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訊 11月19日,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1年第46期通告,檢出20批次不合格食品。不合格樣品涉及食品添加劑、其他污染物、質量指標、農獸藥殘留、生物毒素、微生物指標等問題。
5批次食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問題
5批次食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問題,分別為六安市金寨久恒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的散稱洋雞蛋,磺胺類(總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廣德大潤發商業有限公司銷售的鯽魚,孔雀石綠、恩諾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麥德龍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蕪湖弋江商場銷售的大黃魚,經安徽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檢驗發現,其中孔雀石綠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滁州市來安縣蘇果超市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的鯽魚(特),孔雀石綠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六安樂爾輝商貿有限公司金寨金潤廣場分公司銷售的西芹,甲拌磷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磺胺類藥物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抗菌譜較廣、性質穩定、使用簡便的抗菌藥,對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都有較強抑制作用,廣泛用于防治雞球蟲病。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 31650-2019)規定,磺胺類(總量)在產蛋雞中禁用(雞蛋中不得檢出)。
孔雀石綠屬于有毒的三苯甲烷類化學物,既是染料,也是殺真菌、殺細菌、殺寄生蟲的藥物。《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單》(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50號)中規定,孔雀石綠為禁止使用的藥物,在動物性食品中不得檢出。孔雀石綠具有潛在的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作用。長期食用檢出孔雀石綠的食品,會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甲拌磷是一種高毒的內吸性殺蟲劑、殺螨劑。《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9)中規定,甲拌磷在葉菜類蔬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值為0.01mg/kg。芹菜中甲拌磷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菜農對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農藥。食用甲拌磷超標的食品,可能引起頭暈、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甚至還可能導致呼吸麻痹、昏迷等。
7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
7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分別為合肥市包河區郭景小吃店加工自制的油條,鋁的殘留量(干樣品,以Al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宿州市埇橋區家翔小籠包店加工自制的油條、油炸油餅,鋁的殘留量(干樣品,以Al計)均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亳州市譙城區梅振杰早餐店加工自制的油條,鋁的殘留量(干樣品,以Al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合肥市肥西縣桃花鎮大喜大牛肉粉店使用的粉絲,鋁的殘留量(干樣品,以Al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合肥市肥西縣上派鎮唐照風快餐店使用的粉絲,鋁的殘留量(干樣品,以Al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淮南市謝家集區宋萍牛肉湯店使用的粉絲,鋁的殘留量(干樣品,以Al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鋁主要是在制作粉條、粉絲或油條、油餅過程中添加明礬(十二水硫酸鋁鉀)引入,明礬(十二水硫酸鋁鉀)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制作粉條、粉絲添加明礬可以使成品更加筋道,油條和油餅在炸制過程中添加明礬可以使成品更加膨大。根據GB2760-2014和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批準β-半乳糖苷酶為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等的公告(2015年第1號)規定,粉條、粉絲中鋁的殘留量(干樣品以Al計)不得超過200mg/kg,油炸面制品中鋁的殘留量(干樣品以Al計)不得超過100mg/kg。鋁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企業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所致。
3批次食品檢出質量指標問題
3批次食品檢出質量指標問題,分別為馬鞍山市當涂縣天潤發超市銷售的、標稱馬鞍山市佳利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步步糕,酸價(以脂肪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阜陽市太和縣經濟開發區萬家惠購物廣場銷售的、標稱河南省漯河市盈福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酥皮餡餅(蔥香味),酸價(以脂肪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馬鞍山市好又多商超銷售的、標稱馬鞍山市當涂黃池文發食品廠生產的步步糕,經安徽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檢驗發現,其中過氧化值(以脂肪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酸價,又稱酸值,主要反映食品中的油脂酸敗程度。酸價超標會導致食品有哈喇味,超標嚴重時所產生的醛、酮、酸會破壞脂溶性維生素,導致腸胃不適。《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糕點、面包》(GB 7099—2015)中規定,糕點中酸價(以脂肪計)(KOH)的最大限量值為5mg/g。糕點中酸價(以脂肪計)檢測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企業原料采購把關不嚴,也可能是生產工藝不達標,還可能與產品儲運條件不當有關。
過氧化值主要反映食品中油脂是否氧化變質。隨著油脂氧化,過氧化值會逐步升高,嚴重時會導致腸胃不適、腹瀉等癥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糕點、面包》(GB 7099—2015)中規定,糕點中過氧化值(以脂肪計)的最大限量值為0.25g/100g。糕點中過氧化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對原料把關不嚴,使用劣質原料進行生產,或是企業的生產工藝不達標,使得終產品油脂氧化,也可能是產品儲運條件不當所致。
3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
3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分別為亳州市利辛縣胡集鎮家有喜事喜鋪店銷售的、標稱亳州市利辛縣利慶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利源純凈水,銅綠假單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安徽省淮之源飲用水有限公司(蚌埠市)生產的包裝飲用水,銅綠假單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宿州市泗縣潤澤純凈水廠生產的西西純凈水,銅綠假單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廣泛分布于各種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腸道等,易在潮濕的環境存活,對消毒劑、紫外線等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對于抵抗力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風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GB 19298-2014)規定,包裝飲用水中的銅綠假單胞菌5次檢測結果均為不得檢出。包裝飲用水中銅綠假單胞菌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源水防護不當,水體受到污染;部分企業對環境衛生監管不到位,工作人員操作不夠規范,生產過程中交叉污染;或者是包裝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所致。
除上述不合格產品外,還有2批次食品檢出不合格,分別為宿州市埇橋區隱巷日式料理店使用的杯子,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廣德百大購物中心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的、標稱吉林省扶余市金鄭糧油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花生米,黃曲霉毒素B?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食品,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已責成合肥、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蕪湖、廣德等屬地市場監管部門立即組織開展核查處置,查清產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產品等措施控制風險;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從嚴處理。以上屬地市場監管部門應及時將核查處置情況向社會公開。調查中發現涉及其他部門職責的,應當將有關信息通報相關職能部門。