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訊 2024年3·15晚會主題發布。今年“3·15”晚會聚焦“共筑誠信 共享安全”主題,將關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數據安全等領域。“3·15”記者將探訪消費市場中存在的違法侵權行為,如屢受處罰的食品企業仍違規經營、天價消費品背后的營銷套路等。回顧2023年的食品行業熱點事件及近幾年3·15主題和案例,食品伙伴網對2024年3·15期間食品安全方面可能成為焦點的問題進行分析。
1、直播帶貨
隨著電子商務行業的蓬勃發展,直播帶貨已經成為眾多企業和平臺青睞的營銷手段。消費者通過網絡渠道購買食品的趨勢日益增長,這也使得網絡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受到公眾的廣泛關注。隨之而來的假冒偽劣產品和虛假宣傳等問題也日益凸顯。例如,調理牛排虛假宣傳為原切,直播間保健品宣稱“能救命”,甚至普通食品也宣稱“可治病”,這些事件暴露出直播銷售模式下的消費亂象。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數據,直播電商一度成為2023年消費投訴熱點之一。因此,加強網絡銷售食品合規性監管變得尤為迫切。
2、兩超一非問題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始終將嚴厲打擊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及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的行為(兩超一非)作為其工作的重點。2023年,無限暢品牌因在普通食品中非法添加藥品而被處以3745萬余元的罰款引起廣泛關注。此外,各地頻繁曝光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西地那非”“西布曲明”等西藥成分的案件,以及餐飲業在調味料中非法使用罌粟等違禁物質,導致相關責任人被判禁止從事相關行業的案例。
3、食品生產經營過程問題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加工環境、衛生條件和原料控制一直是監管和輿論關注的重點。例如2023年媒體曝光工人徒手撕魷魚引發衛生質疑、車間員工將袋裝果醬用作床墊、員工在生產線上直接吹酒瓶、死龍蝦加工龍蝦尾以及垃圾菜葉制作橄欖菜事件等。這些事件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健康,也對企業的聲譽造成了嚴重影響。
2024年的3·15預計還會有更多關于食品生產和加工環節的衛生問題被曝光。這些問題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生產設備清潔不徹底、員工個人衛生管理不嚴格等。此外,食品原料的來源不透明、采購流程不規范等問題也可能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4、食品標簽、廣告虛假
近年來,零食江湖出現了一支“學院派”,在華南有口皆碑的華農酸奶,堪稱減肥人士福音的西南大學魔芋絲,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的黑大酸菜,“農科院”零食……這些“高學歷”零食在受歡迎之余,也混入了一些“學歷造假”分子。在商品宣傳上“強蹭”高校,商家的這種行為,無疑是把科研院所當成了一塊“金字招牌”。在食品標簽和廣告宣傳方面,如營養成分表不準確、產品名稱無法體現產品真實屬性等問題,食品廣告虛假宣傳產地、無糖、低脂、保健食品夸大產品功效、普通食品宣傳保健功能及疾病治療功效的現象也屢禁不止。虛假宣傳,極有可能成為2024年3·15曝光的重點。
5、篡改保質期、臨期食品處理
在食品保質期方面,臨期商品的處理成了一個突出問題。在商品臨近保質期時,企業會采取回收措施,隨后通過篡改生產日期的方式再次將該產品投放市場。除了篡改生產日期,一些企業還會將臨期商品或殘次品的包裝拆除,將這些商品作為原料重新加工或將殘次品與正品進行混合,以次充好。這種做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但同樣存在食品安全風險,這也是監管部門嚴厲打擊的重點。
小結
綜合分析,2024年3·15食品相關案例可能會聚焦于網絡食品安全、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兩超)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一非)的問題,以及食品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的衛生與質量控制問題。同時,食品標簽和廣告的真實性也有可能成為曝光的熱點。
食品伙伴網將持續關注3·15期間食品行業最新動態,并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最新的信息和輿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