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號
|
項目名稱
|
制定/修訂
|
項目承擔單位
|
|
食品添加劑標準 10項
|
|||
|
1
|
食品用香料通則(GB 29938-2020)
|
修訂
|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上海香料研究所、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
|
|
2
|
食品添加劑 L-精氨酸(GB 28306-2012) |
修訂
|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山東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
|
|
3
|
食品添加劑 甘氨酸(氨基乙酸)(GB 25542-2010)
|
修訂
|
四川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院、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上海市食品添加劑和配料行業協會、湖南省產商品質量檢驗研究院、寧波檢驗檢疫科學技術研究院
|
|
4
|
食品添加劑 海藻酸鈉(又名褐藻酸鈉)(GB 1886.243-2016)
|
修訂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中國藻業協會、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
|
|
5
|
食品添加劑 抗壞血酸棕櫚酸酯(GB 1886.230-2016)
|
修訂
|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發酵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天津市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研究院、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
|
|
6
|
食品添加劑 辣椒橙(GB 1886.105-2016)
|
修訂
|
江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南昌海關技術中心、廣州海關技術中心
|
|
7
|
食品添加劑 明膠(GB 6783-2013)
|
修訂
|
北京化工大學、中國日用化工協會明膠分會、國家輕工業三膠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北京)
|
|
8
|
食品添加劑 乳酸(GB 1886.173-2016)
|
修訂
|
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大連大學、發酵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
|
|
9
|
食品添加劑 微晶纖維素(GB 1886.103-2015)
|
修訂
|
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上海市食品添加劑和配料行業協會、華中農業大學
|
|
10
|
食品添加劑 橡子殼棕
|
制定
|
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青島大學、發酵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
|
|
食品產品標準 2項
|
|||
|
11
|
堅果與籽類食品(GB 19300-2014)
|
修訂
|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天津市衛生健康監督所、安徽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
|
|
12
|
熟肉制品(GB 2726-2016)
|
修訂
|
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成都市食品檢驗研究院、東北農業大學
|
|
生產經營規范標準 3項
|
|||
|
13
|
食品輻照加工衛生規范(GB 18524-2016)
|
修訂
|
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江蘇省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中國同位素與輻射行業協會
|
|
14
|
食品經營過程衛生規范(GB 31621-2014)
|
修訂
|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上海市食品化妝品質量安全管理協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北京市食品檢驗研究院(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
|
|
15
|
腌臘肉制品生產衛生規范
|
制定
|
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肉類協會、成都市食品檢驗研究院
|
|
理化檢驗方法與規程標準 20項
|
|||
|
16
|
水產品及其制品中河豚毒素的測定(GB 5009.206-2016)
|
修訂
|
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大連民族大學、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毒素類檢驗方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協作組
|
|
17
|
食品中桔青霉素的測定(GB 5009.222-2016)
|
修訂
|
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大連民族大學、青島海關技術中心、毒素類檢驗方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協作組
|
|
18
|
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測定(GB 5009.185-2016)
|
修訂
|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青島海關技術中心、濰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毒素類檢驗方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協作組
|
19
|
食品中黃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測定(GB 5009.22-2016)
|
修訂
|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深圳海關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毒素類檢驗方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協作組
|
|
20
|
食品中黃曲霉毒素M族的測定(GB 5009.24-2016) |
修訂
|
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深圳海關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毒素類檢驗方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協作組
|
|
21
|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測定(GB 5009.96-2016) |
修訂
|
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濰坊醫學院、毒素類檢驗方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協作組
|
|
22
|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測定(GB 5009.204-2014)
|
修訂
|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
23
|
食品中灰分的測定(GB 5009.4-2016)
|
修訂
|
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杭州海關技術中心
|
|
24
|
食品有機酸的測定(GB 5009.157-2016)
|
修訂
|
哈爾濱海關技術中心、廈門市食品藥品質量檢驗研究院、杭州海關技術中心
|
|
25
|
食品中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的測定(GB 5009.31-2016)
|
修訂
|
南京海關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省食品檢驗所(廣東省酒類檢測中心)
|
26
|
食品中乙二胺四乙酸鹽的測定(GB 5009.278-2016)
|
修訂
|
湖南省產商品質量檢驗研究院、上海海關動植物與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南昌海關技術中心
|
|
27
|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的測定和遷移量的測定和遷移量的測定(GB 31604.27-2016) |
修訂
|
上海海關工業品與原材料檢測技術中心、湖南省產商品質量檢驗研究院
|
|
28
|
食品中水分的測定(GB 5009.3-2016)
|
修訂
|
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食品檢驗研究院(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
|
29
|
食品中脂肪的測定(GB 5009.6-2016)
|
修訂
|
江南大學、廈門海關技術中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審評中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
|
30
|
食品中多種真菌毒素的測定
|
制定
|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濰坊醫學院、毒素類檢驗方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協作組
|
|
31
|
食品中白僵菌素和恩鐮孢菌素的測定
|
制定
|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天津海關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遼寧省食品檢驗檢測院、毒素類檢驗方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協作組
|
32
|
食品中交鏈孢毒素的測定
|
制定
|
江南大學、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毒素類檢驗方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協作組
|
|
33
|
食品中索馬甜的測定
|
制定
|
山東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省食品檢驗檢測院
|
|
34
|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 2,2,4,4-四甲基-1,3-環丁二醇遷移量的測定
|
制定
|
廣州海關技術中心、廈門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
|
|
35
|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 苯甲酸、苯二甲酸和苯三甲酸遷移量的測定
|
制定
|
南京海關危險貨物與包裝檢測中心、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
|
|
微生物檢驗方法與規程標準 2項
|
|||
|
36
|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大腸埃希氏菌計數(GB 4789.38-2012)
|
修訂
|
深圳海關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廈門海關技術中心、青島海關技術中心、廣州海關技術中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
|
37
|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檢驗(GB 4789.12-2016)
|
修訂
|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青島海關技術中心、湖南省產商品質量檢驗研究院、東北農業大學
|
| 營養與特殊膳食食品標準4項 | |||
|
38
|
食品營養強化劑 硒蛋白(GB 1903.28-2018)
|
修訂
|
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恩施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恩施州公共檢驗檢測中心/國家富硒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湖北)、恩施州農業科學院、江西省檢驗檢測認證總院食品檢驗檢測研究院、武漢輕工大學/國家富硒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
|
|
39
|
食品營養強化劑 醋酸視黃酯(醋酸維生素A)(GB 1903.31-2018) |
修訂
|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安徽醫科大學、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
|
|
40
|
食品營養強化劑 L-鹽酸賴氨酸(GB 1903.1-2015) |
修訂
|
東北農業大學、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北京市食品檢驗研究院(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
|
|
41
|
肥胖、減脂手術全營養配方食品
|
制定
|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安徽醫科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六安醫院(六安市人民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
|
































魯公網安備 370602020001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