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光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鄉村振興背景下京津冀農業產業鏈深度融合的提案收悉。經商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培育融合主體促進產業鏈價值鏈融合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指導,加大扶持,積極培育各類融合主體。一是壯大龍頭企業隊伍。鼓勵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認定指標。目前,認定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547家。同時,指導各地加強省、市、縣級龍頭企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隊伍。目前,全國縣級以上龍頭企業超過9萬家,其中京津冀區域4700多家。在5.8萬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中,26%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是發展農民合作社。截至2021年2月底,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到225.1萬家,組建聯合社1.4萬家。在158個縣開展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會同財政部,持續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支持15.7萬家縣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聯合社)改善生產條件,提升技術應用和生產經營能力。支持引導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升規模化、組織化、品牌化水平。三是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各地積極組織龍頭企業,聯合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廣大小農戶,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開展規模化生產、專業化加工、品牌化營銷、全程化服務,構建分工協作、優勢互補、聯系緊密的利益共同體。截至目前,全國已培育創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7000多個,其中京津冀區域約900多個。
二、關于打造平臺載體促進產業化信息化融合
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著力打造引領帶動鄉村產業振興的平臺載體,引導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資源要素集聚,促進農業產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一是搭建產業融合項目平臺。會同財政部,開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等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建設,形成多主體參與、多要素聚集、多業態發展、多模式創新、多層次推進的立體式產業融合格局。截至目前,已支持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10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200個、農業產業強鎮(鄉)1100多個。其中京津冀區域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8個、現代農業產業園14個、農業產業強鎮60個。二是發展電子商務平臺。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出臺《關于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的指導意見》,啟動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2020年擇優推選了110個縣開展試點,建立健全適應農產品網絡銷售的供應鏈體系、運營服務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提升農村信息化水平。三是推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今年5月,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打造一批全產業鏈價值超百億的典型縣,發展一批省域全產業鏈價值超千億的重點產業鏈,選擇糧棉油、肉蛋奶等主導產業,將育種育苗、生產基地、倉儲設施、科研院所、加工流通、產業協會、服務機構、電商平臺、融資機構等產業鏈上各類主體組成產業聯合體,打通產業上中下游的各個環節,促進全產業鏈協同發展。
三、關于拓展鄉村功能促進新產業新業態融合
農業農村部指導各地依托優勢特色資源和主導產業,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環節,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拓展鄉村特色產業。2020年,印發《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引導各地積極發展特色種養和特色食品,傳承手工技藝,弘揚特色文化。累計認定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3274個,推介全國鄉村特色產品1730個、能工巧匠370位,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寬農民增收空間,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二是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組織開展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每年安排中央財政1.3億元,支持181名崗位科學家圍繞50種農產品開展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引導大型農業企業加快生物、工程、環保、信息等技術集成應用,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指導各地建設門類齊全、層次分明、要素聚焦的各類農產品加工園區1600多個,產值超過3.5萬億元,其中京津冀區域100個左右。推介全國農產品加工業100強企業,激發企業引領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活力。三是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積極引導各地順應消費結構升級新需求,充分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推進農業與休閑旅游、生態涵養、教育科普、文化傳承、健康養生深度融合,發展創意農業、親子體驗、功能農業等業態。舉辦“春觀花”“夏納涼”“秋采摘”“冬農趣”系列精品線路推介活動,累計推介精品旅游景點線路1000多條。
四、關于加強合作交流促進京津冀區域融合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人民政府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工作任務,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聚焦產業升級和綠色發展,持續推進京津冀區域融合發展。一是建立協同發展機制。制定《環首都1小時鮮活農產品流通圈規劃》。建立環首都“菜籃子”產品應急保障基地和流通節點聯絡機制。推動京津冀鄉村旅游發展戰略聯盟持續健康發展。推進供應鏈平臺建設,實現信息互通、技術互補、市場共享、產業鏈共建。二是深化現代農業協同發展。北京市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積極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對口支援等市政府重大戰略任務。天津市牢牢把握適應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要求的產業方向,加快高標準“津菜進京”示范基地建設。河北省大力發展主副食精細加工,形成京津冀農副產品產供銷“一站式”服務體系。三是促進農業合作交流。北京市鼓勵各有關部門、各區縣圍繞特色主導產業舉辦區域性、全國性或國際性的會展交流活動。天津市圍繞水稻、水產、蔬菜、生豬、奶牛、林果等產業,加強京津冀區域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交流合作。河北省謀劃制定產業招商地圖,推動京津涉農項目落地河北。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會同有關地區,積極推進京津冀農業產業鏈深度融合,進一步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農業農村部
2021年7月5日
附件:
































魯公網安備 370602020001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