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監管總局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24個大中城市,對200余家大眾關注度高、網絡點評活躍的網紅餐廳開展專項抽檢,涵蓋中餐、西餐、火鍋、燒烤等多種業態。抽檢結果顯示,網紅餐廳食品總體安全狀況穩定,火鍋底料、辣椒粉、鴨血等均未檢出違規添加非食用物質問題,餐廳的自制菜品也未檢出致病菌。但抽檢中也發現存在以下問題,需引起關注:姜、蔥、豆芽檢出噻蟲胺等農藥殘留超標,其中在湖北一家餐廳抽檢的蔥中檢出禁用農藥克百威;淡水魚、豬黃喉、牛蛙中檢出恩諾沙星等獸藥殘留超標,其中在廣東一家餐廳抽檢的活魚中檢出禁用藥物孔雀石綠;個別火鍋店粉條疑似摻雜使假,未檢出配料表標識的紅薯淀粉;個別餐廳存在食品和非食品混放、廚房工作人員未佩戴口罩廚帽、冷藏冷凍儲存的食材溫度未達標等問題。此外,還有個別餐廳檢出消毒餐具大腸菌群和陰離子合成洗滌劑超標,可能是餐具消毒溫度、時間不足或者沖洗不干凈等原因所致。
2025年8月1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發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老年營養補充食品》征求意見稿,標志著我國首個老年人群營養補充食品的國家標準即將落地。老年營養補充食品是指以乳類、乳蛋白制品、大豆、大豆蛋白制品中一種或以上為食物基質,添加維生素、礦物質和(或)其他食品原料制成的適應老年人群營養補充需要的特殊膳食用食品。根據老年人生理特點、營養需求、我國老年人營養素攝入相關調查結果,意見稿規定了必需營養成分和可選擇營養成分指標。意見稿將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12、葉酸、維生素C,以及鈣、鐵、鋅10種營養素列為必需添加成分。針對老年人常見缺乏(如維生素D、維生素B12、鈣)風險,特別規定了相關營養素含量范圍要求。
警惕網購低價小龍蝦背后的消費陷阱
小龍蝦消費熱季,網購平臺上“86.2元6斤”等低價套餐看似誘人,實則暗藏套路。部分消費者在投訴平臺反饋,自己網購的“四斤套餐”連盒帶湯僅3斤多;廣告宣傳時“半個手掌”大小,實物卻“小如指節”。商家的種種行為,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違背誠信經營原則,也擾亂市場正常秩序。從成本來看,鮮活小龍蝦市場價每斤十幾元,加上加工、包裝、物流等環節,低價套餐若要盈利,很可能在重量和品質上做手腳。這種“低價引流、缺斤短兩”的套路,不僅侵犯消費者權益,更涉嫌違反《廣告法》中“內容真實明確”的規定。整治亂象需多方發力:平臺要強化審核處罰,監管部門應加大執法力度,消費者也需留存證據積極維權。唯有如此,才能還小龍蝦市場一片清朗,讓食客吃得放心。
網購燕窩標簽信息不全,法院判“退一賠十”
2024年12月26日,消費者施某花2719元網購的進口燕窩包裝上看不到原產地信息,也沒有檢驗檢疫證明,施某認為自己買到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產品,遂將商家告上法庭,要求退還貨款2719元并支付10倍賠償27190元。被告某公司辯稱,施某未證明商品存在實質性安全問題,也未遭受實際損害;其銷售的燕窩單證齊全,出售的是合格燕窩。法院審理認為,被告某公司主張自己銷售的燕窩“單證齊全”,但提交的報關單、檢驗檢疫證明等均為復印件,且規格與涉案商品不符。2025年7月2日,法院作出終審判決被告退還消費者貨款2719元并支付10倍賠償金27190元。
多家乳企辟謠奶粉漲價傳言
近日,部分社交平臺上有網友稱國家公布育兒補貼后,多家國內外嬰幼兒奶粉品牌產品價格出現30元到50元/罐的上漲,并呼吁抵制漲價品牌。這一消息引發眾多網友熱議。8月6日和7日,伊利股份、中國飛鶴、貝因美分別向媒體回應表示,并未對旗下嬰幼兒奶粉進行漲價。貝因美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所有產品均未漲價,請大家勿信謠不傳謠。媒體通過相關價格查詢APP,對國內外部分頭部品牌奶粉官方門店近180天的網售價格進行對比發現,售價雖有上下波動,但整體并未呈現上漲趨勢。
盒馬鮮生將再開100家新店
8月7日,盒馬公布了最新開店計劃:盒馬鮮生計劃財年內開出近100家門店,新增超過50個覆蓋城市,屆時盒馬鮮生門店數將超過500家。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5年8月5日,歐盟通報我國出口量勺和食品補充劑不合格。食品伙伴網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進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保證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俄羅斯獸植局外貝加爾邊疆區地方分局官網7日消息:2025 年1月1日至7月31日,該局官員對進口自中國的17萬多噸水果和蔬菜實施了植物檢疫管控。檢測結果信息如下:共計檢出245起檢疫性有害生物:涉及9種有害生物(不含果實上的檢疫性介殼蟲),包括康氏粉蚧(69起)、棕櫚薊馬(28起)、番茄褐色皺果病毒(22起)、西花薊馬(108起)等。為防止檢疫性有害生物傳入和擴散,該局對952.8噸受感染的檢疫產品進行了檢疫植物衛生消毒處理。經檢疫植物衛生控制程序合格后,大部分檢疫產品準許在俄羅斯境內自由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