管理,基于研究數據撰寫的論文、專著由雙方人員共同署名發表。 利益分配:在拿到保健食品批號后,生產銷售產品所產生的收益,發榜方占70%,揭榜方占30%。 |
河南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徐天才 | 13949359085 | 2764479134@qq.com | 社會發展科技處 |
原文鏈接:http://kjt.henan.gov.cn/2021/09-10/2311055.html
































魯公網安備 370602020001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