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3月16日,農業農村部聯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及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了“2021年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視頻會議”。江蘇、山東、廣西、甘肅省農業農村部門、公安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分別作典型發言,現將發言材料編發成工作簡報,供各地參考借鑒。
【典型材料】
l 江蘇:聚焦目標 持續發力 高質高效推進農資打假工作
l 山東:著力提高打擊效能 共同筑牢農業大省責任
l 廣西:精準執法 重拳出擊 打點穩面 加強農資市場監管 助力鄉村振興
l 甘肅:加強種子監管 為國家制種基地保駕護航
聚焦目標 持續發力 高質高效推進農資打假工作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
近年來,江蘇省緊緊圍繞農業穩產保供這條主線,強化檢打聯動、協同配合,在提升農資打假硬件和軟件水平上同步發力,取得了顯著成效。2020年,全省共立案查處各類農資違法案件1107起,移送司法機關10起,涉案金額650多萬元,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1500多萬元。
一、強化系統推進,確保打假有力度、能落實
一是持續有序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緊扣農資需求和銷售季節特征,明確各時段打假重點,精準實施農資打假春雷行動、夏季百日行動、秋冬季行動等階段性專項行動,確保全年無盲區、全覆蓋。二是精準有力開展農資執法抽檢。針對違法記錄多、發現問題多、投訴舉報多的生產經營單位進行重點抽檢,去年省級下達執法抽檢3125批次,發現并查處制售假劣農資違法行為242起。三是突出實效開展農資打假監督檢查指導。組織開展交叉互查、明察暗訪,既檢查農資打假工作開展情況,也檢查農資市場情況;既針對個案監督,也研判趨勢走向,全方位提升打假實效。2020年,省級交辦督辦農資違法案件81起。
二、強化協調聯動,構建順暢、高效的農資打假體系
一是加強行業監管與執法查處協作。行業部門側重于日常檢查監管,執法機構側重于違法行為查處,同心同力,共同推進行業規范整治。二是加強與相鄰省份執法協作。江蘇連云港與山東臨沂、日照建立跨區域農資打假和監管協調配合機制,攜手織牢區域農資安全網,目前已相互通報案件線索6條。三是加強部門間協作。發揮與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整體聯動優勢,加大打擊力度,去年連續搗毀3個制售假農藥黑窩點。
三、強化能力提升,以高質量案件彰顯農資打假工作成效
一是深化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督促各地加快組建農業執法隊伍、科學設置內設機構,構建權責明晰、上下貫通、指揮順暢、保障有力的農業綜合執法體系。二是組建全省農業綜合行政執法辦案專家庫。承擔大要案件辦理、案卷評審、疑難案件答疑解析等任務,帶動提升執法人員業務能力。三是確保案件辦理水平和案卷制作質量。切實加大案卷評查、專題培訓、集中指導等力度。2020年,江蘇省2起案件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業行政執法指導性案例,1起案件入選2020年上半年全國十大典型案例,4份案卷被評為全國農業行政處罰優秀案卷,1份案卷被評為全國農業行政處罰優秀文書。
著力提高打擊效能 共同筑牢農業大省責任
山東省公安廳
一、提升政治站位,認真組織部署
近年來,山東省公安機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維護糧食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始終把農資打假作為重點工作抓在手上。省公安廳黨委高度重視,專門召開會議研究,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范華平多次做出批示,提出明確要求。堅持“靠前一步、主動作為”,按照公安部“昆侖2020”專項行動部署安排,將打擊農資和食用農產品犯罪納入“昆侖1號”行動,與農業農村等行政部門密切協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依法嚴厲打擊制假售假等各類農資犯罪。2020年以來,全省共偵辦農資領域刑事案件11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22名,打掉犯罪窩點69個、團伙48個,涉案價值1.3億余元。對此,公安部和省委、省政府領導給予充分肯定。
二、突出主責主業,提升打擊效能
山東省公安機關緊緊圍繞“打源頭、端窩點、摧網絡、斷鏈條、追流向”,對涉農資犯罪開展全鏈條打擊。一是多渠道摸排線索。為解決農資犯罪隱蔽性強、案件線索來源少的難題,堅持“情報+人力”“網上+網下”雙輪驅動,結合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惠民利企大調研大走訪”活動,通過人力情報、網上研判、基礎調查、群眾舉報等手段,主動摸排案件線索43條。二是突出打擊重點。針對農資領域直接影響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坑農害農等突出問題,延伸打擊觸角,鏟除源頭性犯罪,指導青島、濰坊等地重點打擊以劣質種子冒充優質種子、農藥中非法添加違禁藥品等犯罪行為,共偵辦涉農藥類案件41起,涉種子類案件10起。三是集中警力打大攻堅。 發揮打擊食藥環犯罪“市縣所一體化”工作機制優勢,突出“大案牽引、打深打透”,以偵辦部督、廳督案件為抓手,堅持“一案一策”“一案一專班”,全力開展大案攻堅,成功偵破棗莊“3·20”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濰坊“9·23”制售偽劣產品案等一批大要案件,并深挖揭開了一批行業“潛規則”,對違法犯罪分子形成了有效震懾。
三、深化協同配合,推動共治共享
加強與行政主管部門的聯勤聯動,深化行刑銜接,凝聚打擊合力。一是深化與行政部門聯勤聯動。指導威海等地首創食安、農安、公安“三安聯動”協作機制,得到中央領導充分肯定;建立完善“檢打聯動”工作模式,對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中發現的問題提前介入,經過近幾年不懈努力,行政監管部門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從2013年不到5%提高到2020年的35%。二是推動源頭治理。聯合省農業農村廳部署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規范農村食品市場秩序,維護群眾健康和合法權益。同時,針對棗莊偵辦的制售有毒有害肉鴨案中暴露出的監管問題,向省畜牧獸醫局發建議函,推動畜牧部門加強對肉鴨養殖中濫用人用處方藥的監管。三是推動協同共治。省市縣三級公安機關采取有獎舉報方式,激發群眾積極性,鼓勵提供農資違法犯罪線索。加強與品保委、植保協會等行業協會交流合作,健全線索互通研判、類案形勢分析、侵權快速認定等協作機制,延伸工作觸角。
精準執法 重拳出擊 打點穩面
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助力鄉村振興
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局
202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精心指導下,統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的農資打假工作,有效保障了農業生產和農民權益。
一、強化協同監管
堅持以系統化思維推進涉農領域打假工作,打好農資打假的整體戰。強化統籌協調充分發揮自治區雙打辦統籌協調作用,制定雙打工作要點將農資打假工作列為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的重點內容,高位推動工作開展。強化部門協同,與農業農村、公安等5部門聯合開展“春雷”行動,全區檢查農資經營主體4.7萬家次;行政立案680件,罰沒金額357.28萬元。強化行刑銜接,優化升級廣西兩法銜接平臺,加強培訓,為行刑銜接奠定了堅實基礎。突出大案要案的從快從嚴查處,去年有3人因生產、銷售偽劣化肥被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取得了“懲處一批、震懾一片、管住幾年”的成效。
二、突出執法監管
開展市場監管護農行動,建立健全農資打假常態化監管機制。突出抽檢監測,將化肥、農用地膜等列入重點監督抽查目錄,把糧食主產區、農資主銷區和農資大市場作為重點抽查區域,抽查134家企業的1168批次化肥、農膜產品,發現并依法處置問題樣品19批次,對抽檢不合格的企業依法進行了處置并向社會公告監督抽查結果。突出廣告監管,充分利用監測平臺,加大涉農廣告監測力度。累計線上線下監測農資廣告4.33萬條次,責令停止發布廣告62條,清理廣告信息1961條次,立案查處涉農虛假違法廣告案件38起,有效凈化市場環境。突出價格執法,通過明察、暗訪、輿情監測等方式,加大對農資經營者劃定銷售區域、串通漲價、統一銷售價格等違法行為的檢查力度,對66家農資企業進行價格提醒,累計查處涉農價格案5件,有力維護了農資市場價格正常秩序。突出案件查辦,把辦案作為打假主要抓手,全區市場監管部門查處農資案件220件。特別是將“查源頭、端窩點、摧網絡、斷鏈條、追流向”作為主攻方向,去年“3·15”期間,連續搗毀2處假冒偽劣化肥制售窩點,現場查獲假劣磷肥6.68噸,造假原料400余噸,肥料包裝袋1.36萬個以及相關制假工具一批。在查處南寧市武鳴區陸某等3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磷肥案中,與公安機關行刑聯動,追根溯源,深挖細查案件當事人制售假冒化肥2330多噸,貨值近168多萬元,徹底斬斷非法制售假劣化肥利益鏈條,并依法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形成對農資違法犯罪行為的有力震懾。
三、深化綜合監管
堅持綜合治理、長效長治。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對全區91家重點化肥生產企業進行全覆蓋檢查,上門指導2319戶農資經營主體建立健全并依法履行進貨查驗、索證索票制度,實現農資產品的溯源管理,切實把住農資生產經營源頭質量關。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充分發揮“12315”投訴舉報熱線平臺作用,鼓勵群眾參與、支持農資打假工作。累計受理投訴舉報4628件,并全部及時辦理,做到件件有回音。加強宣傳普法力度,將7月10日定為集中打擊侵權假冒工作日,并以“3·15”宣傳等活動為載體,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及違法違規企業名單,發放宣傳資料14.2萬份,廣泛宣傳農產品法律法規、農資打假案例、辨別假冒偽劣農資相關知識,取得較好社會效果。
加強種子監管 為國家制種基地保駕護航
甘肅省農業農村廳
甘肅是三大國家級種業基地之一。2020年,全省玉米制種面積130萬畝、產種5.5億公斤,保障了全國50%以上的大田玉米用種;馬鈴薯原種和一級種薯生產面積40萬畝,生產原原種119億粒,40%銷往外省;瓜菜花卉制種面積41萬畝,生產種子2200多萬公斤,出口量占全國的40%以上。在推進種業發展中,甘肅聚焦打造全國最優、最安全的種子生產基地,始終堅持把加強種子監管作為重中之重,建立了行業管理、綜合執法、協會自律的監管機制,強化源頭治理,實施全過程監管,為農業用種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強種業法治建設
認真貫徹落實《種子法》《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農作物種子標簽和使用說明管理辦法》等國家法律法規和農業農村部配套規章。結合甘肅種業發展實際,報請省人大常委會修訂了《甘肅省農作物種子條例》、省政府出臺了《甘肅省農作物種子生產基地管理辦法》,制種用種重點市縣也制定了強化種子市場監管辦法,明確了一系列監管制度和措施,構建了以《種子法》為核心,農業農村部規章和地方配套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等為補充的種子法規制度體系,為依法治種提供制度保障。
二、靠實種子監管責任
農業農村部和省政府聯合成立了“國家級種子基地管理協調領導小組”,統籌開展全省制種基地監管。省市縣三級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明確行政管理、統籌協調、行政審批和一線執法的責任主體,具體承擔市場主體備案、種子質量監督、生產經營許可、種子市場檢查、案件督辦查處、產地環境監測評價等工作,形成了責權一致、分級負責、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
三、嚴厲打擊制假售假
堅持生產源頭治理和流通全程管理兩手抓。在生產環節,突出種子基地監管,開展制種基地巡查、種子企業督查全覆蓋,2020年檢查玉米、馬鈴薯、蔬菜等制種基地260多萬畝,嚴厲打擊無證、侵權及非法生產轉基因種子等違法行為,基地種子抽查合格率98%以上。在流通環節,突出重點季節、重點區域、重點品種,強化種子市場檢查,2020年全省共檢查種子企業和經營門店2766家,抽檢玉米、馬鈴薯、油菜、蔬菜等種子樣品5716份,查處售假、侵權等種子違法案件129件。著力完善種子質量檢測、品種試驗、種子認證體系,為打擊種子違法行為提供技術支撐。
四、加強部門聯合執法
充分發揮農業農村部門農資打假牽頭作用,建立農業農村、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協同配合工作機制,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完善行刑銜接機制,2020年向公安機關移送種子違法案件19件,有效震懾了種子違法行為。張掖等制種大市大縣還探索實施了種子違法監察問責,有效督促各級各部門監管責任落實。
報:部長、副部長,部黨組成員,國家首席獸醫師(官)、部總經濟師、部總農藝師、部總畜牧師
送:部相關司局及直屬單位
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村(農牧)、畜牧獸醫、海洋漁業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