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涉農區農業農村委:
為鼓勵和引導全市林下經濟發展,現將《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2020年8月7日
(此件主動公開)
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有效落實《天津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要求,積極發展生態產業,引導和支持林下經濟發展,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拓展農民就業增收空間,培育林業發展新動能,打造林下經濟賦能新平臺,使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以市場為導向,以促進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為目的,科學合理利用林地資源和林蔭空間,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創新機制,加強科技服務、推動林下經濟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培育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做出更大貢獻。
(二)基本原則
1.保護生態與科學利用同步。堅持保護第一,在增加市場供應基礎上,最大限度減少對林地環境的影響,合理安排種植、養殖品種和密度,適度開發林下休閑觀光及旅游資源,既要增加綠色優質產品生產能力,讓廣大群眾享受林下休閑的幸福感,又要防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結合。強調政府在推動林下經濟發展中的引導作用。同時,切實發揮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有效提升其盈利能力,提高林下經濟發展水平,不搞強迫命令,不搞“一刀切”。
3.產業發展與增加收入共享。按照“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總體要求,推動林下經濟發展中既要注重產業發展,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又要兼顧農民利益,讓更多農戶享受林下經濟發展帶來的效益。
4.創新發展與專業服務協同。既要注重適宜林下種養新品種、新技術集成配套引進推廣以及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升科技水平,又要加強與之相配套的病蟲害統防統治、衛生防疫、森林資源開發及休閑產業打造等專業化社會服務體系建設,切實提高全市林下經濟產業發展整體水平。
二、發展目標
堅持“綠色、融合、協同、創新、有序”的產業發展方向,重點扶持一批產業發展潛力大、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一批品質優良、品牌知名的特色林下經濟產品。結合不同區域生產條件,建立區域特色鮮明、發展前景良好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2020年全市林下經濟面積發展到50萬畝,其中:薊州、寶坻、武清、寧河和靜海區每個區發展到8萬畝以上,東麗、西青、津南、北辰和濱海新區每個區發展到2萬畝以上。2021年全市林下經濟面積力爭達到120萬畝,到2022年將我市適宜發展林下經濟的成片林地全部發展林下經濟,實現林下經濟全覆蓋。
三、主要任務
(一)鼓勵林下種植產業發展。林下種植產業重點打造林糧(油、棉)、林藥、林菜(菌)和林花(草)等模式。到2022年全市適宜林下種植地塊實現全覆蓋。
(二)鼓勵林下養殖產業發展。林下養殖重點打造林下禽類、蚯蚓和蜜蜂養殖等模式。到2022年全市適宜林下養殖地塊實現全覆蓋。
(三)鼓勵林下三產融合發展。林下三產融合重點打造林下休閑觀光、林下康養及戶外運動產業等模式。到2022年全市適宜林下休閑觀光、林下康養及戶外運動地塊實現全覆蓋。
四、主要發展模式
各涉農區在推動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要解放思想、打開思路,充分利用好現有林地,堅持因地制宜,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旅則旅,確保將適宜地塊全部開發利用,鼓勵各涉農區結合本地實際選取以下模式發展林下經濟:
(一)林下種植模式
1.林糧(油、棉)模式。根據林間光照強度和農作物的不同需光特性,在新造林地和未成林的幼林地選擇性套種。
林地選擇:選擇水肥條件較好的速生林、經濟林等新造林地套種。
品種選擇:根據現有農作物資源種類,發展林糧間作模式的套種品種有小麥、玉米、大豆、綠豆、甘薯等;發展林油模式的套種品種有油葵、油菜等油料作物。
2.林藥模式。利用林地空間和林蔭優勢以及藥材的喜蔭特性,林下間種中藥材。實行半野化栽培管理,最大限度減少人工成本。
林地選擇:選擇郁閉或半郁閉、水肥條件較好的闊葉林、經濟林等林地。
品種選擇:遵循“適地適藥”原則,優先發展適宜本土生長的中藥材品種,對于引進的新品種要小范圍試驗,經實驗確認后方可推廣。可借鑒林藥模式的主栽品種包括苦參、射干、白灼、金銀花、板藍根等。
3.林菜(菌)模式。主要采取林間覆土畦栽、林間地表地栽、林間立體栽植食用菌等形式。
林地選擇:選擇郁閉度較高、林地內通風、氧氣充足、光照強度低、水量充足的速生林林地。
品種選擇:遵循“適地適菌”原則,林菌模式主栽品種包括木耳、平菇、雞腿菇等。林菜模式主栽品種包括辣椒等。
4.林花(草)模式。利用林地空間和林蔭優勢以及部分花草的喜蔭特性,實施林下間種。
林地選擇:選擇郁閉或半郁閉、水肥條件較好的經濟林、速生林等林地。
品種選擇:優先發展鄉土花卉、牧草等,對于引進的新品種要小范圍試驗,經評估確認后方可推廣。
(二)林下養殖模式
1.林下蚯蚓養殖模式。利用林地空間和林蔭優勢,發展林下養殖。
林地選擇:選擇郁閉、距離居住生活區較遠的條件較好的經濟林、速生林等林地。
品種選擇:優先發展現有養殖品種大平二號,對于新引進的新品種要在小范圍試驗、示范,評估確認后進行推廣。
2.林下禽類養殖模式。在滿足環保及防疫要求地塊,利用林地空間和林蔭優勢,發展林下禽類養殖。
林地選擇:選擇郁閉、距離居住生活區較遠、防疫條件較好的經濟林、速生林等林地。
品種選擇:遵循“適地適禽”原則,可借鑒發展的主要養殖品種包括鵲山雞、華北柴雞、農大三號蛋雞、草鵝等。
3.林下蜜蜂養殖模式。利用果蔬及林下作物蜜源,發展林下蜜蜂養殖。
林地選擇:選擇郁閉、距離居住生活區較遠的條件較好的經濟林、速生林等林地。
品種選擇:優先發展現有養殖品種意大利蜂,對于新引進的新品種要在小范圍試驗、示范,評估確認后進行推廣。
(三)林下三產融合休閑康養模式
1.林下休閑觀光模式
林地選擇:利用良好的林地環境、自然環境、森林景觀、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
依托資源:薊州、寶坻、武清等區可供開放游覽的森林國家公園、濕地公園等。
優先發展形式:親子娛樂、鄉村旅游、科普教育、自然課堂、藝術美育、農莊園藝等。
2.林下康養度假模式
林地選擇:山清水秀、林被清幽、林下產品林果產品資源豐富,交通條件較好,周邊公共設施良好的區域,擁有鄉村傳統文化及非遺資源、歷史文化資源區域優先。
依托資源:郊野公園、果林地區、薊州寶坻林藥、津南東麗林花、寧河林菌、靜海林菜、寧河版畫、薊州皮影雕刻等傳統技藝、民間音樂舞蹈、民間體育等。
優先發展形式:森林游憩、農事休閑、農耕怡情、寫生美育、民間藝術、康復醫療、亞健康診療、慢病管理、營養膳食、心理診療等。
3.林下戶外運動模式
林地選擇:林地資源豐富,設施特色明顯,樹齡高,原始度高。
依托資源:薊州北部可供開放游覽的自然保護區,有條件的現代農業園區。
優先發展形式:露營野炊、人防基地、野外生存、定向越野、登山攀巖、懸崖速降、山地自行車、拓展訓練、健身賽事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農業農村委負責按照市政府確定的林下經濟發展目標,制定實施意見和專項實施方案,并組織專業力量提供技術支撐。各涉農區農業農村委具體負責推動本區林下經濟發展,負責協調扶持政策,爭取扶持資金,壓實工作責任,切實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確保推動全市林下經濟快速發展。
(二)強化政策支持。各涉農區農業農村委應大力籌措扶持資金,并充分整合現有各類支農資金,打造一批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林下經濟發展。支持在確保符合規劃且不破壞生態環境和林業資源前提下,少量占用林地建設種養殖設施及必要的水、電、路、渠等輔助設施,發展林下經濟。
(三)培育經營主體。加大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發展林下經濟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促進林下經濟適度規模發展,帶動林農增收致富。
(四)嚴守保護底線。發展林下經濟,要同步做好林業資源的保護,抓好病蟲害防治及森林防火。同時,發展林下經濟地塊需符合區域發展規劃,且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堅決杜絕假借林下經濟之名占用耕地甚至基本農田違法違規造林行為,嚴防耕地非糧化,確保全市“米袋子”和“菜籃子”供給能力保持穩定。
(五)突出科技支撐。實行內聯外引,整合全市林業、農業科技資源,針對主要種植品種開展良種良法研究,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重點在良種繁育、仿生栽培、節水保土、病蟲害防治、產品采收加工等方面推廣一批先進、實用的科技成果。
(六)加強績效管理。堅持以目標為導向,強化過程管理,將林下經濟任務分解至各涉農區,并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考核任務指標體系。加強督查指導,改進監督檢查方法,建立健全定期調度和通報機制,切實推動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
附件:
1.天津市林下種植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2.天津市林下養殖產業發展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